韩媒:中日“争飞”太空迎来“亚洲时代”

标签:
杂谈 |
据韩媒报道,近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航天技术领先国家美国在航天领域停滞不前,借此机会,起步较晚的日本和中国在航天领域实现了巨大发展。日本定于5月18日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自主研发的H2A火箭,该火箭搭载有金星探测器“晓”号和太阳帆试验飞船“Ikaros”。如果两艘飞船都成功到达金星,将分别成为成功发射的首颗金星气候观测卫星和首颗太阳帆试验飞船。
中国也不甘示弱,不断加快载人航天飞船及对接技术的研发步伐。中国曾于2003年发射了首颗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明年下半年将再次发射。为此,中国于本月7日首次选拔出女宇航员。继地球之后,在太空也开始出现“亚洲时代”的萌芽。
http://s4/middle/5ceb2f59t8724f5b33793&690
◆日本向金星进军
定于18日发射的“晓”号探测器和“Ikaros”试验飞船的目的地都是金星,但任务却不相同。“晓”号是世界上首颗金星气候探测器。美国和前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持续向金星发射探测器,但金星的气候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典型的谜题是金星上的风。金星的自转速度仅为地球自转速度的0.4%左右,但金星的大气却在以地球自转速度60倍的速度围绕金星转。按照计划,“晓”号探测器将在距离金星表面约300至80000公里上空旋转,观测金星为什么会刮这么大的风。为此,重达500公斤左右的“晓”号探测器搭载了各种波长的红外线摄像头。预计该探测器在今年12月就能进入金星轨道。其寿命为4.5年。
和“晓”号探测器相比,“Ikaros”宇宙飞船受到更多关注。因为,“Ikaros”号的模样和原理都和普通宇宙飞船不同,是世界第一艘“太阳风太空帆船”。该宇宙飞船的工作原理是,将太阳发射的粒子(太阳风)聚集到大“帆”上,利用弹力移动。聚集在帆上的太阳能可通过太阳能电池用作追加动力。这样就没有必要搭载燃料等其他动力。这一构造有利于远距离太空旅行。
美国曾于2005年以同样方式发射了“宇宙一号”太空帆船,但最后失踪。因此,如果“Ikaros”号的发射取得成功,将成为第一艘成功的太空帆船。日本期待自己潜心开发的“太空帆”技术能使“Ikaros”号发射成功。
推动“Ikaros”号移动的太空帆边长达20米,但厚度仅为0.0075毫米。重量轻,可最大限度地吸收风(太阳风)。日本利用合成树脂的一种,即聚酰胺树脂(polyamide
resin)制作了这种虽然薄但却很大、很结实的帆。帆上安装了太阳能电池、位置调整装置、探测传感器等设备,而且不用其他动力就会在宇宙空间内自动展开。
如果“Ikaros”号能顺利航行,就有望在六个月后和“晓”号探测器同期抵达金星。美国行星学会主席路易斯-弗里德曼评价说:“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但日本展示了先见之明和大胆的实践能力。”
◆中国加快探月和对接步伐
中国最近也开始快马加鞭开发太空。2011年是中国太空开发史上雄心最大的一年。核心主题就是对接宇宙飞船和探月。已于2003年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中国在本月7日又选拔了七名宇航员进行培训,其中两女五男,他们都有过驾驶飞机的经历。这是中国首次选拔女宇航员。选拔七名宇航员是因为明年下半年计划发射“神舟八号”载人航天飞船。中国于2008年成功完成太空行走,在载人航天飞行领域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但现在仍有很多领域落后于美国和欧洲。航天飞船相遇并结合在一起的对接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性领域。
为了弥补这一缺失,中国计划把在2011年上半年发射的目标航天器“天宫一号”作为宇宙空间站,并计划在此基础上发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中国还计划在2012年接连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宇航员们将在“天宫一号”内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执行军事观测任务。
除此之外,中国还将于10月发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中国于去年3月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可能搭载拍摄月球表面的精确度可达1米的相机。
韩国汉阳大学政治外交学系教授金庆敏表示:“韩国和日本的宇宙技术差距达30多年,像中国那样开发载人飞船仍任重道远。应宣布只和平利用航天技术,从而打消发达国家的担忧,并立即着手在开发运载火箭方面积极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