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娃儿,月供四千,人均工资,一月两千。俩人忙活一个月,全给孩子,自己顺便捡口剩的,不够回娘家蹭,刚好。其实,大宗支出,打还没出生,已悄然开始。且不说妇科门诊上,天天愁云满面,都是那些,不该怀的时候怀了、想怀怀不上、怀上没长对地方的姑娘们。费老劲,终于把这事儿捋顺了,挺上肚子。不交齐孕妇体检套餐的钱,到点儿约床位,是没有滴,想在厕所里把娃儿扽出来,可以,隔壁。各种产前检测,过关了,不能说明没问题,没过关,也不是一定有问题。哎呦喂,客官,不想纠结?我们有最新的检测办法,与美国接轨,到香港送检,银子拿来。
奶粉,尿布,托儿所,撑到小学。一年一度的升小鏖战,刚刚结束,亲眼目睹,间接受益。为了让光喜欢滋水枪的小孩有牛逼的同学,我的房东,把二居换成不到二十平米的学区房。所有家电床品,只要长宽高超过五十公分,统统留给我。还有一主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花钱找人,千方百计,把老婆孩子的户口调到学区房下。办完后,瞅着孤零零一页户口纸,猛拍大腿,我的老婆孩子,怎么都上别人家去了!在帝都,逃不出政策,还想过点稍好的日子,就会产生种种错位。老婆、孩子未必在自己名下,自己名下的,却未必能享受到。三百万十平米,不是耸人听闻,孩子上完学,接着卖出去,下家接盘,有价有市。
以上,只是普通人要关心的众多问题里,小小的一部分。有钱的,自然不会纠结于几千块。七个葫芦娃张老爹,一年光学费七十万,支票上大笔一挥,怎么好怎么来。
一切不堪重负,源自假手于人。钱把地球转起来以后,能来钱的地方,被见缝插针。孩子可以不用亲自生,有名校女大学生;生了不用你看,有阿姨;奶不用你喂,有三鹿;尿布不用你裁,有不透气的纸尿裤;长大不用你教,有一堆堆英美小混混和考不上好一本的大学生,还没找到工作。打着“术业有专攻”的旗号,把孩子的成长扔给一个又一个陌生人,抛弃生活原应有的乐趣,自己忙着赚那点不够给月嫂的钱。这与职场地位渐渐成为唯一生存支柱,甚或人生信仰,也不无关系。
但是,养孩子的投入与产出,常常没有必然关系,甚至成反比,二代们坑死爹的例子还少么。因为,长大成人,是学习怎样学习学习。而学习的本质,是试验、积累与反省。奖罚够分量,才知道该积累什么,该反省什么。用心,不代表以爱为名的圈养与包办。管得太多,用心算计,使尽浑身解数,不踏错一步,可是,这本身就是个错误。而几乎,赚钱的基本原理,就是模式化包办。
太多想法,太多希望,太多预设的所谓“正轨”,把娃儿一件凭本能就可以做好的事,变成奢侈。都是自己找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