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放一马
(2012-08-17 16:56:00)
标签:
杂谈 |
分类: 编辑大美妞,我靠这个吃饭啊 |
常年在外,大家打招呼,开门第一句,通常并不是“你吃了吗”,而是“你哪里人”。作为青岛人,回答起这个问题总不会太尴尬。对方八九成会配上神往的表情说,青岛啊,是个好地方。剩下一二成,实在对这个城市没什么认知,但也知道有青岛啤酒。
这八九成里面,只要日后能逮住我的,下一句肯定是“有空过去玩”。我心里说,这个年头谁能有空。但总有一些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的同学好友,只好一狠心带到家里来。
我大一暑假,就有一同学跟了过来,我第一次自主接待客人,不敢怠慢,自告奋勇全陪,物质损失按下不表,一是肯定没有我表哥拉着俩哥们去啤酒街吃了千把块钱那么豪爽;二是这损失也远不及一路的精神折磨。比如照相,本就是扑克脸,为数不多留存下来的照片多见于各类证件,但还是要硬做亲昵高兴状,笑不到正确弧度还得重来。景点转场中途,不能冷落人家,只好强颜欢笑,若要露出一点疲态,朋友就会心惊,更何况是不乐意的神色,那就直接前功尽弃。结果是把大学五年跟她能说的话提前预支,掏了个空,后来天天见面,统共没聊超过十句。以后又来了几拨同学朋友,我便索性找了一间小屋给她们借住,有困难打电话叫我,随叫随到,但坚决不提供三陪。
倒是原本不熟的,萍水一聚,容易投缘。在热爱旅行的青年人中有个叫“沙发客”的组织。大家可以互相借宿,类似于交换旅行。接待与被接待的,都有默契,屋主只管免费提供住处,不管其他。借宿的人可以给屋主做饭收拾家,也可以陪聊。这种前提下,反而容易越聊越欢,成了朋友。我曾经接待过一个美国小哥,走的时候,都下了楼梯,又回身抻出头来说,会给你好评哟!到现在也没收到。
所以,招待亲朋好友是挺冤的事,一片热忱,一不小心就打了水漂。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两方不沟通,使劲用蛮力,一心大包大揽把佛送上天,就算把人家伺候舒服了,自己还憋得慌。倒不如,丑话说在之前,各放一马,向沙发客学习,双方都低点要求,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