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评周文权诗集《那些绽放的芳菲》

(2020-06-19 09:07:21)
标签:

诗集

点评

分类: 评论

            诗歌的现场春暖花开

                            ——点评周文权诗集《那些绽放的芳菲》 

              周鹏程

 

 

好久没有谈论有关诗歌的话题了。

春夏之交,潼南区作家协会在这里举行会员作品研讨会,有幸读到一本诗集《那些绽放的芳菲》,这让我眼前一亮,而且作者是我熟悉的诗人周文权,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重新唤醒了我对诗歌的希望,诗歌再一次让我心血来潮。

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诗歌是明珠暗投。我一直认为,不是所有的分行文字都是诗歌,不是所有的长短句都是诗歌,不是所有的抒情段落都是诗歌!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诗歌的灵魂是存在的。

一个诗人只要永远紧贴生活的大地,必定他将闻到绽放在大地上那些花朵的芳香;一个诗人只要与诗歌不离不弃,即使“人间四月芳菲尽”,诗人的心性依然是“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和神奇所在。

周文权的诗歌有他自己明显的特质。通读他的诗集《那些绽放的芳菲》,我掩卷沉思,发现这些诗歌感情真挚,都是诗人内心的朴素愿望的倾泄。读罢,感觉诗人对万物的敬畏,对一花一木、一草一叶的深厚感情。是的,敬万物,我们每一个诗人都应该怀揣这一颗心。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成诗,而且每一首诗都一定是精神抖擞的。

从结构上看,《那些绽放的芳菲》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那些芳华》,是对乡村人物的诗意描写,收录18首诗;第二辑《那些风物》,主要写家乡潼南五彩缤纷的大地,收录24首诗;第三辑《那些精灵》,主要写潼南大地上的庄稼和万物,收录24首诗;第四辑《那些静美的时光》,主要是抒怀,灯下漫笔,收录54首诗。

从文本上看,地域性写作是这部作品的明显特点。诗人选择的物象基本来自他身边的田野、村庄、大自然的红花绿叶。这些意象读者既熟悉而又亲切,它们在诗人的诗歌里带露水、有汗味、接地气,活灵活现。这些物象,很多是常人不会引入到诗歌中的。因为我们太熟悉了,往往容易忽略。如:

那些风物:运河、百合、菜花、琼江、柠檬等等。

那些精灵:麦穗、胡萝卜、西红柿、苦瓜、冬瓜、黄瓜、丝瓜花、高粱、玉米、向日葵等等。

    诗人歌颂的人物都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普通人,有乡村女教师、农机推广员、卖菜的人、赶羊的人等等。正是这些普通人绘就了美丽的乡村画卷。

因为作者文权兄多年来一直是一位“三农”工作者,正像明凯书记在这本书的序言里说的一样,周文权长期与农村、农业、农民打交道,人在“三农”现场,心在“三农”现场,文在“三农”现场。“农”是他诗歌的标签,关注底层、书写底层是他诗歌的最大特质。

从诗歌技艺上看,作者能熟练驾驭诗歌语言,让普通的事物披上诗歌的彩衣奔跑。书中大部分作品含蓄、凝练地表达诗歌意境,说明作者是一个成熟的写作者,作者很安静。

诗人周文权身临农村工作一线,常常被包围在这些诗歌现场,他生活的诗歌现场常常是春暖花开。现在他虽然在政协机关但仍不忘农村之人、事及物。既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河之远则忧其君”的志向,又有“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

请看,第一首诗歌《你在这儿站成一棵树》:

你在这儿站成/一棵树,粉笔是/绽放的云花,一朵云的温暖,穿透青春的衣袂。我孤寂的忧伤/沧桑的呼吸,以及/久远青涩岁月的故事/在斑驳光影里轮回......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乡村教师,女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的美丽身影。诗歌创作讲究含蓄、凝练,言此意彼。这首诗意象清晰。全诗虽无一处提及教师这个词语,但是通过粉笔、桃李不言这些物象和词语,生动地告诉了读者诗歌要达到的目的。读这首诗,我突然想到了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中的句子: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也许周文权的诗《你在这儿站成一棵树》是怀念或者歌唱一位孜孜不倦、兢兢业业的女教师,她像一棵树一样高大、伟岸!但无意中却与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有异曲同工之妙。

    帕斯是墨西哥历史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伟大的诗人总是要关心时间和生命,总是要展现爱的力量。帕斯说,我写作不是为了消磨时光,也不是使时光再生,而是为了我自己活着和再生。

当一个诗人开始包容别人,世界也在开始包容他。

在这本书的第二辑里,组诗《天空是可以留下印象的——在塘坝天印村》,这无疑是一组采风诗,采风诗多是应景抒情,这种诗最能检验诗人的真正水平。

    组诗中的《天印农民新居小区》:这是天空跌落的云朵/咖啡色与灰色组合的屋顶/高过太阳雨后的彩虹/春天第一片阳光和雨声/  吐着清香的花朵/紧贴着窗格,在交谈着/幸福。飘出的笑容/都藏着蔚蓝色的呼吸......无须更多言辞,一幅新农村的画卷徐徐在读者眼前展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成果在诗意盎然地从大地喷薄而出。

    从文体上看,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分行诗与散文诗并举。每一辑分行诗结束就是散文诗。

    散文诗的并不是中国文学的独有产物,大家熟知的高尔基的《海燕》,泰戈尔散文诗现象具有最大的说服力和最能给散文诗作家鼓舞士气。在中国,新诗发展百年,散文诗也至少是百年以上,鲁迅先生的《野草》,朱自清的《匆匆》,等等,都是散文诗的名篇。     

散文诗可以在散文和诗歌之间栖息,但更多需要诗意盎然!归根结底他还是诗。“散文诗其实是把诗的种子,种植在散文的土地上,而长出的一种不可替代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它远比散文精炼富于哲理,又比诗高度自由而放松。”我也认为是这样,散文诗它更能抒发丰富的感情,更能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它对应了中国人的现代情感结构,施展着其它文体无以替代的功能,它可以深刻地反映社会现象,表现并讨论人生、自然与历史等诸多问题。

诗人周文权的散文诗《故乡三章》很有味道。“故乡的背影”、“故乡的小径”、“故乡的雨”构成了乡村的呼吸、乡村的美景。文章语言干净、清爽。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赞同:“散文诗,是散文诗人灵魂的主要出口和通道,但这条通道,必须在诗歌的语言上进行有节制地延伸,必须在诗歌的意境里传递诗人的思想,在暗示中扩散诗人想表达的观点。”其实,散文诗到底还是诗。如果太广泛或者长篇游离诗歌,那就不是散文诗了,或者可以叫做散文。

诗人周文权的诗集《那些绽放的芳菲》收录他近年创作的120首诗歌。这本子里面好的诗歌很多,譬如《守望麦粒》、《等待阳光落下五月的呢喃》、《一只飞鸟穿过落日》、《九月的故乡》《三月你好》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这里,此时,我不能一一点评,仅作面上的分析,蜻蜓点水。

借点评周文权大兄诗集的机会,我想谈几句有关诗歌写作导向的话题,与诗友们共勉。写诗需要真情,只有真情才能谱写出人民喜欢的作品。2019年10月,我在宁夏参加全国散文诗笔会,在关于《构建新时代散文诗的美学》论坛会上,我的发言题目《只有真情才能谱写人民喜欢的文章》被当地日报和多家媒体作为报道标题。铁凝曾在《文艺报》发表署名文章《与人民一道前进——新时代文艺的初衷和使命》,高屋建瓴回答了“新时代诗人怎样去创作”这个话题。学习铁凝主席文章后,我认为,要写好新时代的诗歌,必须扎根人民,方能永葆文学生机和活力。诗人要把自己的眼光放到这个美好的时代中去,这个伟大时代要歌唱和书写的东西太多,又何必去作毫无意义的无病呻吟呢?我们作家只有拥抱希望的大地,才能抵达艺术的高峰。

我的点评发言结束。谢谢!  

                                         2020年6月14日于重庆潼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