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09日
(2014-10-09 22:53:32)
标签:
情感 |
分类: 编辑大美妞,我靠这个吃饭啊 |
萧红情史的主线,简而言之,怀着前前夫的孩子,搞上了前夫;怀着前夫的孩子,搞上了现任;现任还没来得及成为前夫,挂机。支线副本难计其数,孩子是生一路,扔一路。那公园看门大爷,白捡一大作家的孩子,《湖心亭看雪》张岱的后辈儿。小学四年级《火烧云》,到底是“火”烧“云”,还是“火烧”云,困扰我多年的问题,便出自萧红《呼兰河传》。外加明里暗里跟她有一腿鲁迅的课文,篇篇都要背。这帮人,承包了我整个童年跟语文相关的所有噩梦。现在,再翻开语文书,终于能呵呵一笑——你都干过啥,别以为我不知道,渣渣。
原理层面上说,专职创作的人,惯性保持饥饿感。因为人一旦饱了,就不想动。话也说,民国那会儿,安稳好日子没几天。吃完了这个豆面饼子,下个不知在哪儿;过了今儿,明儿不知要拎着箱子去哪儿。睡在身边的男人也一样,说不定,睁开眼就不见了。“去去就回”变成“一去不回”的戏码,在萧红这,演了不止一次。敏感纤弱无安全感,时时盼着救命天神下凡的妹子,对男人,几近于饥不择食的神经质状态,可以理解。不能完全说她不挑剔,好歹,也在一堆人里拣了一个出来,没全占下。饥渴地弄到男人,顺便用男人解决饥饿问题。虽说萧红算民国最悲苦的女性之一,回头来看,每一次,都尽力做了最佳选择。美人落难,娇吟几声,怂恿得大伙儿禁不住想充英雄。可问题在于,再多英雄,也扛不住,次次自己把自己折腾落难在先。
折腾,双刃剑。并非所有人的强项。不作死,肯定不会死,作了,未必死。有些人,越作越旺兴,而那些脑门上顶着“我乐意”,误以为自己很会折腾的,往往容易悲剧。能成全男人的,通常下场不至于太惨,靠男人成全的,得分两说。一个男人能高升一步,是种天份。换了一圈男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哎,何苦。不能排除低起点的缘故。
其实,我接触过的文艺女青年,这先锋那实验的,除了平常不太说人话,动辄万里天下长安花,佛陀耶稣大数据,其余时间还是很贤惠。想明知故犯地留在北上广挑战青春,跟好了七八年的男生结婚,急得去偷户口本。可能,我们压根算不上女文青卖字为生,说票友都勉强。干这行都不够胆,别说瞎作了。人言可畏,自己多年经验,偶尔写写文章混点酒水这事儿,一般人,不能轻易告诉他,尤其对想发展一下的男青年,要弱弱地介绍,我是个没毕业的白衣天使,腰酸腿疼找我就行。文青过去式的老妈说,俩人都去看星星看月亮,谁看孩子。深以为然。幸亏她老人家觉悟得早。
萧红这辈子最后,就想找个东北爷们给她端来一碗小米粥:趁热乎,赶紧地。可惜,她没料到,那是最后。
原理层面上说,专职创作的人,惯性保持饥饿感。因为人一旦饱了,就不想动。话也说,民国那会儿,安稳好日子没几天。吃完了这个豆面饼子,下个不知在哪儿;过了今儿,明儿不知要拎着箱子去哪儿。睡在身边的男人也一样,说不定,睁开眼就不见了。“去去就回”变成“一去不回”的戏码,在萧红这,演了不止一次。敏感纤弱无安全感,时时盼着救命天神下凡的妹子,对男人,几近于饥不择食的神经质状态,可以理解。不能完全说她不挑剔,好歹,也在一堆人里拣了一个出来,没全占下。饥渴地弄到男人,顺便用男人解决饥饿问题。虽说萧红算民国最悲苦的女性之一,回头来看,每一次,都尽力做了最佳选择。美人落难,娇吟几声,怂恿得大伙儿禁不住想充英雄。可问题在于,再多英雄,也扛不住,次次自己把自己折腾落难在先。
萧红这辈子最后,就想找个东北爷们给她端来一碗小米粥:趁热乎,赶紧地。可惜,她没料到,那是最后。
前一篇:[转载]明末 “大房”款青花碗
后一篇:2014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