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熟,吃羊肉
(2011-09-21 22:43: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留爪痕 |
平时不爱吃羊肉,也不主动去吃。今天有人赏饭,竟大吃了几块炸羊排,吃时也没觉出是羊肉,吃完看骨头才想到是羊肉。说实话,羊肉也不难吃,为何以前不吃,今天却吃?三省之后,认为可能,一、不是不能吃,只是矫情;或二,最近苏文看得多,古人不是说“苏文熟,吃羊肉”么?
《苏轼文集》读过几遍了,每次都有所得。近来细读第5册,杂著和题跋,在书眉上也做了不少标记。其中一些,属于对断句和标点的疑问,抄一点向大家请教。
第2276页,题跋之《书城北放鱼》:
儋耳鱼者渔于城南之陂,得鲫二十一尾,求售於东坡居士。坐客皆欣然,欲买放之。乃以木盎养鱼,舁至城北沦江之阴,吴氏之居,浣沙石之下放之。时吴氏馆客陈宗道,为举《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因缘说法念佛,以度是鱼。曰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南无宝胜如来。尔时宗道说法念佛已,其鱼皆随波赴谷,众会欢喜,作礼而退。会者六人,吴氏之老刘某,南海符某,儋耳何旻,潮阳王介石,温陵王懿、许琦,舁者二人,吉童、奴九。元符二年三月丙寅书。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这说的是些什么?老实说我一看之下,真不知道。按照文中提示找到《金光明经》,才知道这段书似应这样断句:
“曰: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另外,文中“尔时宗道说法念佛已,其鱼皆随波赴谷,众会欢喜,作礼而退。”赴谷的是鱼,作礼的是人,鄙意“随波赴谷”后似用分号或句号更好,可以免生歧疑。
书中与佛有关的地方,问题标点多发。
如《书黄鲁直李氏传后》,第2050页:
……如饭中沙,与饭皆熟。即须吐出,与沙俱弃。善哉佛子,作清静饭,淘米去沙,终不能尽。不如即用,本所自种。元无沙米,此米无沙。亦不受沙,非不受也,无受处故。
从文内逻辑看,苏轼的本意一定是这样的:
……如饭中沙,与饭皆熟。即须吐出,与沙俱弃。善哉佛子,作清静饭,淘米去沙,终不能尽。不如即用,本所自种,元无沙米。此米无沙,亦不受沙,非不受也,无受处故。
“元无沙米,此米无沙”,看上去更有禅机,但并非本意,原来的点法有点乱。
再如《怪石供》,第1986页:
禅师尝以道眼观一切,世间混沦空洞,了无一物。
“一切世间”,佛经常语,似不好点断。涉道家的文字也有难解的,如《续养生论》, 第1984页:
阴阳之始交,天一为水,凡人之始造形,皆水也。故五行一曰水,得暖气而后生。故二曰火,生而后有骨。故三曰木,骨生而后日坚。凡物之坚壮者,皆金气也。故四曰金,骨坚而后肉生焉,土为肉。故五曰土,人之在母也。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口鼻皆闭,而以脐达。故脐者,生之根也。
这一段话把句号和逗号弄反,使得因果错了位,最后把一个身强力壮的大活人说回到母亲肚子里去了。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阴阳之始交,天一为水,凡人之始造形皆水也,故五行一曰水;得暖气而后生,故二曰火;生而后有骨,故三曰木;骨生而后日坚,凡物之坚壮者皆金气也,故四曰金;骨坚而后肉生焉,土为肉,故五曰土。人之在母也,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口鼻皆闭,而以脐达,故脐者,生之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