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研究与女性主义伦理学 笔记
(2012-09-09 11:58: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专业相关笔记 |
小评:这个课程好奇葩。讲来将去好像讲回来了。说了五个小课时感觉什么都没讲。不过知道了许多搞这个方面研究的人。现在这个社会的父权主义真的很严重。比如,洗手池大部分女生都够不着。
清华大学
性别研究不仅为妇女运动提供方向和理论基础,而且也正在引导当今时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成为各学科的新的学科生长点。
性别研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而且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学术的新视角。同时他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各个学科相联系。
Sex
Sex——生而为男为女的性别
Gender——社会性别,社会对人生来为男为女赋予价值上的意义,以及对人的性别角色进行的价值期待。
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区分意义:人的性别意识与性别行为都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性别系统是随着社会生活不断变化的,它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社会现实被组织被表明被体验的方式。
性别是社会历史(经济地位决定妇女地位的上升),经济政治(性别是社会权利关系的产物和缩影
好莱坞电影是以男性结构为主再现社会,女性被编辑成被人看的对象。
性别的四个社会要素:
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文化象征
对象征的意义做出规范的解释
社会组织形式
主体的认同
女性纯天然本质——不受文化影响的纯天然的心理特点。
女性在哲学史上缺席,在男性思维结构中认为女性缺乏抽象思维
二元区分的思维特征
a.价值等级思维
b.二元对立,一方比另一方有更高的价值
c.体现统治逻辑
关注女性和边缘人
拓展各个学科
佛莱雷:教育的价值观不是中立的
对生命伦理学有新的认识,男女关系新的平衡
人类生活的两大主要冲突:男女冲突
女性压抑自己的需要和体验,对她本人说来是可怕的,当他的体验得不到充分的公开的沟通就会遁入潜意识,成为摧毁它身心的力量。社会的进化脚步也会放慢。当男性不了解女性的体验,也会造成男女之间的冲突。
Feminist
中西方对女性主义普遍存在误解。
主要误解:
1.女性主义者长得丑,得不到爱情
2.女性主义者是同性恋,不想要男人
3.是想成为男人的妇女,想掌握特权
4.是仇恨男人的妇女
5.狂热刻板教条
真诚投身以结束对妇女的压迫为政治目标的社会运动。参与其思想文化革命的任何男女。
政治层面定义:
强调两性平等,对女性进行价值肯定的学说和方法为原则。女性主义是女性解放的社会运动。
狭义:以性别分析作为方法论的理论探讨
特点:流动的
什么是性别差异?
我们所看到的物质想洞穴内火光映在墙壁上的影子,变动布局,不对头变化,暂时的幻觉的。同时物质也是被动的懒惰的,他只是形式和运动的潜在物,只有灵魂才是物质的原因。
古希腊哲学认为,男性是主动稳固,女性是被动变动。把女性的身体与性妖魔化,将其看成邪恶的来源和灵魂的监狱。——禁欲主义哲学
把女性等同于感性、物质、被动、被填满的容器。
故而康德时期普遍认为,男性应当发展自己的理性,而女性应当发展自己的感性,才能造成两性的互补。
我们用不着争论是男性优于女性,还是女性优于男性,或者两种性别是相等的,因为每一种性别在按照他或者她特有的方向奔赴大自然的目的是,要是同另一种性别再相像一点的话,反而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完善了。——法卢梭《爱弥尔》
劳埃德所说的并不是把人自然存在的思维能力性别化,而是西方哲学把感性和理性的范畴性别化。一旦在社会生活运用,贬低女性成为很自然的事情。
理性的符号化与道德的性别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我们不应该对男女的特征有预设。
性别差异并不是一种给与,不是一个前提,不是可供建立女性主义的基础,它并不是那种我们已经相遇并逐步理解的东西,相反他是鼓励女性主义者探讨的一个事实。性别差异是女性主义永恒的追问。——巴顿
如果强调女性有独特的性别特征、体验、欲望、就要说清女性的独特性、永恒普遍的性别特征、有可能陷入女性主义无法克服的内在悖论中。
性别本质论是强调男女两性都具有生物学因素决定的,不可该店的本质属性的理论。
怎样定义我们?由谁来说“我们”,我们以谁的名义来定义女性?
女性主义哲学家试图用“性别分析”方法,解构西方哲学中对于性别特征描述的传统。性别特征的概括体现了“父权制二元对立思维结构”和“性别本质论”。
《理性的男人》“理性”一直与形式、心、灵魂、精神、超越、优势、公共领域、秩序、抽象、自主。文化相联系。感性或情感一直与本质身体物质内在性劣势私人领域无序具体服从自然相联系。所以理性与感性是主从二元对立的关系。
一派学者认为,应该摒弃“女性”概念。1,在“父权制”体系中,女性的身份是随着男性身份变化的,因而“女性”对于女性主义来说并非是一个有用的概念。2.女性相对于男性的概念而言,由于男性的标准是不确定的,因而女性的概念也是不确定的。3.父权制思维体系具有男女二元对立的结构,体现了父权制的统治逻辑,放弃女性概念,打破男女概念的区分。主张双性同体。
马乔里米勒
1.本质的本性退定出一种无法维持的普遍性。
2.本质的本性是无时间性的,与变化不相容。
3.本质的本性是极为局限的。
4.目的论,强制女性的功能。
如果取消女性概念,女性主义者无法确定为谁进行革命,并且也失去了革命的意义。
试图从女性共同体验来定义:由于阶级种族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女性的体验不可能统一。
放弃女性的概念,可能是女性面临更大的风险
因此我们要避开父权制来讨论本质论。
综上,女性可以在一个开放的异质的多远的思维系统内得到定义。
对女性的定义,不是一个固有的前提,而是一个需要通过批评性思考来不断地解构和建构冲突和融合的问题。正是在民主的不和谐的声音之中的冲突和谈判才有女性主义理论的而进步。“女性”将是女性主义的一个永恒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