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作品总是一个人的

(2008-10-16 21:50:23)
标签:

杂谈

分类: 说说我自己

 

这是我活了二十年得出的结论。虽然现在很崇尚团队精神,但是,在艺术这个领域,参与的人越少,作品越好看。

曹保平又编剧又导演,《光荣的愤怒》让我看到国产电影的希望。还有我最喜欢的外国女歌手ALICIA  KEYS自己写词作曲编曲自己唱,所以他的专辑《DAIRY》才是真正的DAIRY。到位一点的还是李敖的《李敖有话说》,他戏称这种制作节目的方式是土锅炉,小作坊,自己坐在镜头前面就说。

可能一个人表达的东西离主题比较近,参与的人越多,越乱。

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核心的人物都是聪明人。当聪明人和笨的人在一起实践想法的时候,笨人越多,实践的结果就越平庸。

演员越少的电影越好看,除少数几个演员才能给作品加分,说这句话只是为自己留个活路,我到现在还没发现这类人,因为现在的演员都为了赚钱出大名,没有几个人从培养基本素质开始。

我是有一点宿命论,但真的是这样,无论笨笨怎么努力,聪明人和笨笨做的事一眼就能看出来,虽然这并不代表说笨笨过的不如聪聪好,有可能他们就是一根筋到底,反而有好日子过。聪聪们天天想东想西的,黑熊掰棒子似的。

时代不断前进,时尚转了一圈又一圈,复古都不知道复了几次。可有些东西就是不会过时。《罗生门》1951年的,还觉得很有意思,可能在当时算得上大片,现在当成小品文看也不错。追逐和暴露人性越深刻的作品越不会过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梦想
后一篇:我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