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鹏程2018年3月诗歌作品:《寻乡记》(组诗)

(2018-03-24 10:51:51)
标签:

诗歌练习

分类: 诗歌


周鹏程2018年3月诗歌作品:《寻乡记》(组诗)
(原载《三峡诗刊》2018年第3期。其中5首及蒋登科点评被《重庆晚报》2018年5月9日副刊选登。)

寻乡记(组诗)

 

         周鹏程

 

 

◆越来越

 

我的仇家越来越放松对我的警惕,而我

越来越模糊了往事

 

越来越想念某一个人。越想,故乡的土地就

越来越少。而坟墓,越来越密集

 

长林沟的花木被搬上了荧屏,成为远方手机上

越来越广泛被转发的风景

 

另一个远方,越来越被推崇

每一朵花下都藏着一个我的族人

 

 

◆余年

 

先给满目疮痍的城市打个招呼,虽然它一直沉默

告诉它,这好比晚年分居

 

余年,我做樵夫,去守望故乡的青杠林

我更愿掘田养鱼。把头发蓄成鱼肚白

在黄昏里将老屋慢慢扶起

 

不做垄亩民,就低头读诗

或者呼唤一头与我一样年事已高的狗

 

高高在上的树是年少时早就预定的

棺木

余年的尾声

最好的局面,是与一堆落叶一起做旷世英雄

 

 

◆本命说

 

你说,人的一生就是一道算术题,而且只有减法

谁不是站在时间杠杆的那一头

 

我就不信。今年是本命年,我又长了一岁

是加法

 

你说,本命年多灾多难,本命年运气不好

要戒赌,不要投资,更不要喝酒伤了元气

 

我就不信。如果我的命无限长,我站在那一头

会轻松撬起时间

好比一个崭新的星球在黑夜里旋转

 

我静静地等,本命年

 

 

◆母校

 

突然想起去看一座村小

穷得连旗帜都没能力挂的学校,我的母校

 

现在,成群结队的野猪在那里穿来穿去

模仿我们少年的模样

 

它们也没有食堂,也没有厕所,也没有图书室

马尾草是高高飘荡的旗帜。布谷是下课的敲钟人

 

它们把我的故乡,当作它们的家乡

把山鸡当顽徒,边唠叨边扭学生的耳朵

 

声音没有那些死去的老师那样抑扬顿挫

而我,是它们紧紧盯着的

不速之客

 

 

◆乡亲

 

乡亲们学会了放弃,学会了不再

在长林沟吵架

 

年老的学会了排队,学会了不再计较墓碑书写的内容

年轻的学会了容忍

忍受故乡还原为原始森林

 

我是乡亲们的乡亲,我学会了

聆听。泥土的气息,赶牛的鞭笞,炊烟的袅袅升起......

这些,还像一幅画,挂着

 

乡亲们学会了跑。我是乡亲们的乡亲,我学会了

钻土术

有一天,我将钻到父亲母亲的身边

 


◆记忆

 

你突然消失,像数着数着就不见了的星星

 

那个举杆的人,她打一枚青果

将你赶下了枝繁叶茂的大树

我却留在枝头,接受一生的风吹雨打

 

记得你浓眉大眼,记得你温文尔雅

青果上长满痘子

我多么愿意抚摸青果,就像抚摸一朵鲜花

我多么愿意用舌头和那些痘子对白

我更愿意抱住你,把那些痘子搅拌成流淌的青春年华

 

在梦里,我常常听见一枚青果哭泣

这时候,我总会把另一种声音拧得最小

比如电视,比如笑声

我永远是你爱吃的蛋炒饭,是你唯一的记忆

 

我也因为你穿过那条巷子长长的身影

牢牢抓住了生命

因为那条水沟

你懂得了伤悲。因为那条水沟

我有了

被生活绊倒的记忆

 

是谁,那一夜背靠背,数药洪上空的星星

 

 

◆故乡

 

我也想策马扬鞭,像一个将军回家,站在瓦尖山上

指着山下的乡愁

 

但我却并没有什么面子可以衣锦还乡

除了鸟鸣,落日

我回故乡的路天色向晚

 

我对着群山喊:时光啊时光,你停下来

再不停我就回不了故乡

希望碰见读书郎,他听得出我的乡音

希望碰见隔壁的大婆,她

识得我年少的相貌

 

虽然我在梦里无法回到你的近旁

但我在远方

会把通江翻译成我的故乡

 

 

◆姐姐

 

你那么心细,怎么也把青春丢了

弄得满头白发

难道你把头发的黑色给了故乡的青山绿水

 

姐姐,我唯一的姐姐

守望故乡唯一的姐姐

 

那个当兵的小伙子,虽然身子变得佝偻了

他还是你心中的白马王子。我也记得

他风尘仆仆赶往新疆从军的样子

 

父亲做主,你们从青年走到中年

又将继续老年

这些年,父亲一定收到了你们的虔诚祭拜

 

都老了,是否还记得清楚童年的李家河

读书背我上学的王家湾

 

姐姐,给我取名字的姐姐

带我第一次照黑白照片的姐姐,带我看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

的姐姐

当我幼儿园老师的姐姐

 

明显老了。你们并不服气

还在故乡坚持把炊烟升起,把荒山变成

遍地黄金

 

 

◆寻乡记

 

我爱这层层断裂的山崖,爱溶洞

流出的乳汁

爱青杠木上盛开的朵朵白花

就像游子爱母亲,恋人爱天空闪烁的星辰

 

当萤火虫成了乡亲的灯盏,当心中的山洪爆发

当成熟的成片高粱向村庄挥手

望远镜装满

无能为力的忧伤

 

望见了一条河

春风与诺水生死相许,得意洋洋的漩涡

躲着一个十五岁离乡少年的雄韬伟略

得意洋洋的漩涡。躲着一个八十岁归乡老者的

两鬓乡愁

 

找到了一把锁

锁住破碎瓦砾锁住蜘蛛网锁住倾斜灶台

的锁

更多的是它锁住了往事的张狂,锁住了

一个人几十年日日夜夜疼痛的内伤

 

         2018年3月24日于渝之西郊

 

  

作者简介:

周鹏程,70后作家、诗人。出版个人著作5部。在《重庆日报》《重庆晚报》《华西都市报》《诗选刊》《星星》《延河》《四川文学》《草地》《六盘山》《散文诗》等报刊发表作品若干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

点评:


这种转化是必然的

蒋登科

 

周鹏程是我的老乡,地地道道的大巴山老乡。 周鹏程的故乡就是我的故乡,远在山里的故乡。

我们都是远离故乡的游子,在同一座城市奔波劳碌,在同一座城市怀想偏远而又温暖的故乡。

想从前,我们拼命要离开那个闭塞而贫穷的地方;而如今,劳累之余,我们魂牵梦绕的就是那片大山,以及大山里的乡亲、土屋、炊烟和童年时期的每一个足迹……

因此,这组《寻乡记》特别能入我的心,因为他的乡愁与我的乡愁跳动着相同的节拍。我特别喜欢这个“寻”字。人们也许会问:故乡还在那里,为什么要去“寻”呢?它暗示了故乡的变化,诗人自己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其他更多的变化。童年时的故乡只有依靠“寻找”,才能在记忆中大致恢复既有的模样。“我对着群山喊:时光啊时光,你停下来/再不停我就回不了故乡/希望碰见读书郎,他听得出我的乡音/希望碰见隔壁的大婆,她/识得我年少的相貌”,这样的诗句饱含深情、真爱,也体现了诗人的某种无奈,读来令人动容。

和他过去的明亮相比,鹏程的这组作品多了一份沉重,一层反思。如果说他过去作品中的故乡之思还显得有些“隔”的话,那么,在这组作品中,诗人则完全投入到了故乡那片土地,那土地上的人、物以及在上面发生的种种故事和变迁,在诗人作品中是那样遥远又那样亲近,那样熟悉又那样陌生,其中暗含着岁月在诗人心灵上、生命中所刻下的深深的印痕。

这应该是比较典型的“中年写作”状态,沧桑而不失追寻,低沉而不失达观,淡然而具有内蕴,沉稳而又安静。“找到了一把锁/锁住破碎瓦砾锁住蜘蛛网锁住倾斜灶台/的锁/更多的是它锁住了往事的张狂,锁住了/一个人几十年日日夜夜疼痛的内伤”,抚摸岁月的痕迹,疗治难言的“内伤”,或许是周鹏程,也包括我和记忆中还拥有故乡的人,所具有的共同的思索。

 

                     2018年3月28日,于重庆之北

 

(蒋登科:著名诗歌评论家、西南大学教授,西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