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看现代的医疗情况
(2009-03-21 22:26:32)
标签:
杂谈 |
分类: 神剩的养老计划 |
以前医古文课必读的一篇,今日重看,有所感慨。边读边注,过一下注家的瘾。
論曰:餘每覽越人入號之診,望齊候之色,未嘗不慨然歡其才秀也。
仲景,你知道吗,现在很少有人叹扁鹊的才秀了,所有我上过课的老师,都在奇怪你是怎样一个人,会想出这么神奇的东西。可以说,没有你,就没有中医,天不生仲景,万古如长夜。不在此门中人,不知道你的伟大。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新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
这也是我所认为的学习中医最重要的目的。保身长全。
但竟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然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卒然遭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方震盪,降志屈節,欽望巫祝,告窮歸天,束手受敗。
真的是古今一也。现在最火的专业还是光华学院的什么,读硕士,MBA是一般硕士学费的三倍。人性这种东西,自古没有变过。所以,从人性考证历史,而不是死的证据上。历史就是这样可以让我们随意揣测,怎么有意思怎么来。
費百年之壽命,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措。咄嗟鳴呼!厥身已斃,神明消滅,就為異物;幽潛重泉,徒為啼泣。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勢之雲哉!而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愛身知已,遇災值禍,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遊魂。哀乎!趨世之士,馳竟浮華,不固根本,忘驅徇物,危若冰穀,至於是也。
让我想到我老舅和我说的一件事,北京老干部医院,一个高干,
见病知源。
现在的医生也是这样,所以没有什么可以感慨的。医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知道几招,不断的反过来复过去的用。这样的中医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我对中医的实验科学是很不能理解的,为什么现在我们说一句话都要说,这是有现代药理学基础的,西方的理解不了又怎样,有许多事实说明,西方的试验思路是错误的,永远也做不出结果。而且我现在感觉,其实,西方的试验才是真的粗糙。尤其是动物试验,怎么说也是天地万物的精华,未知的没有控制的变量太多了,所以只能用统计学上的东西来说明,这样就真的说明了么?而且,这种所谓的科学实验中可以掺水的地方太多了,不得不考虑,谁才是真正的粗糙。
而且,在西方的教育模式体系下,我们本来是一家的中医被分割成无数个方向,虽然说,业贵于精,但我想,真的需要融会贯通的人出现。不要让我看到最好的中医出在易学圈,这真的就是中医教育的悲哀,在网上看到1997年的时候就有人呼吁中医教育学的建立,而且在2000年左右也已经出版了教材,但是,我真的希望有相关的人出来调查调查,给出真正适合中医的教育方案。不希望这样的教育体制断送了大医。
综上,我们老百姓这么几千年来的就医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一样的就医难,没有好医生,所以,我们不要感慨了。这样的感慨一辈辈传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需要的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