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教学课例--《9加几》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2014-03-08 16:17:05)
标签:
教育 |
分类: 小课题研究 |
9加几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简单的9加几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9加几的计算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并引导学生愿意与他人交流,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具准备:
师:教学挂图、磁力豆
生:13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生谈话:今天有一位书中的小伙伴要和我们一起学习,看!他是谁?对,是聪聪。
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些口算题展示给聪聪看好吗?
10+3=
师:大家做得真快,你发现这些题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十加几。
师:十加几就得十几。
二 、探究
1、教学9+3
师:十加几的题同学们算得这么快,下面这个问题你会吗?仔细听!
聪聪的妈妈为聪聪准了一些月饼,(出示盒里的月饼图)有多少?快来数一数,(板书:9)盒子外面还有一些(出示盒外的月饼图),一眼就看出来是多少?(板书:3)这儿一共有多少个月饼?怎样列算式?
讨论:你是怎样算出结果?把你的想法和同桌悄悄说一说。
学生汇报:
①老师我是数出来的,从9接着往后数3个10、11、12
②从3里给9一个,9+1=10
,10加上剩下的2个是12
③10+3=13,9+3=12
④……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不同办法。有一种是先算9+1=10,然后一眼就看出了10+2=12,真简便!(教师边讲边移动月饼图)
师:那么大家想,我们在计算9+3时,就要先把3分成几和几,然后先算9+1=10,再算10+2=12。
学生试说。
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算法。
2、教学9+5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道题,准备好你的圆片跟老师一起摆,先摆红的,数着1、2、3……,在第二行摆黄的1、2、3、4、5。
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摆9个红圆片,再摆5个黄圆片
师:谁知道我们要算几加几?请你移动圆片,怎样能一眼看出结果,动手摆摆看!
学生汇报、交流算法。
师:看来,我们计算9+5,可以把5分成几和几,然后先算9+1=10,再算10+4=14。还可以把9分成几和几,然后先算5+5=10,再算10+4=14。
师:谁选择一种方法,再来说一说算法。
三、尝试
1、试算9+2,同桌说说怎么算的。
2、学生编题,谁想当小老师,给大家出这样9加几的题。
四、练习
1、教师出示:5+9
师:我这儿还有一道题,板书5+9=
师:为什么是14。
生:9+5=13,所以5+9=13
2、学生发现3+9=12、2+9=11
五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材中分2课时教学,第1课时是让学生感知各种方法计算方法9加几,第2课时是重点讲“凑十法”,而我在教学中把两课时内容合并成1课时,教学效果很好。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利用直观情境图感知算理。
小学数学的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明丽,一幅幅有着丰富情景的主题图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但教学中更应用好直观形象的主题图,教学中我选择了第2课时的月饼图,通过观察让学生感知“凑十法”,为后面的算理教学作铺垫。
2、动手操作明算理。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摆圆片,大大集中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亲身感受“凑十法”。通过摆出现了两种凑法一种是把9凑成10,另一种是把5凑成10,让学生感受到做题的灵活性。
3、自己出题激发兴趣。
在教学完9+3和9+5后,我请学生自己出一些9加几的题,先找了个别学生出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借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主编题并解答,这很好的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发现,学会应用,学会创新。课堂上自始至终气氛和谐、生动、自然,既有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个体成果展示,更有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热烈的讨论、集体成果的反馈,呈现出情知交融、知行统一、个性共扬的气象台,流淌着积极参与、主动创新的欢声笑语。
有时教学顺利与否,不仅仅是教师的备课,更是要抓住课堂中学生的闪光点和疑点,通过他们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感叹,就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出彩。在这方面,我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捕捉学生闪光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