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夏启以光
柴秋明/2009.9.3
夏禹治水有功,被人们尊为大禹。舜年老后,物色继承人,因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于是舜死后,禹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这个时侯,已到氏族公社的后期。生产力发展了,一个人生产的东西除了能维持自己的生活,还有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就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余产品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变成氏族的贵族。部落与部落发生战争,捉住了俘虏,不再把他们杀掉,而把他们变成奴隶,为贵族劳动。这样,就渐渐形成奴隶和奴隶主两个阶级,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禹在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大会。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个叫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就把防风氏斩了。这件事说明,那个时候的禹已经是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副其实的国王了。
禹原本有个助手叫做皋陶,曾经帮助禹治理政事。皋陶死后,皋陶的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按照禅让制度,本来是应该让伯益做禹的继承人的。但是,禹死后,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族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
这样一来,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正式被废除,变为王位世袭的制度。由此,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
启取得了王位之后,又用武力把伯益赶到箕山南边,然后在钧台地方举行大规模宴会,公开宣布自己是夏朝的第二代王。从此公天下制度变成家天下制度了。两者的根本区别是:公天下制度的王位通过禅让、选举,由贤能的人来担任;家天下的王位由王的子孙来继承,其他姓氏的人不能担任。
公天下制度被破坏,在许多部落中引起非议。有一个部落首领叫做有扈氏,首先出来指责夏启不应当抢夺伯益的王位,要求夏启把王位还给伯益。于是,夏启就和有扈氏在甘泽地方发生了战斗。第一仗两军死伤严重。狡猾的夏启觉得笼络人心是最关键的,于是他严格要求自己,以争取人们对他的信任。他吃饭只吃一碗普通的蔬菜;睡觉只铺一床粗糙的旧褥子;除祭祖以外不得演奏音乐作为娱乐。他爱护小孩,尊敬老人。重用有本事的人。
夏启收买人心,产生了预期的效果,一年时间声誉大增,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启是禹的当然继承人了,对于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再也没有人觉得不合理了。
夏启笼络人心的目的已经达到,就又一次发动了对有扈氏的战争。这一次,群众帮助夏启去攻打有扈氏,把有扈氏打得溃不成军。夏启王位终于坐稳当,父死子继的家天下正式成立了。
“夏禹传子”,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后人曾以“夏启以光”来评价这一历史变革。此后的封建社会延续了“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