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日去北京写给言小旭的信
(2013-08-19 23:38:36)分类: 品旭聊旭 |
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贴这封信,思来想去,反正这里是我的个人博客,来看的旭迷也不多,就算我说了什么不妥的话,应该也不会有多大影响,所以还是贴上来吧,这样方便自己对日志进行归类整理和检索~~~~
我个人估计老大当时虽然收了这封信,但由于那天给他信的人太多,他工作又太忙,拍戏拍到深夜,未必有时间看我这种长篇大论,不过我相信他回到台湾以后还是会抽时间看的,因为我仔细观察了好多次,从他说话的内容来看,旭迷给他的信(包括我以前给他的信)他一般都会看
~~~~~~~~~~~~~~~~~~~~~~~~~~~~~~~~~~~~~~~
下面是信的正文(略有删减)
老大:
终于有时间到北京来看你了,从订好车票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酝酿怎么给你写信,我知道你最近非常辛苦,按说我不应该码这么多字来打扰你,但我实在太想跟你分享一些想法了,所以思量再三,还是决定写这封信,毕竟,到目前为止,除了写信,我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可以与你交流的方式了~~~~~
从哪里说起呢?还是以一个普通粉丝和观众的身份聊聊你的工作吧,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粉丝,不管多在乎你,多喜欢你,多了解你,充其量都只是一个观众,一个看客,你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感情世界离我们无限遥远,我们可以适度关心,甚至可以适当八卦,但粉丝就是粉丝,你的私领域部分,我们永远只能远观,不能过分打扰。
真正能把你和我们联系在一起的,是你的工作,只要你出来工作,我们就能看到你,不光看到你的工作过程,还能享受你的工作成果----作品。所以,长久以来我个人更愿意把目光集中在你的作品上,对我来说,这世上最好的新闻就是你又接拍新作品了
我发现你近年的工作重心有向内地转移的趋势,这非常好,倒不是因为我是内地人就希望你多来内地,我没这么自私,我是真心觉得内地的影视市场正在走向成熟,机遇无限,商机无限,不仅戏剧形式多,题材种类多,编导人才多,观众数量更多。你作为一个华语演员,如果要走出台湾,进入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内地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风土人情,都跟你没有太大的隔阂和距离,这里相对于日韩和东南亚市场,从血缘上讲跟你的关系要紧密得多~~~~
在这里我想让你看一组简单的数字:中国内地票房过亿数量统计:
截止目前,中国票房过亿(人民币)的电影共177部,其中95年一部;98年一部;00年一部;02年一部,04年3部;05年一部;06年5部;07年8部;08年12部;09年16部;10年28部;11年38部;12年42部&2部重映片;13年到目前为止已有22部。
仅从这个票房数字就可以看出,内地观众数量一直在平稳增加,内地市场如今已成为一块大蛋糕,连好莱坞投资人都开始看重这个市场了~~~~
那么银幕数量呢?也在不断增加,具体数字如下:
2002年,1581块;2003年,2296块;2010年,6223块。
从1581块到6223块,8年间,中国的银幕数量增加了3倍。到2012年,中国银幕已经突破8000块。我相信,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增加,相关部门的目标是达到20000块~~~
以上是电影市场,再看看电视剧市场,由于内地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电视观众无可争议成为世界第一大收视群体,除了覆盖面最广的央视(号称13亿观众),内地还有大约几十家卫视可以让全国观众看到,而各省市的地方电视台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个市场之庞大,全世界除了美国和印度,很难找到第二个国家与之匹敌了,也因此,这边的电视剧比较容易卖出好价钱,举个例子,你的《就想赖着你》至少在内地八家以上的卫视播出过,地方电视台究竟有多少台播出那就没法统计了,反正看微博,经常有网友说他们那里又在播这部剧。
我为什么要列举这些数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你更加重视内地市场,这里说的重视不仅仅是埋头拍戏,还有人脉关系的积累,表演方式的融合,对内地市场规则的熟悉等等,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希望你用心经营这个潜力无限的大蛋糕,大市场~~~~
很抱歉,我是一个普通粉丝,关于娱乐圈的人脉关系和市场规则这两点,我实在提不出太多建议,至于表演方式呢,旭迷倒是有一些建议想提供给你,希望可以给你一点有用的启示:
1,关于台词和发音(台湾好像叫口条)
这些年来,台湾演员来内地发展的不少(也包括香港),比你大很多的有归亚蕾,寇世勋,张晨光;比你年长几岁的有吴奇隆,钟汉良,赵文瑄;跟你差不多大的有霍建华,明道,林心如等。
我看过他们的作品,最突出的感觉是,老一辈演员的台词和普通话发音一般都很自然,跟内地演员搭戏没有违和感,年轻一代则稍逊一些,除了台词功力上的落差,最大的问题是台湾本地口音太重,因此,很多年轻演员拍完戏后,制作单位都会在广电总局的要求下给他们配音,比如吴奇隆的《步步惊心》,刘恺威的《千山暮雪》,钟汉良的《来不及说我爱你》,这些都是内地非常红的电视剧,可惜无一例外都是配音~~~
我知道你一直以来都在学习表演,其中肯定也包括台词训练,看得出来,这些年你的台词功力一直在进步,跟内地演员合作拍戏也没有太多违和感,到目前为止,你有七部作品在内地播出过(或上映),还没有一部被配过音,但这并不是说你就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了,毕竟,你也是年轻一代台湾演员,家乡口音始终存在。
我现在的建议是,为了跟内地的表演方式尽快融合,也为了拓宽将来接戏的种类,你除了在台湾学习表演,还可以考虑来内地的戏剧学院学习,像中央戏剧学院(简称中戏),就非常不错,是个治学严谨的专业学府,如果你能找一个比较牛的中戏老师单独辅导台词,纠正发音,将会大大提升你的台词功力~~~~
在这里我顺便列举一下内地台词比较突出的演员,最厉害的是王志文,他是中戏的台词课老师(你看过风声,他在里面演特务处处长王田香)。其次巩俐,孙红雷,年轻一代里章子怡,黄晓明,陈坤,吴秀波,汤唯都不错,周迅不是科班出身,但台词也非常好~~~~~
我之所以这么强调台词和发音,第一是内地观众有这种期待和诉求,第二是内地很多戏的剧情本身不允许有太浓重的台湾地方口音,否则剧情没有说服力,第三,如果演员被配音,将会失去获奖机会,第四,我曾比较过一些年轻台湾演员在台词好或者不好时的差别,对整部戏剧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举一个例子,王力宏拍了好几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兵小将》,因为这部戏他的台词处理得最严谨最认真。据我了解,王力宏当年拍完这部戏后始终不满意自己的台词,纠结了很久,最后主动要求重新配音,那时候成龙后制都做得差不多了,如果他要重新来过,肯定会增加很多成本,王力宏表示愿意自己承担费用,他当时的做法是,找一个台词很好,普通话很标准的人先把他的电影台词录下来,他自己再照着录音反复练习,最后出来的效果非常满意,对于台词不多的电影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关于台词,还有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那就是英语,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英语对一个演员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如果一个演员英语好,在角色的选择上会有更多主动性,以黄晓明为例,他多年以前英语很一般,唱英语歌都被网友们嘲笑得灰头土脸,但他经过不懈努力(他说每天都在学,一直聘请英语老师教他),现在英语发音已经没有人再诟病,这次他在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里出演重要角色,英语台词讲得很不错~~~
我知道你一直都在学英语和日语,不管目前程度如何,都希望你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最好请专门的老师培训,对演员来说,多掌握一门语言肯定是巨大的优势~~~~
当然,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一门艺术,你不要急,慢慢来,只要持之以恒,总会看到成果。像普通话发音,事实上不光台湾演员有这个困扰,内地学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举个极端的例子,连北京本地话都未必是标准的普通话呢,他们若去中戏,一样需要纠正严重的儿化发音~~~
老大,关于台词部分我必须声明一下,我希望你在发音上向内地普通话靠拢,完全是为了你的工作,绝对没有半点歧视台湾国语的意思,正相反,我不知道多喜欢台湾人说话呢,尤其是台湾男生,说话声音特别温柔、特别好听,听着特别舒服,嘿嘿,其实我就是说你哈。
2,关于表演风格的变化
之所以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有一部分旭迷对你近两年来在表演风格上的改变有一些小小的微词,说直白点,就是你在灿烂人生里面那些夸张的面部表情令一些旭迷不敢直视。我本人也觉得刘宇浩个别表情是稍微过了点(老大你别生气哈,我要多大的勇气才敢说这句话啊,你对刘宇浩的诠释,除了这个问题以外所有其他部分我都很满意),有部分旭迷甚至把你表演风格的改变归咎于李老师的舞台剧指导,因为她们觉得你以前没拜他为师的时候演戏蛮好的,大方,自然,舒服,很有感染力,大家都很喜欢,对这个观点,开始我也比较认同,但后来我在网上看了很多中戏老师和学生写的文章后,才知道你拜李国修为师的做法并没有错,演员改变表演风格是一种勇敢的尝试,你走的路其实正是一个专业演员的必经之路,~~~
但是,我理解你的做法是一回事,喜欢什么样的表演风格又是另一回事,无论我怎样说服自己,都还是没法接受刘宇浩那些略显夸张的表情,我觉得舞台剧固然是所有演员都应该尝试的最高戏剧表演形式,但它的表达方式太过强烈,那种风格,在舞台上没有问题,在影视剧中就未必合适,因为舞台剧演员离观众距离较远,用力表演是合理的,影视剧完全不同,摄像机的特写镜头可以把你的细微表情放大几倍甚至几十倍,若太夸张,那种感觉真的不太好。
事实上中戏的老师也特别讲到过这个问题,他们学校因为很重视学生的舞台剧功底,有些学生毕业以后刚开始接拍影视剧的时候导演都会提意见,认为这些演员的表演太舞台化,也就是夸张,但老师说这个问题一般很快就可以纠正过来,学生们扎实的表演功底会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适应影视剧的表演特性,然后逐渐走向正常~~~~
因此,对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舞台剧你绝对应该学,李国修绝对是少见的好老师,但在拍影视剧的时候最好适度控制舞台剧中某些夸张的表演方式,尤其是那些面部扭曲的表情,慎用为上,因为,大多数观众(尤其是内地观众)还是更喜欢内敛自然一点的表演
当然,我并不是说你不适合演喜剧,绝对不是这个意思,恰恰相反,你天生就有一种很斯文很优雅很自然的喜感,淡淡的,很迷人,当年道明寺就完美呈现了这方面的特质,到了项羽平,喜感仍在延续,表演更趋成熟,如果你继续用这种内敛的方式诠释你幽默一面,观众可能会更喜欢。
我觉得一个演员不可能适合所有表演风格,虽然全面发展是每一个演员的梦想和追求,但演员的先天外形和个性气质总会有所局限,周星驰很适合演喜剧,陈道明就不适合,著名喜剧演员陈佩斯可以把草根人物或者地痞流氓演得惟妙惟肖,但让他演医生律师教授就会感觉别扭,我看过一个陈道明的访谈,他说演员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像他自己,可以演皇帝,演知识分子,演黑道老大,演商人,但绝对不能演农民,因为,他身上完全没那种特质,怎么演都不像~~~
所以,你真没必要走全面发展的道路,你的外形太漂亮,这对演员来说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关键就看你怎么利用了,我觉得吧,长得太英俊不是你的错,既然你的模样注定很难扮丑,那就演亦正亦邪的角色,演不了猥琐男人,就演有气场有魄力的男人好了,世上角色千千万,可以尝试的类型多得很,花花公子,黑道大哥,警察军人,商人老板,甚至科学家、文学家、诗人、画家通通都可以演,千万别跟某一类角色较劲儿~~~
3,关于戏剧种类
这里说的种类主要是指电影和电视剧,旭迷在这个问题上分成两大派,一派主张你完全只拍电影,别拍电视剧,另一派希望你既拍电影又拍电视剧,我本人倾向于后者,理由很简单,只要剧本好,导演好,卡司给力,经费充裕,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有可能打造成优秀作品,机会来了为啥不拍?现在内地很多著名演员都是电影电视齐头并进,像孙红雷,吴秀波,文章,黄晓明,陈道明,王志文,全都是影视两栖,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必太拘泥于形式~~~
不过呢,电影对一个演员来说确实具有致命的诱惑力,我想,只要是演员,多拍电影肯定是他们的梦想,我骨子里也特别渴望你将来有更多的电影作品供我们欣赏。现在内地的大制作都是多个大牌演员一起上,如果你有机会加入,请一定不要推掉喔,还有那些小成本电影,只要导演和编剧给力,完全可以多多尝试~~~~~
在这里,向你推荐三部近期上映的国产片,若有时间,可以欣赏一下:
第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主演:赵又廷、韩庚、
第二部:北京遇上西雅图,主演:吴秀波
第三部:中国合伙人(台湾叫海阔天空),主演:黄晓明
老大,在结束这封信之前我一定要强调一个重要观点,我非常喜欢你的表演,就算目前有小小瑕疵(谁没有瑕疵啊,任何演员都有瑕疵),我仍然很喜欢,因为你的表演足够真诚,足够感人,足够细腻,足够丰富!
比如刀疤,就很有个性很有特色,我喜欢这个角色,你连刀疤这么草根的人物都能驾轻就熟,说明你的演技很成熟,戏路也挺宽的~~~~
好了,必须打住了,老大,我用了整整八个小时来写这封信,写得腰酸背痛,看在我确实是为你好的份上,千万别生我的气哈,其实我并没有提什么意见,就指出了那么一丁点的瑕疵而已,你觉得有道理就改进,不认同我的想法也没关系,我只是站在一个观众的立场上来发表意见,未必专业,也未必正确,你看看就好,反正不管你以后尝试什么风格,也不管你将来在表演上会做怎样的改变,我依旧是你的铁杆粉丝~~~~
武汉离北京大约1100公里,我来回一趟要坐十小时高铁,只能在北京呆两天,希望老天保佑,这个周末你千万要拍戏啊,最好拍外景:)
祝你:健康,快乐,幸福,早日结婚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