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rink Before the War——转自豆瓣
(2013-05-14 22:30:54)分类: 说说我自己 |
战前酒——献给小说《太太万岁》
十万个为什么 2012-07-04 15:56:16
这部《太太万岁》与张爱玲编剧的电影无关,而与一位赫赫有名的编剧、作家张巍教授的新书有关。这部同名小说,是影片《太太万岁》的当代变奏,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女战士奋斗史。
初识女战士,觉得可怕。
一个执着于规矩与冒然打破规矩的人一样,是众人的敌人。
正如《士兵突击》里,许三多在三班修路,打破了慵懒散漫的“常规”,使得一股正气凛然摆在战友面前。任何自甘堕落的理由都成为借口,唯一的出路就是跟上许三多的步伐,改邪归正。
女战士就是这样的人,她们没有多金的干爹、没有为官的亲人,她们普普通通,却秉承一股信念埋头争取自己想要的。这种执着对周围人来说,打破了他们得过且过的现状,让他们不得不审视自己。然而这种反思,对于不习惯这样做的人来说,是一种自我否定式的痛苦。很少人能够真的承认自己的狭隘,迈出向女战士一样前行的步伐。于是,这些人开始质疑女战士的目的,认为她们虚荣、攻击性强、不择手段……仿佛唯独印证她们是危险的攻击型,才能把女战士们边缘化,进而驱逐出他们的世界。
女战士让人本能的恐惧,因为潜意识里我们知道她无所不能,只要她愿意。更杯具的是,初级女战士们多能力强大而心思单纯,认为朋友会为自己的一点一滴小成就而欢欣愉悦,她们不相信人与人之间共患难易同欢欣难。因而,背叛,弥漫于同性间或异性间的背叛,成了她们生活中一重又一重的打击。
他们不想知道,女战士如此要强,与害人无关,她们只是想让自己强大,强大到可以主控自己的人生,可以保护家人,可以成为他人的依靠。只可惜,因为她们得到了女战士该得到的,所以就要失去女战士该失去的。
看懂女战士,觉得心疼。
生活无趣,生命无常,没有安全感不是某个人的病症,而是群体性的焦虑。然而焦虑本身又是种病态的急功近利,于是如何迅捷的获得安全感,这成了摆在当代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自古以来,性就是一件交换物,社会发展越快,它商品化的程度也就越高。到了当代,嫁得好转化为车房钱权等硬指标,性借由婚姻包装,合理合法化为一种女性特有的“讹人”权利。然而女战士们明白,把美好憧憬寄托在别人身上,不仅会成为他人的累赘,更逃避了对自己负责的义务。
所以女战士不仅不会依赖任何人,反而拼命想成为他人的依赖。她们有能力让自己快乐,有能力让自己幸福,她们有自己的品味和价值取向,明确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知道如何去一步步实现。她们是在过日子,而不是稀里糊涂的就被日子给过了。
扛得住。坚韧。这两种品格是女战士普遍的座右铭。世间所有的概念都是双刃剑回形标,当成武器的同时也会伤害自己。这两种品格也不例外。
然而能者多劳,并不意味着能者就有义务多劳。
女战士真的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需要拯救的人么?女人毕竟是女人。她们可以坚强成女战士、女战神,却不会因之变得坚硬无情,她们比强者更容易累,更容易崩溃,她们的需求简单的不可思议却很少被顾及,她们明明让人心疼却总是摆出一副全能的样子,受了伤也只会自己默默离去,死也要给你留下一个坚强的背影。
与其说女战士是天生的,不如说她是环境催生的。被寄予厚望与磕磕绊绊获得的小成功,始终激励着女战士们为一个宏大的目标而继续奋斗,至于是不是因此而遍体鳞伤,女战士无暇顾及。
累吗?累!可是女战士是不能回头的,骑虎难下就是这个道理,你已经是别人的依赖,你的崩溃意味着他人希望的崩溃。所以说承担他人希望的人,是最劳苦功高却容易被遗忘的人。懂得感恩与怜惜他人的人,毕竟少数。
曾经想做女战士,却最终半途而废。从这个角度上看,我是最没资格评论这本《太太万岁》的人。然而像很多无论如何抉择,终将逃不开女职员、太太、母亲身份的女人一样,看完这本书,抑制不住的想写点什么,算是祭奠曾经的理想,纪念往昔的拼搏,告慰遗失的激情。
是以为记。
由衷祝愿天下所有的女战士,一切安好,你们无可替代,你们一直是这个时代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