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游戏法则(杂文)
(2020-02-26 13:13:28)
标签:
文化练习节选 |
为什么写诗?
答案上万个,所以中国有上万个诗人。作为文明大国的中国,有上十万个、百万个、千万个诗人也是正常的,没什么大惊小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很多人写诗歌唱医护人员或抒怀病态春天,疫情诗在网络里迅速扩散,有评论者用“泛滥成灾”形容,说诗人啊,不要写了,写诗没有用,抗不了“疫”!
当然诗歌救不了肉体,诗人也不是华佗或者孙思邈。
但是我想,别人写诗惹到你什么了?你觉得别人写得不好,你不看不行吗?你觉得别人可能要拍马屁,武汉那么多官员没有一首诗“拍”他们,还是“下课”了,为啥?人心自在,公理自在。
对于网上的争论,我开始没理会,当我翻阅大量的抗疫诗后发现能量是“正”的,写诗人心是“善”的,文采不一说法、良莠不齐、各有千秋。
后来,吉狄马加、李少君、梁平、龚学敏等等许多著名诗人都发表了抗疫诗,说明诗歌在国家灾难面前可以发声。
我这样说,并不是主张诗歌可以乱写。
我们必须敬畏诗歌。诗歌也是有游戏法则的。古人写诗讲究字数、押韵、对仗、平仄、意境等,这就是法则。只是今天我们对诗歌的要求没那么严格。
不严格不等于随心所欲。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人把拉屎拉尿放屁写成诗、有人把口水话分行当诗、有人想在圈子里混个脸熟把什么分行文字都当诗,见群就一个字:发!
这个在《三峡诗刊》以后是不允许的。从2020年春季刊开始,本刊选稿实行“三选三审三校”制度,让真正的好诗登台。
现在,我开始问自己:为什么不写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