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隔代育儿,早期智力开发是分歧

(2010-12-01 16:38:15)
标签:

2010

博客

成长记录

家庭

早期教育

公公

矛盾

妈妈

语新

二岁七个月

育儿

分类: 【早期教育】

在我怀孕期间,我就开始注重胎教,那个时候都是在自己的房间里,早上睡醒前都会打开音乐听一会,午睡前也要听听音乐,还会看一些书,看一些诗歌,晚上也会早早的洗刷完毕坐在床上听着音乐看书。

 

那个时候胎教,因为都是在自己的房间里进行的,婆婆公公都不知道,那个时候也不好意思和他们谈论胎教的事情。所以,我对语新的胎教,婆婆和公公也不知情。

 

隔代育儿,早期智力开发是分歧

 

再后来,语新出生后,我们四天出院回家,我就开始在语新醒来的时候播放音乐给她听,音乐是胎教时候听的,语新好像能听的懂,手会跟着音乐不停的动,语新的这一举动给予我一个大大的肯定,那就是,胎教真的有用。

 

随着语新一天天的长大,我也变着花样开始实施一些早教,语新还没有满月就给她看颜色卡,给她看不同物品的卡片,还会给她触摸不同形状的物品,告诉她是硬的还是软的。

 

语新出生后,公公因为喜欢孩子,所以也毫不忌讳的来回出入我们的房间,那个时候我经常给语新听音乐,公公看到后,对我说:“这么小的孩子听什么音乐啊,管什么用,长大了再听吧。”那个时候不好意思辩解,我只是回答说:“总比闲着要好吧”。

 

语新刚过完一岁生日,我开始找本市最好的早教中心,我和婆婆带着语新一起去体验了,语新非常喜欢,回家告诉公公时,公公说:“这么小的孩子上什么学,能学到什么东西,而且每个周就上三节课,能有什么效果。”那个时候,因为语新还小,不能独立坐车,所以,上早教课我也没有再坚持。

 

一岁后,我开始教语新认字,教语新读古诗,教语新说三字经,弟子规,我每天都在重复着这写内容,公公偶尔发现我在做这些小动作,公公会‘嘲笑’我,说我:“这么小的孩子教什么认字啊,还不会说话,我看是没用。”我还是没有过多的解释,还是默默的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

 

终于,在语新一岁三个月的时候我开始给语新报了早教班。

 

语新比同龄孩子说话要晚一些,其实并不是晚,而是语新不像其他小朋友说的那么多。那个时候,我就像一头老牛,每天埋头辛勤的“耕田”,每天不停的施教,公公问起语新现在会什么了?因为那个时候教给语新的东西,语新说不出来,所以,我的成绩也没有得到认可。

 

但是,我依然坚持......

 

隔代育儿,早期智力开发是分歧

 

直到有一天,语新突然可以讲很多话,可以把我之前交给她的东西全部说出来,我震惊了,公公也震惊了,当语新不需要别人提醒的情况下一个开始背三字经,公公非常吃惊。

 

当我把曾经教给语新的字卡拿给语新看(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语新几乎全部都能认识。公公对于语新能认识这么字感到非常的惊讶,一直说语新真了不起。

 

语新开始看书,有时候会和爷爷坐在一起,爷爷看报纸语新看自己的书,语新经常自己读出书上的内容,记得有一次,公公测试语新,顺手从地上捡起来一张纸,问语新是什么,语新竟然回答对了,公公非常开心。

 

一次晚饭后,公公开心的说:“看来语新妈妈的早教还是很管用的,没想到语新能认识这么多字,能会这么多知识,我要去普及早教。”我听后非常开心,终于得到公公的认可了,我笑着说:“爸爸,现在年轻人都重视早教,不需要您去普及了。”

 

不同时代对于教育的观念也是不同的,在我们父辈那个年代,早期教育和早期的智力开发几乎是零。对于公公开始不理解也不接受的我早教观点,我没有反抗,我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给他看,用实际行动来说服他。

 

也并不是说所有的父辈都不懂得早教,像我的婆婆就是一个非常‘与时俱进’的老人,她会观察我怎么教语新,然后语新跟着她的时候,婆婆就会像我的样子来教语新。

 

据报道: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年轻父母一定要和父辈做好沟通,让他们认识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我发现有很多孩子是由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带着去上早教课的,其实这样也不错,孩子不耽误上课的同时又能让老人接受了解早期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