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翚

(2013-10-28 23:08:49)
分类: 专业相关笔记
今日打工,干了一件看似很无聊的事情。打了一遍王翚的年谱,小两万字。有一些感觉。各种日期的表述方法学问大。
1.人一辈子的好朋友可能就那么几个。到老来,也是。无论自己多么声名远播,交际圈子还是那么一点点,名头越大,恐怕来者都不善。所以,建立在共同爱好上的朋友,真可能走一辈子。虽然现在社会对朋友的定义是用完一个扔一个。他与其他的清初文化圈子的大人物过从不密,大抵是老年之后大家画一画合璧。
2.“王翚一岁,恽寿平生”。有没有一种,一直在等你出生,等你慢慢长大,长到我们一起画画的感觉。这两个人,也没怎么干正经事。半夜出去到山上喊一喊,回来画幅画。可惜恽寿平不到六十就走了,王翚还活了二十五年,其实没有恽寿平,王翚的日子也就是跟一帮人混一下,再也没有跟谁频繁单独唱和。恽寿平应该是死前不久还给王翚题过画。差不多同期主持给康熙编绘了《南巡图》。
3.“八月十三日,友人从城东市上购得六十五年前在破山僧舍所作的《山川云烟图》,携之情过目,重题后复归之。”——我不知道能不能活那么久,再回头看看我现在写的东西,估计也会感慨。

 

4.绘画在古代的意义,应该约等于现在所有的视觉艺术,可能那时候歌舞也占一部分比重。因此优秀的美术作品,除了是平面的,还有一定的动态效果,尤其是长卷,一边展一边看,焦点平行连续移动,侯孝贤的典型镜头。看到许多后世人的点评,比如“惊心动魄”。基本是看3D片以后的观后感。以平面技术达到这个效果,可想而知现在的书画退化到什么地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