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南花溪街道:万事民为先

(2014-01-08 13:49:09)
标签:

文化

分类: 通讯

巴南花溪街道:万事民为先

                           巴南花溪街道:万事民为先
核心阅读:
    慰问困难户;帮下岗工再就业;修建养老服务中心;在背街小巷安装路灯……一直以来,巴南区花溪街道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各项民生工作抓紧抓实,使“办实事、惠民生”执政理念在全街上下逐渐形成共识,先后荣获全国文明街道、全国安全社区、全国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先进单位、重庆和谐社区示范街道等多项荣誉。

    2013年,花溪街道在大力发展经济,推进征地拆迁的同时,一如既往地坚持万事民为先,通过系列有效举措,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7668元,同比增长9%,进一步提高了花溪人民的幸福指数!
                        

                                   发展经济惠民生
    花溪街道坚持以“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去年解决企业困难108件。同时抢抓渝南分流道、巴滨路、轻轨3号线通车机遇,积极打造滨江经济带和花溪商圈,引进了大批餐饮商贸连锁企业入驻花溪,红光大道4S店一条街商家达9家,民主喜街和土桥城市商业综合体正抓紧规划建设,君禧天地、宗申金蓝湾、华宇龙湾建设有序推进。去年工业总产值2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7.3亿元,社零总额实现18.6亿元,财政收入9800万元,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力地为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
和谐拆迁顺民意
     作为巴南“江南新城”和“四区一基地”建设的主战场之一,花溪街道征地拆迁面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诸多挑战,但街道一班人不畏艰难,奋力打造出了“和谐拆迁顺民意”的品牌。去年拆除房屋3144栋,占拆除量76%;搬迁长达15年未搬迁坟墓377座;民主城中村改造完成99%;5大片区城市危旧房改造即将收尾;先锋村、新屋村外河坪征地完成76%;拆违4.3万余平方米,制止违法用地 53件;5宗征地挂牌出让土地1401亩,去年完成征地6118亩。强有力的工作举措,不仅保障了华宇龙湾、珠江609招商地产等市、区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而且加快了江南新城建设的步伐,受到区主要领导高度肯定。
                         民生账本暖民心
    2013年,花溪街道民生投入超2000万元,占财政公共支出的52%。全年开展农转非、下岗人员培训42次,解决8808人就业;城乡合作医疗参合率98%;支出60万余元慰问低保户、贫困户;修建环境优美的养老中心1个,安装、维修社区健身器材11套,修复破损安全栏1000余米,安装、维修背街小巷路灯142盏,清掏社区化粪池49个,改造王家坝弹簧厂、王家坝公交车站、红光社区农贸市场旁公厕3座,园林绿化近8万平方米,清除杂草面积3万平方米、修剪社区树枝6000余棵,修通断头路3.3公里,通过一系列的惠民举措,“宜居、宜业、文明、和谐新花溪”的建设根基得到进一步巩固。
平安建设保民安
    长期以来,花溪街道坚持以“平安建设、安全生产”为抓手,举全街之力健全安全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去年调解民间纠纷169件,成功率99%,挽回经济损失287.4万元;破刑事案153件,立可防性案件319件,处理违法人员63人;治安案件查处109件,同比下降84.56%。同时集中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消防、交通等系列安全专项整治。因成效显著,被国家安监总局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成为巴南首个获此殊荣的街道,花溪群众的安全感得到明显提升。(原载《重庆日报》农村版 2014年1月 7日第12版   文/周鹏程)

同日农村报第10版刊登:

                     开县关面乡:美丽乡村入画来

    短短三年,不甘落后,勇于向贫穷宣战的万余开县关面乡人民,沐浴着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一系列政策的惠民春风,在江北区政府、重庆大学的对口帮扶下,攻坚克难、负重自强,加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而今,乡容村貌焕然一新;2206名高山移民住进了造型美观、配套完善的巴渝新居;中药材、有机蔬菜、猕猴桃等七大特色产业得以蓬勃发展,极大改善了山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995万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7016元,同比增长15%,奋力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入画来”的幸福画卷。

                   山水关面美如画

    徜徉于关面乡场镇村落,随处可见错落有致、风格鲜明的巴渝新居,它们星罗棋布地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与整洁靓丽的街道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山水美景……,近年来,关面乡抓住“建设美丽乡村、打造避暑养生庄园”这一重大发展机遇,科学勾勒出“一心一坪四坝”的美丽乡村建设蓝图。现建成以“关面乡新兴、华龙、旺城街三条街道首尾衔接而成的三角形中心场镇;以关面乡怡民、和缘街两条街道沿清江河平行而建的店子坪移民安置点;以田坝、小城坝、姚程坝、下河坝四个建设点”覆盖全乡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让412户2206人祖辈生活在高山老林的村民搬进了新家。
                    “两色”发展惠民生
    依托碧水青山、农林牧渔等自然景观,关面乡以“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两色”发展路径普惠民生,现基本实现“高山移民搬得下、安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绿色牌:该乡现种植各类中药材6.3万亩,发展蜜蜂、山羊、生猪等养殖户200余家,建成高山蔬菜、猕猴桃基地4个,引进农副食品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工农副产品提升附加值促农增收。特色路:牢牢把握雪宝山景区开发机遇,规划建成4个美丽乡村旅游接待点,整合20余个人文自然景点,发展80余户农家避暑庄园,现具备年接待5000余人次。初步形成“吃绿色食品、住避暑庄园、品乡村风情、购农副产品”的特色旅游发展路径。

                   创新管理促和谐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关面近年着眼于创新社会管理,开展“做山水关面人,当家园保护神”等各类学新知、移旧风活动50余场次,使全乡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得到较大提升,让邻里和睦、人人关心、维护关面形象的和谐氛围逐渐成为全乡上下一致共识。面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战略部署,地处开县北部山区的关面乡人民必将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务实低调、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全力将关面建成“巴渝避暑养生圣地、秦巴山区生态涵养发展”的特色美丽乡村!

                                    文/周鹏程   桂光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