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人自考汉语言文学专本连读笔记《文艺心理学1-2》

(2022-11-24 20:09:44)
标签:

读书札记

分类: 成人自考园地

美感心理学(1-2

心理距离

    布洛让“距离”和“心理”联姻,生出个“心理距离”。从此,艺术要素和审美原理家族中便多了个新成员。

    什么是心理距离呢?让我们看个例子。

    你正乘坐在一艘远航途中的海船上,要去远方看生病的家人。一早起来,浓雾把轮船包围,世界变得朦胧而诡异,似乎哪儿有海盗窥视的眼睛,又担心不能尽早看到生病的亲人,恐惧和焦虑在你的心底升起,这雾好讨厌啊!

    如果当时你是在海岸边散步,远处的灯塔,近处的建筑轮廓模糊,若隐若现,宛若仙境。欣喜之情便在你的心底油然而生,好美啊!

    海上的雾是这样,其它事物也是一样。一个事物,你是喜欢还是讨厌,只取决于你对该事物样子的心理愿望,而与事物本身无关。

 

    心理距离是用来描述审美现象的。

    当你欣赏艺术作品时,你会说《红楼梦》对人物的描写真是绝了、李雪健演的宋江那才叫好、齐白石画的虾惟妙惟肖。你也会说,当前流行的那些悬疑小说、爱情剧,那就是胡编乱造。

    你对一部作品的感受、评价,反映的就是你与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艺术偏好,甲喜欢芭蕾舞,乙就对它没兴趣。丙喜欢小说,丁喜欢绘画。一个人偏好某种艺术就是和这种艺术的心理距离近,反之就远。

   

    对艺术家而言,距离是一种艺术要素。

    每一个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更多的人认可,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作品无人问津。但能不能如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作家与作品的心理距离。

    伟大的作家都能与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不成功的作家往往与作品中的形象距离不合适。距离近时,那主人公就是他自己的翻版,而他自己的故事又是偏狭的,他把自己的价值观当作所有人的价值观。这样的故事自然不能感动人。距离远也不行,在这种情况下,他并不熟悉他所描写的对象。不了解就只能凭想象胡编乱造,这样的作品自然不会被人接受。好的作品,其内容一定是创作者所熟知的。他与作品中的事物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他知道,要想感动人,不是事物本身是否真实,而是如果这事能够在他所描绘的那个世界中发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他所要做的,是尽可能的减小距离而不使之消失。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审美一要有审美的能力,二要有审美的意识。

    有些人,无论看书还是观剧,都会跟着作者跑,认为他所看到的都是真的。这就是欣赏者与作品没有了心理距离。我的那些长辈,因为他们生长在闭塞的农村,不识字,没受过教育,他们就把戏剧中的故事当成真的。

    如果只把艺术品当作娱乐和消遣的工具,距离的消失其实是一种享受。他跟着作品中的主人公哭,跟着作品中的主人公笑,完全没有自己的看法。我自己年轻时就是这种人。有些别有用心的所谓艺术家,深知观赏他的作品的人,有许许多多像年轻时的我和我的长辈们这样的人,就把自己邪恶的观念融入其作品中,传播他的思想,将人引向斜路。这是我们应当警惕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