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今年的奥斯卡
(2009-02-27 21:46: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电影手札 |
奥斯卡是我每年的必修课。今天看完了颁奖典礼。有感于中美人的处事方式。这个东西既有学术性又有娱乐性。在中国相当于百花奖啥的。中国人很少做得出这种兼容的东西。我想想中的就是找几个走路都哆嗦的老艺术家,上台说几句感谢,感慨。最起码的一点,我想想中国现在找不到又有品味,能歌善舞,机智幽默,能独撑一面的主持人。基本功,能开的出损人不利己,充满智慧,而且不低俗的玩笑。现在的主持人大多只会开一些不痛不痒的,或者伦理类的玩笑。我同学问我,为什么这么重大的晚会只有一个主持人。中国一上上一排,我只好解释,中国人多,多解决一下就业的问题。
我感动的,是奥斯卡的历史继承。不会忘记每一个踏上过舞台的人。也不会忘记每一个在角落里的为电影做过贡献的人。甚至,爱迪生都想到了。
今年的奥斯卡提名看来看去,也就是那几部。无疑,这个在台湾被翻译成《一百万零一夜》是最拉风的。这个构思我是没有见过。怀疑明年或者最快今年的中国电影会不会把一窝蜂全是这种类型。这个电影是极其全面的。童话。现实的关注,一个人的史诗。看到网上有个有趣的评论。说中国的国情和印度是一样的,看中国看不清,不妨去看看印度。所以我们对这部反映印度一些列现实的电影不会陌生。丐帮,宗教冲突,经济的变迁,都是欧文们身边经历过的。
这部电影,没有大片的气质,可能这才对头,本来就是“贫民”。好看,这在近几年这种商业运作的模式之下已经是很难的,再加上一点点的收获——其实,我们对电影的要求也不高。
最近中国的编剧界成立了一个联盟。要做剧情最好的影视作品。张纪中很不屑。他的这种不屑是对我的智商的侮辱。我喜欢由年轻人扛大旗的新鲜的作品,在作品中能看到智慧的火花,创作的激情,而不是老道的具备一切想掏你钱包元素的东西。我们中国的年轻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