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情深二三事

分类: 亲情记录 |
我有一个比我整整小十岁的弟弟。
记得九岁那年,母亲与继父结婚,第二年便有了弟弟,也就是说,在他出生前,我当了近十年的幺妹,是家里名副其实的“公主”,深得妈妈和哥哥的宠爱。
正因为如此,在弟弟出生之前常有邻居跟我开玩笑:小妹,你完蛋了,妈妈生了弟弟以后你就没那么金贵了。。。我那时完全没有现如今小孩子们的争宠心理,听了这些调侃一点都不介意,更不担心失宠,还一本正经的回敬道:不金贵就不金贵呗,我当小妹早就当腻了,巴不得能当姐姐呢~~
不光这样说,我还真的这样做了。
从弟弟出生那天起,我就特别喜欢他,从来不做家务事的我,因为弟弟的降临,自告奋勇揽下了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带弟弟。基本上我一有空就会逗他玩,教他说话,走路,识字,读书,给他讲故事,指导他做作业,连他生病了,我都比爸妈还着急,无论多晚,我一定会陪爸妈带弟弟去医院看病,以至于,医院的医生都认得我这个小姐姐了~~
那时我也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经常跟同龄的小伙伴玩耍,比我小十岁的弟弟就总是跟着我,像个小尾巴,我也不嫌烦,事实上,在我眼里,弟弟可爱极了,他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唱歌跳舞,只要看人家唱或者跳几遍,他就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真的是个活泼开朗、伶牙俐齿的萌小孩,关键是,他一点都不淘气,特别听我这个姐姐的话,所以我是打心底里喜欢这个弟弟,他绝对是爸妈送给我们这个家最珍贵的礼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说不尽的欢乐。。。
唯一不爽的是,弟弟一出生就是个小病秧子,肠胃功能很差,隔三差五就要往医院跑,开始是在望江厂的厂医院看病,两岁以后西医明确表示拿他的病没辙,劝妈妈带他去看中医,爸妈只好带他到长江对岸的大兴场找一个叫杨吉安的名老中医,当然,我只要有空都会同去,至今我都还记得杨吉安老人的慈祥模样,弟弟的病在他的调理下算是有了一点起色,我们也就成了他那个诊所的常客,去的次数多了,从挂号到排队看病,再到交钱抓药,我都摸得门清儿,后来,妈妈见我对那个小医院熟门熟路的,就尝试着把带弟弟看病的工作交给我(父母哥哥请假确实太多),尤其是寒暑假,只要弟弟病了,一般就由我带他去看病,说起来,我当时也只有十三四岁的样子。
记得那时候望江厂的过江轮渡是一小时一班,每班船的乘客都多得像一次大型集会,乌央乌央的,密密麻麻,摩肩接踵。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小心翼翼牵着弟弟,先在趸船上买船票,再排队上船,这个过程通常都是有次序的,但偶尔也会失控,有一次,我看趸船上的人不太多,就让弟弟在几米外站着等我,我一个人去排队买票,没想到刚好那时到了一艘大轮船,下船的人像潮水一般黑压压的涌上趸船,四岁的弟弟顿时淹没在人海中,那个瞬间我都快吓傻了,以为弟弟肯定要被踩死或者挤进河里去了,我奋力拨开人群拼命喊他的名字,过了好一会儿,等那一大拨人走完,才发现他非常机灵的躲在一个安全的角落里,毫发无伤,真是上帝保佑啊,不过弟弟当时也吓懵了,见了我就哇哇大哭起来,我抱着他连声安慰,那时那刻,真的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这件事我至今都没敢跟妈妈说过
~~~
其实,我小时候身体也比较差,只不过十岁以后渐渐有些好转,但一年还是要病个好几次,印象中,每次生病期间,除了父母和哥哥们的关心照顾外,弟弟的贴心问候也让我倍感温暖,他虽然不能帮我做什么事(哥哥们都做了),但只要我躺在床上休息,他就会坐在旁边跟我说话,小手还不时摸摸我的额头,看我烧退了没,而且,我去看病,他会跟着,我去打针,他也从不缺席,所以至今我对少年时代的记忆,很多场景都与生病有关,要么是家人陪我去医院看病,要么就是我带弟弟去看中医,医院原本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地方,但当它与人生中某个特定的美好时期交融在一起时,那就成了一道让人回味无穷的风景~~~
后来,我离开望江到市区去住读,每周末坐轮船回家就成了我最开心最惬意的时刻,因为那一个多小时的航程,不仅可以欣赏从朝天门到望江厂的旖旎风光,更重要的是,一旦轮船驶过铜锣峡,远远的就可以看到一个小而熟悉的身影在江边蹦蹦跳跳的张望,那就是我的弟弟!
我至今都觉得奇怪,那时候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微信之类的通讯工具,我周末什么时候离开学校,什么时候上船,什么时候到望江,都不可能提前通知家里,但弟弟每次都能在我到达之前,要么跟哥哥们,要么自己一个人守在江边等我,直到我工作以后,这个习惯都没改变,连我的很多朋友都知道,只要我回家,弟弟永远(有时候也有爸妈和哥哥们)会在江边迎接我,一次又一次,每当他喊着姐姐两个字向我飞奔过来时,心里那种温暖完全无法用语言形容,那个场景,已经成为一种生命的记忆~~~
还有一件事也很有趣,当年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我每周末回家妈妈都会尽量安排哥哥做一些我最爱吃的菜,比如砂锅鱼头或者泡椒鲫鱼或者冬寒菜之类的,可能因为平时吃这类菜的机会不多,也可能是哥哥们的厨艺太好,反正每次弟弟一上桌子就情不自禁的狼吞虎咽,小孩子嘛,天生就是吃货,妈妈呢,生怕我没吃到,就会提醒弟弟:小钢你吃慢点哈,姐姐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你不能一个人吃太多喔。。。弟弟听了,便会收敛自己,很克制的夹菜,那模样,看得我都于心不忍,反而会给他夹更多好菜,生怕他没吃够~~~
可惜,这些穷而幸福着的场景很快就变成了回忆,几年以后,我离开重庆,远嫁武汉,那一年弟弟才十五六岁,临行前,全家都很难过,上船的那一刻,我几乎不敢正眼看每一个亲人,对我来说那真是一次残酷的离别,其中最让我不舍的,还是弟弟,不仅因为他最小,更因为我实在无法想象,今后的每个周末,他再也不能在江边等到他的姐姐,那种难过和失落需要多久才能被时间抚平,虽然,时间终会抚平一切~~
最近在看《小别离》,黄磊在剧里面有一段话非常有意思,他说,人这一辈子,从生到死就是一次跟世界的别离,老天为了让你在死之前没那么害怕,它会先来几回小的,让你预习准备一下。。。比如儿女上学或者兄妹离家或者父母老去等等,总之你会跟自己熟悉的,习惯的,喜欢的生活统统都别离一次,这个叫小别离(大意哈)~~~
确实如此,回顾我的过往,别离这个词一直贯穿始终,出去住读是最小的离别,与老公谈恋爱两地分居多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重逢和离别,远嫁武汉后再一次次与父母兄弟离别,每一次都很不舍,每一次都巨难过,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离别的感伤总算趋于平和,现在回重庆探亲,再也不用像当年那样难过得撕心裂肺了~~
但也正因为我经历了太多离别的伤痛,现在我坚决不主张儿子去外地读书或者工作,更别说出国留学了,可能我这样做很自私,很没有胸怀,但一想到人生就那么长,这辈子好不容易聚在了一起,再人为分离几年或者几十年,太不划算,所以,我连给儿子买房子都要买在同一个小区,其实这种行为,潜意识里就是一种对分离的恐惧吧~~~~
PS:
三十年过去,弟弟早已长大成人,目前是一家汽车企业的财务主管,因为时空距离的关系,现在我们之间的交集比较少了,但只要我回重庆探亲,他一定会热情接待,尤其喜欢带着我儿子到处吃喝玩乐,所以儿子很喜欢这个小舅舅
~~~

前一篇:惊艳!西湖晚宴的餐具
后一篇:伤人也会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