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焦作市高中语文初高中课程衔接观摩活动观后感(18)——腊静霞
(2015-09-28 09:23:05)
标签:
教育初高中衔接观摩课教学语文 |
分类: 高一年级 |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欢喜。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从上班伊始,领导就反复强调分数线的重要性,直指快速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的必要性。于是,如何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和学科指标便像紧箍咒一样拴住我的心。每节课我都会精心设计学习目标,认真考虑每一个环节,进而让每一个环节围绕这个小目标展开,必要处还把高考试题融入其中,提升高度,拓宽广度,不肯失去每一分钟,不愿讲有趣但无关紧要的内容,生怕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每节课都追求高效,有时拓展或演练,也都围着高考指挥棒转。
千方百计、千辛万苦让我付出有了回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也提高了学生的学科成绩,自己的课也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但是,我自己也发现了课堂上的语文味越来越少了,似乎语文课堂应该多些元素,语文课堂应该生机勃勃,生龙活虎,充满诗意。
是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有名师指路。
《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中谈及:“虽然说我们在应试主义的阴霾下难以摆脱宿命感,似乎考试的分数是硬道理,但一味地俯就现状,绝不是一个负责任者的做法”。是的,看到有这么优秀的前辈深爱着语文,屈老师儒雅渊博,党老师大气干练,讲着这么动听美好的课,让我从中似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他们各有千秋,各有所长,使我从中学到了他们共同的闪光点。
他们善于沟通。因为他们面对的学生是高一的孩子,未曾谋面。第一次见面他们都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很快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都善于调控现场气氛。屈老师很真诚的把自己详细的联系方式用课件的形式告知了学生,以便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党老师先夸奖学生们“年轻真好”,再从姓氏“党”入手让学生“跟党走,听党话”,后告诉学生以后会遇到的一个让他们“又恨又恨又恨”的出题人就是她,让学生们的情绪不断变化。
他们的教法灵活。屈老师为了能让学生们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亲自在商场拍了两幅图片,对“海上升明月”和“好礼知时节”两句诗进行鉴赏。他让学生们对比“升”与原句中“生”哪个用的更妙,并分析原因。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党老师先从学生熟悉的初中篇目《曹刿论战》入手,唤醒了学生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回忆,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了当时的学习重点,党老师恰如其分明确了初中文言文的学习与评价要求,并明确了高中文言文的评价要求、考试形式和具体要求。
他们的要求操作性强。屈老师告诉了学生高中课堂必备工具书和作业要求,让学生们从入学之初就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很有必要。党老师告诉学生们以后要转变学习方法,能自主阅读无标点的文言文,并把自己熟悉的文言文以高考题的形式自主来编写,方法独到。
他们善于提炼关键词。屈老师提取了“应用、审美、探究、自主、合作、探究”这几个核心词,让学生们手握方法利器,学有所获。党老师总结了“爱诵读、能识记、会分析”这九个字,简明高效易记。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这一次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弥补学生语文知识的缺漏,夯实语文基础,增强语言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以适应高中新课程的学习。
骆驼在沙漠中生存下来,靠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学业如此,事业如此,人生也如此。
倾听名师声音,感悟人文情怀。名师对我们的影响总是深远,要想让自己有所进步,还是要从名师们的良好的工作和思维习惯着手,去从他们对生活对工作的态度入手。生活就像万花筒,生活就是魔法师,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改变。
陈日亮老师在《我即语文》中说:“我教了一辈子语文,还是相信一句话。这句话是鲁迅说的,‘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语文教师的知识管道中没有丰满的‘语文的水’,精神体内没有充盈的‘语文的血’,他的思想和语言就不免干涸,并迟早要陷入生存困境。”
钱理群先生对理想的语文课堂如此描述:“牵着中小学学生的手,把他们引导到大师、巨人的身边,互作介绍以后,就悄悄地离开,让他们----这些代表着辉煌过去的老人和将创造未来的孩子一起心贴心地谈话,我只躲在一旁,静静地欣赏,时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就为这个瞬间,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是无怨无悔的啊!”
反观自身,不禁羞赧。自己读书寥寥,动情的回忆寥寥;自己的课堂,何曾如此用心,总是关注知识点多,功利色彩浓重,往往忽略了对蕴藏在语言背后的人文情怀的深度挖掘。
韩军老师说:“最高的境界是情怀”。确实如此,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真的需要一份源自心底的情怀,走进经典,走进语言,走进孩子的内心。屈老师和党老师就是我的榜样,我要紧跟他们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前进,不断提高自己。
林徽因爱一个人,深情告白:“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多么温暖,多么美妙。我们爱上这最美的语文,也要学会在浓重如铁的应试迷雾中,寻找师生的生命价值,重铸教育的尊严,希望能像名师夏昆一样,以文学之美充盈生命,以音乐之美滋养心灵,以电影之美教化人情,坚守“真实教育”的初心,只为追寻智慧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