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2019-03-07 21:55:47)
标签:

教学

分类: 课程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3、掌握怀古咏史诗的解读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怀古咏史诗导入。

二、自读《咏怀古迹》(其三),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自己的不解之处。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理解诗歌内容中寻求答案。

三、解读诗歌:《咏怀古迹》(其三)

1、这首诗题目是《咏怀古迹》,首联(起句)是否扣题来写了呢?

开头写“群山万壑赴荆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2、接下来由明妃村引出对王昭君悲剧命运的描写。

颔联写了王昭君的怎样的命运?颈联揭示了王昭君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通过关键词语、意象来分析、体会。

3、尾联如何理解?

提示:调整语序——琵琶千载作胡语,曲中分明论怨恨。(琵琶之声传千古,曲中分明在诉说着怨恨之情。)

这两句重点在说昭君的怨恨。

4、讨论:昭君在汉宫只是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她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如果说昭君的遭遇是个悲剧,那么这个悲剧到底是由谁一手造成的呢?

(学生讨论、发言。)

5、本诗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那么作者为何要写王昭君的怨恨呢?

提示:借古抒怀:

两人之间的命运相似处。

对王昭君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也以昭君自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怅惘。——主题

6、你们最初阅读时的疑问得到答案了吗?还有哪里不清楚的吗?

学生提出疑问,师生答疑。

四、小结:

杜甫这首诗由眼前景引出明妃村,进而引出王昭君,运用对比手法来写昭君的悲惨命运,又借古抒怀,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

五、总结:理解怀古咏史诗的一种方法:

1、写作思路:眼前景(事)昔日事(景)心中情(抒怀讽今)

2、方法:对比——历史人物自身、历史人物与自己、今昔对比。

六、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景:群山万壑烘托王昭君  绝代佳人

事:王昭君的悲惨人生      画图省识

       对比  去与留       远离汉宫

             生与死       身死异国

                          环佩空归

情:昭君怨恨→皇帝不识美人面

诗人同情昭君自身遭际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借古抒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