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笔记:《海上钢琴师》
(2013-04-14 22:42: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影视笔记 |
朱塞佩.托纳托雷导演用将近三个小时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海上钢琴师的传奇故事。
1900(人名)是一个被遗弃在豪华客轮上的小男孩,在黑人养父阴暗潮湿的船舱里长大,没有出生证,没有户口,父母留给他的唯一财产就是过人的钢琴才华。在他八岁那年,他的养父因意外事故死去,命运再次令他成为孤儿,好在,豪华巨轮上不缺温暖,所有船员包括船长都成了他的监护人,他爱音乐,爱钢琴,爱大海,爱那艘游轮,在他三十多岁的生命历程中从来没有离开过那片海,那艘船,不仅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最终,还跟那艘游轮同归于尽,回到大海的怀抱。
影片通篇散发着浪漫主义气息,美丽的大海,漂泊的游轮,真挚的友情,一段带着淡淡伤感的爱情,一个弹钢琴出神入化的传奇人物,这一切都营造出足够温馨的浪漫气氛,尤其是音乐,几乎所有的高潮和关键拐点都伴随着震撼人心的音乐,特别是斗琴那段,精妙绝伦,看得我们目瞪口呆,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对电影的烘托作用是如此巨大,令我们的感官和心灵全面活跃起来,成为这部片子灵魂与格调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完这样一个故事,可能很多人会无法理解1900的幸福观和价值观(其实也包括我),他卓越的钢琴才华明明可以带给他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只要他肯下船,整个人生就会完全不一样,可他偏偏选择留在船上,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随便什么琴都没差,它们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制作出的音乐才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生活,我活的很习惯。。。。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虽然1900最后葬身大海了,可我看完片子并不觉得他悲惨,因为从他这些语录中,我们或多或少可以理解他内心憧憬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他的幸福观价值观迥异于常人,对他来说,能坐在大海上弹琴,能为旅途中的客人们弹琴,那就是他最想要的生活,踏上陆地或许会得到常人眼中的幸福,但商业化的陆地生活更可能令他的音乐才华枯竭,或者被磨平棱角,他不愿意抛弃个性而得到共鸣,愿意以死换得永生自由,这,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吧~~~
我觉得这部片子整体都很优秀,唯一的缺点是太长,接近三个小时啊,要一口气看完真的很考验一个人的坐功,有些细节过于繁琐,对话稍显沉闷,如果能缩短到130分钟以内,我会更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