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名
(2009-04-04 17:41:31)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医学院记事 |
今天为了练练听力,听了杨澜的英语访谈录,发现在杨澜的刺激下,对英语又燃起了无比的热情。语言的这个东西的魅力就是在于怎样使用它。可恶的中国教育从来不会教给我们怎样发现美。非要把鲜活的东西弄得像死尸一样。赵本山说,二人转坚决不能专业化,专业化就是走上死亡的开始。对于西方的这种体系生搬硬套的,不知道弄死了多少学科。
杨澜,强人一个。像这种女人,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李敖当年指着陈文茜之流的鼻子说,我相信,不过杨澜是个例外。我心甘情愿做那个没有好下场的女人。说不定,这只是一个男人对那些不想老老实实做别人保姆的女人一个小小的圈套,一个小小的威胁。越说越有点此地无银的感觉。
言归正传。伊莲佩吉,在介绍她的时候说,大器晚成,三十岁的时候才出演了自己做主角的音乐剧,并一举成名。——三十岁成名,晚么?也许,对一个演艺圈的人来说,三十岁,意味着自己可以出镜的年岁没有多少了,即便登上了这世界之巅,能风光的日子也屈指可数。
今天误入了蒋方舟的博客,这个家伙其实和我还是有几点可比性的,同龄,都有点邪乎,都喜欢写点什么,只不过人家专栏一堆,出了一堆书,我现在发片文章还要看小报编辑的脸色。确实有点不太爽,出名要趁早啊,张爱玲的教导,时时让我有点按捺不住的感觉,不过想想我以后的生活,心就凉了半截。曾经跟老师们谈过我的志愿,文献学。有两类,1——你学这个有什么用啊,知不知道,别人都是拼了命的转到针灸学上,2——哎呀,你好高尚,你知不知道现在国内文献学人才都断档了,只能寄托在你身上了,现在的人啊,把传统都丢了,要学文献,就要做好一辈子坐冷板凳的准备。我想想张中行出名前的生活(其实有名了也没咋地,都是清名),有点凉意,虽然咱们不追求LV啥的,但是真维斯还是要的。
前几天看了章子怡的鲁豫有约,发现这个人真是奇怪,走到国际大明星的地步,回过头来,当年学舞蹈的时候不是最好的,读中戏的时候普普通通,拍《卧虎藏龙》导演一直不满意,偷偷的想换掉她,只不过,这种武打片要吃的苦没有几个人受的了,比如打着打着指甲就飞了啊,就在这种一直没有被认可的道路上,居然就靠着自己一点点的忍受,成了国际明星。
看来,有的人成名,只是一种超长的忍受能力。
陈道明也是一个很神奇的人物,在这么污浊的娱乐圈还能不抽烟不喝酒的,他承认:“演员就是一种侥幸存在。”杨澜说,你怎么侥幸呢,从艺三十年这么多成绩都表明了,陈说,那不还有从艺六十年的,一样默默无闻。
黄渤也说过,真是有点运气,自己一起唱场子的哥们,最后潦倒的不行了,不是说不如别人。
可能在四维空间中,还有不同的存在。就是传说的命。
说了这么多人成名的故事。只想再说一句。作为一个文化人,成名的道路还更漫长。易中天六十岁,已经算是侥幸,张中行八十岁都不晚。
所以,总结这几天的思考,六十岁结婚,八十岁成名。最佳的,总结无数前人的智慧,这是最佳的生命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