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汉语言文学专本连读《毛.概》
(2023-06-19 06:32:0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成人自考园地 |
第三章
1、 时间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3、社会特点:
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在经济上实行以国营经济为领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政策
在文化上实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5、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一化: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
三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坚持志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分三步: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2】手工业: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3】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实行和平赎买、公私合营。
简答题
简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 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
2、 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
3、是土地改革后,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
简答题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1、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为解放生产力、在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2、 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用和平方法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避免了社会动荡和冲突。
简答题
简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的历史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极大的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屈尊群众基础。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
【1】总路线的主体: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三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对农业的改造
【1】分三步: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2】坚持志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3】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
3、对手工业的改造
采取积极引导、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采取和平赎买的方法
简答题
简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
答: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它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社会条件。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极大的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