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鲁潜墓志”

(2010-08-27 22:59:36)
标签:

鲁潜墓志

曹操墓

辨伪

风水师

葬师

文化

分类: 网文辑存

8月26日晚,我在布衣书局发了一个帖子,和大家一起读“鲁潜墓志”。起因是最近质疑曹操墓真伪的人开始质疑这块墓志的真伪,有从书法方面质疑的,也有从文字内容方面“证伪”的。26日多家媒体报道了山西大学副教授白平认为此墓志为今人伪造的观点,并附录了清晰地墓志拓片。我本不相信有人会在12年前预设下这样的局,这次仔细读了志文,更感觉不会出于伪造,白平所持质疑理由,实为对古代行文习惯、碑铭制度了解不够导致的误读、误解。今天又在各网站看到不少与白平商榷的文章,与我的读法一样。这让我放松下来,看来并没有妄言。

更高兴的是,在alin等朋友的帮助下,我大致读懂了墓志中原来不懂的部分,加深了对此志性质的理解。

 

http://img.blshe.com/resserver.php?blogId=10738&resource=%E9%B2%81%E6%BD%9C%E5%A2%93%E5%BF%97.jpg

第12行第4字,左阝右市,经alin和金佛老樵二兄指示,是“师”字的别体。这样,就可以把墓志完整录下来,并加断句了:

 

赵建武十一年,太岁在乙巳。十一月丁卯朔。故太仆卿、驸马都尉勃海赵安县鲁潜,年七十五,字世甫,以其年九月廿一戊子卒。七日癸酉葬。 
   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师上党解建字子泰所安。墓入四丈,神道南向。

我最初读不懂“师上党解建字子泰所安”一句,但觉得与风水、造墓等有关,经alin兄提示,“师”是葬师、风水师,“安”是“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的“安”,感觉豁然开朗。这个“安”,正是葬师的工作内容。其实想想,安葬,奉安,这些用到现在的词,还带点这个意思,可惜我们平时没去仔细体会。

 

近来讨论“鲁潜墓志”的人,对这句话并不多加注意。实际上它是很重要的内容。读懂这句话,再来看墓志的后半部分,才能明白为何到此完全抛开墓主不谈,只谈墓的位置和形制。这个墓,是(葬)师上党(人)解建【字子泰】所安(选择、营建)的,是这位葬师的作品,石头上刻下的这部分文字,是这个宅兆工程的“竣工说明书”。这块志石主要是为坟墓本身服务的,而不是为墓主人服务的;是坟墓的“产权证”,而不是鲁潜的“户口本”。所以它会详细地、精确到“步”地叙述墓穴所在位置,对墓主人生平的记载却惜墨如金,十分简陋。我觉得,对此石的命名,如从前半部主要记埋葬事宜着眼,可称为“葬志”;若从后半部分主要记墓穴茔域着眼,似应称为“圹志”。当然叫“墓志”也未尝不可,因确实是“墓”的志文,但这个“墓志”,与常见的“以人为本”歌功颂德的墓志在功用和形式上都有所不同。研究者要耐心体察,不能看到有差异就遽然断定它是赝品。

 

如果“鲁潜墓志”里的“师”是葬师、“安”乃选择建造坟茔的释义无误,更说明此志的文字不太可能是今人伪造的。两个字的用法时代特点鲜明,今天已不易理解,在古书中似也不多见,放在那篇志文中,无论是上下文意,还是时代氛围,都恰到好处。如果农村造假古董的人能造出这样的文字,那一定是不服不行的的高人。问题是有这样的人么?

 

8月28日补记:

 

此志把鲁墓与高决桥和魏武陵的位置关系写的这么详细,步数有零有整,除了表明墓地的地理方位,还有更深的含义。很可能是记录“师”解建为鲁潜卜择营造墓穴“步”、“安”的过程和依据。墓地的位置只是客观结果。
    
    推测一下,解建根据当时的风水理论,从高决桥、魏武陵两个重要地点开始步量,最终确定墓穴和明堂位置。这一过程就是所谓“步地取吉穴”。西行、南下、北回,都是这一过程中的行动。东西若干步、南北若干步,是确定墓穴为风水吉地的依据,确定这个交汇点,就是所谓“点穴”,然后动土建造。墓入四丈、墓道南向,大概也都是遵照风水理论来做的。
    
    墓志详细记录这些,是为了说明墓穴是经过认真选择的、有理有据的风水宝地,让死人和活人都放心。解建可能是当时权威的葬师、风水师。这段文字可以看成是当时风水师“卜墓”的技术文献,断非今人所能臆造。读懂这段,可证墓志不伪。
    
    我按照alin兄指示的方向略作推断,说对了是他的,猜错了是我的。再谢。

 

28日再补记:

 

从这个角度看,也解释了文字中的难解之处。
    
    如果是交待墓葬的地理方位,静态的表示方法,用一个“去”字,只说东去高决桥、南去魏武陵、北或南去陌若干步就可以了。但墓志写了4个方向,转换了三个动词:西行、南下、西行、北回,不是以墓葬为中心计算距离的,而是以一个行走的人为中心,以他的脚步所经来计算距离的。所以墓志表示鲁潜墓方位的方式,不是“在哪里”,而是“怎么走”。

 

现实中记录方位,也是这两种方法。比如北京饭店的位置,地图上方位换成语言表示,是西距天安门1500米,南距天坛3000米。这是固定物体间表示位置的办法。但对一个开车找路的人来说,要告诉他北京饭店在哪里,就要说走多远到前门,再走多远到天安门转弯,然后走多远就是北京饭店。这是运动物体和固定物体之间表示位置的方法。 
     
    鲁潜墓就采用第二种定位方法。西行、南下、复西行、北回的动作是连续的,是一个完整行程。如果从高决桥出发到鲁墓,延陌西行再向南或向北转一次弯就可以了,但墓志给出的路线却是向南兜了一个大圈,转三个弯,几乎回到原地(只向西走出42步)。而且给出的第二个坐标魏武陵其实是没有用处的,因为绕一圈后还是回到陌上。如果不是路被阻断,平时人们是不这样走路的。既然这么走,应该有个特殊理由,现在看,这条路可能就是风水师解建为鲁潜选墓址时“步地”路线,即墓穴、明堂的位置是这样确定的。墓志记墓的方位,不是为了给活人指路,而是记录选择、建造墓穴的过程,所以就详细记录下来。

 

“北回”一词也是解读墓志的一个很关键的词。因为“回”与“往”是相对的,在“回”之前,必先有一次“往”的过程,与“北回”相对的是前面的“南下”。因为先前向南走了,现在掉头向北走到陌上才是“回”。所以从“南下”到“北回”,加上两次“西行”,构成一个完整的行程。这说明指引鲁潜墓方位的这条路线,是真实存在的。

 

这都是我自己猜测的。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希望没走出那一步。惶悚。

 

9月28日三补:

 

alin兄提供的资料 

    

作者:alin 提交日期:2010-08-30 15:47:54
    《地理新书》“步地取吉穴”:
    
    凡葬有八法,步地亦有八焉。
    一曰阡陌,谓平原法,从丘陵坑坎沟涧大道,因之起步,然后十步一呼,甲子及建除等,得甲庚丙壬,与满定成开等合者大吉。
    二曰金车龙影,谓东西千步,南北二百四十步,当千步之中,向东行十步起甲子,二十步乙丑,尽五百步癸丑。至东阡向南,十步起甲寅,二十步起乙卯,尽二百四十步丁丑。南陌向西行,十步起戊寅,二十步起己卯,尽五百步丁卯,即南中陌向西行,十步起甲午,二十步乙末,尽五百步终癸未。从西阡南头向北行,十步起甲申,二十步乙酉,尽二百四十步终丁未。至北陌向东行,十步起戊申,二十步己酉,尽五百步终丁酉。向东步从西起建,向西步从东起建,向南步从北起建,向北步从南起建,次除满等。此法虽有,世多不用。
    三曰窟,……
    四曰突,……
    五曰拢,……
    六曰墩,谓地土窄狭,不得已,依古墩而葬,即向八干命步。假如后来拟向古墩西南庚地下穴者,即从古墩向西南望庚行,一步呼甲申,建,二步呼乙酉,除,次可知也。六甲属乾,福德在丙,天医在庚,须合丙庚二字,兼满定成开者,他皆仿此。故郭氏云,有垅无垅依古冢。
    七曰卧马,……
    八曰昭穆,……
 

 

    我的理解(应该也是alin的理解):

 

    “从高决桥出发”,使用的是“步地”方法之一的“阡陌法”:从丘陵坑坎沟涧大道,因之起步。 
    “西行、南下、西行,北回”,使用的是“步地”方法之二“金车龙影法”:东西千步,南北二百四十步,向东行十步……至东阡向南……南陌向西行……从西阡南头向北行…… 
    “魏武帝陵西北角”,使用的是“步地”方法之三“墩法”:依古墩而葬……有垅无垅依古冢。

 

  可见解建选定鲁潜墓是很认真的、很专业的。

 

附录一:白平副教授的观点

 

该墓志有以下几点硬伤:

1.“赵建武十一年,大岁在乙巳,十一月丁卯朔”,这是一个具体的日期,墓志上记载这个日期的作用是什么?也就是说,这是个什么日子?只能理解为是制作这块石头的日子,墓志上需要记载这种日子吗?鲁潜在9月已经下葬,这块刻石显然是在11月以后才完成的,作为墓志,这不符合情理;

2.文中直称墓主为“鲁潜”,不避名讳,至为不敬,常规的写法是“鲁公讳潜,字世甫”云云;

3.“以其年九月廿一戊子卒,七日癸酉葬”,廿一日是戊子,依次推算,廿二日是己丑,廿三日是庚寅,廿四日是辛卯,廿五日是壬辰,廿六日是癸巳,廿七日是甲午,廿八日是乙未……到哪里找这个“七日癸酉”去?即使其他的疑点都不算,仅这一条就把问题锁死了。“挺曹派”某专家说这里的干支是记时辰,这一说法不成立,古人记时辰只用地支,如云“子时”、“午时”,没有见过在这类文体中使用干支的。魏时《吐谷浑玑墓志》:“熙平元年,岁在丙申,六月丙申朔,廿日乙卯,薨于京师。十一月甲子朔,廿一日甲申,葬于孝文皇帝大陵之东北。”经过推算,可知这些干支不是指时辰,丙申朔,其廿日必是乙卯,甲子朔,其廿一日必是甲申。由此可见,当时数字日期后附加的干支都是指日子,不是指时辰;

4.作为墓志,墓主人的家世、生平、功业、荣名等信息一概不具,一上来就是句没来由的“赵建武十一年,大岁在乙巳,十一月丁卯朔”,后文缀以关于“魏武帝陵”坐标的详细描述,这是在给鲁潜写墓志,还是在给曹操墓指路?喧宾夺主,离题万里,搞得鼻子比脸都大了。

 

附录二:我的观点

 

1、“十一月丁卯朔”,不是刻石头的日子,而是提示这一年的十一月朔日(初一)的干支,作用至少有二,一是下面的事是这个月发生的,二是顺着这一天的干支往下排干支。 
    这是史传文字的通例。像下文白老师引的魏《吐谷浑玑墓志》:“熙平元年,岁在丙申,六月丙申朔”、“十一月甲子朔”,都是同一性质的文字。

2、同时期的葬志,不加敬称的占比很不少。国图“碑帖菁华”数据库里就能找到。

3、“七日癸酉葬”,说的不是九月七日,而是十一月七日。从丁卯至癸酉,正好7日。 
    这篇墓志(叫葬志更合适)主要记录为死者营葬事宜,时间是在十一月。作者说完月份,又插叙死者身份和死亡时间,然后再说埋葬的日子。这时就看出前面先安排好“十一月丁卯朔”的用处,只要朔日不改,下面不署月份的日期就仍然是这个月的。而且干支顺排下来,对日期作双重定位,中间无论插叙多少别的事,都会井井有条,不至于紊乱。 
    还拿《吐谷浑玑墓志》来说:“六月丙申朔,廿日乙卯,薨于京师。十一月甲子朔,廿一日甲申,葬于孝文皇帝大陵之东北。”怎样表示月内的时间,怎样表示不同月的时间,清清楚楚。

4、墓志也分多少种,不然古人也不会写那么多《金石例》一类的著作了。这种简单的葬志,给阴间主宰看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有了,现在的户口本、身份证也无非如此,怎么叫离题万里?用高决桥和魏武帝陵两个著名建筑为坐标,来给墓地定位,既合理又有效,怎么能叫喧宾夺主?

 

附录三:alin兄指示的语词释义

 

大概跟风水是有些关系。“师”是指风水师?
    
    词语解释
    【zdic.net 漢 典 网】
    zàng shī ㄗㄤˋ ㄕㄧ
    葬师(葬師):
    旧时丧葬中以看风水、择时日等迷信活动为业的人。《古诗源·山经引相冢书》:“山川而能语,葬师食无所。” 宋 文天祥 《义阳逸叟曾公墓志铭》:“公先世重卜葬,葬师譸张为幻,封鬣无定居。”
    
    反正总不能指老师吧,鲁潜死都75了,他老师得多大。
    
    “安”,“卜其宅兆而安措之”
    
    词语解释
    【ZDIC.NET 汉 典 网】
    zhái zhào ㄓㄞˊ ㄓㄠˋ
    宅兆:
    墓地。《孝经·丧亲》:“卜其宅兆而安措之。” 唐玄宗 注:“宅,墓穴也;兆,塋域也。”
    
    《重校正地理新书》卷十三有“步地取吉穴法”,翻了翻,没看懂。

 

http://www.booyee.com.cn/bbs/thread.jsp?threadid=728634&forumid=0&get=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