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饼葱花
大饼葱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035
  • 关注人气: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学的怪现象

(2009-03-23 08:45:24)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医学院记事

发现一个中医学界的很无语的现象。尤其是在教材上。

《内经》《伤寒》之类的学科,一定要把他们肢解成一条条的,按自己的想法排列下来,我不禁想到,前几年易中天红的时候说,现在的历史教学都是把它按在解剖台上一条条的解给你看,中医亦不例外。难道这是大学体制模仿西方的必经之路?

说说怪现象。古人说话喜欢用确切的数字,喜欢用一些肯定词。此处不做举例。而后世的人作注,只有近代人才会说,不必拘泥,这里只是大概说说。到清朝的注家都会解释一下这些话是怎么来的。古人喜欢用三用九做泛指,这个我们都知道,但是,在医学上,有很多数字都是有出处的,绝非是虚指。比如,体虚者太阳病十二日愈,明明是七日愈加一个正气来复五日一候,教材却说,随便说说,不要当真。教材这样写,一,觉得在临床上没有什么用,说起来也麻烦,就含混一下,但是这样,真的会阻碍我们这些初入中医之门的学生,我们现在这帮人,有几个知道五运六气,有几个真的知道天人相应,阴阳之道。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标准,这种病是什么方法。不培养我们也好,但是,请不要把我们这扇门给关上。二,我们现代也不知道。或者,众说纷纭,懒得管。这种想法也说明我们传统的东西在不断流失,或者说,从阴阳入手的人越来越少。仲景之门,非阴阳不得入也。

仲景要是知道现代人是这么对他的,他一定要气活了。

内经中也有一些,比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我觉得做肯定的理解也不妨,问题总是有根源,当然,具体的治法不一定从根本入手。本来就是这个意思,何必要为了所谓的科学说成的相关,反而淡化了这种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