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上)焦作市新高二年级定位考试语文试题分析
标签:
焦作备考语文试题分析高二 |
分类: 高二年级 |
2015—2016学年(上)焦作市新高二年级定位考试
语文试题分析
焦作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本次定位考试,试题由我市“高中语文教研中心组”集体命制,特别邀请武陟一中的苗德朝老师和焦作一中的刘小苗老师参与了审校,特别邀请焦作一中高二年级备课组和武陟一中苗德朝老师撰写试题分析部分,为此,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倾情奉献!
命题意图
2015—2016学年(上)我市新高二年级定位考试语文学科命题,按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参照2015年高考语文课标卷的结构形式,覆盖高一学段必修4之前学习的所有内容,并根据刚刚结束的高考,内容上有所拓展。本次命题,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重点体现所学课本知识,适当拓展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力图通过测试,盘点学生的知识容量,引导学生的学科思维,规范学生的答题结构,真正发挥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整合运用教材的能力,引导师生共同关注高考。
本套试题,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除没有设置选考题外,形式上与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的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类似。
本试题卷共六大题17小题,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大题为文学评论类文章的阅读,摘编自刘再复的《呈现内在视野的东方史诗》,内容关乎学生熟悉的《红楼梦》,以选择题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
第二大题为古诗文阅读,其中文言文阅读选自《后汉书·张衡传》,考查对断句、相关词语、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翻译;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的是宋代李清照的作品《醉花阴》《声声慢》,名句默写选文在课标规定的64篇背诵篇目之内。考查的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
第三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深刻意义。
第四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内容包括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语句的衔接及句子的补写、图文转换。
第六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考试结果统计
全市试题文科难度系数0.57,其中客观题0.53,主观题0.58;平均85.82分,其中客观题14.32分,主观题71.5分。全市试题理科难度系数0.59,其中客观题0.55,主观题0.60;平均88.63分,其中客观题14.88分,主观题73.75分。
全市最高分121分(焦作一中李月),其中文科121分(焦作一中李月)、理科118.5分(焦作十一中程雨露);全市120分以上1人,其中文科1人、理科0人;115分以上19人,其中文科8人、理科11人;110分以上172人,其中文科74人、理科98人;105分以上918人,其中文科347人、理科571人;100分以上3031人,其中文科1164人、理科1867人。
试题各题难度系数统计
|
题号 |
全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文科 |
0.57 |
0.82 |
0.55 |
0.19 |
1 |
0.27 |
0.82 |
0.53 |
0.55 |
|
理科 |
0.59 |
0.83 |
0.56 |
0.15 |
1 |
0.27 |
0.90 |
0.59 |
0.58 |
|
题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
文科 |
0.64 |
0.37 |
0.51 |
0.38 |
0.23 |
0.55 |
0.28 |
0.46 |
0.67 |
|
理科 |
0.68 |
0.41 |
0.53 |
0.44 |
0.21 |
0.61 |
0.29 |
0.48 |
0.68 |
省级示范高中语文最高分与平均分统计
|
单位 |
市一中 |
市11中 |
修一中 |
博一中 |
武一中 |
沁一中 |
沁永威 |
温一中 |
孟一中 |
|
文科 |
121 |
117 |
115.5 |
115 |
115.5 |
114 |
107 |
115 |
112.5 |
|
理科 |
118 |
118.5 |
117 |
117 |
116 |
117.5 |
110.5 |
112 |
112.5 |
|
文科 |
99.2 |
95.14 |
94.59 |
93.32 |
97.67 |
91.82 |
92.43 |
92.95 |
94.45 |
|
理科 |
97.7 |
92.18 |
94.14 |
91.98 |
96.41 |
91.32 |
94.23 |
92.54 |
93.41 |
试题分析及评分细则
(主观表述题,大意对即可)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王振利老师撰写)
现代文阅读为文学评论类文章阅读,文段摘编自旅美学者刘再复的著作《红楼梦悟》中的《论红楼梦的永恒价值》,因命题需要,原文有所删改。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项中说“史诗这一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错误,原文有“延伸到泛指具有上述内涵”,可见史诗的内涵并没有发生变化,是其范围发生了变化。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原文中说“中国的《史记》,以文写史,以文学笔调塑造历史英雄,显然有史诗倾向。其中有些描绘英雄人物的篇章,也很有诗意。”而选项D中说“是因为它们没有诗意”。这种表述和原文矛盾。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以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说“因为二者一个崇拜权术,一个崇拜暴力”,而原文表述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权术心术大全”,并没有说它崇拜权术,所以选项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张慧敏、吴春梅老师撰写)
在本句中,要把握住各分句的主语,如“权”“衡”“帝”“宦官”;“时”“后”作为时间名词常放在句首。
特别说明,本道试题因校对中的失误导致正确答案C项的斜线位置有两处不正确,因此评改中此道题全部按给分计算。正确的断句应该以教材中的断法为准,请老师们评讲中讲清楚。
5.【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一个皇帝也可以有多个年号。例如,唐玄宗有三个年号,分别是:先天、开元、天宝。
本题是2015年高考课标卷新的考查形式,希望能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和警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王梦梦老师撰写)
本题选用南宋词人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为鉴赏材料,同时关涉必修4第二单元,与课后思考练习相关。
8.【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运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2分)用黄花来喻诗中女主人公,通过两者比较,突出其因相思而憔悴的神态,以此更加突出女主人公新婚后离别的相思愁苦。(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题干要求赏析诗句,可采用鉴赏诗句的答题规范作答。(1)诗歌相关的句子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手法;(3)抒发了什么情感(或营造了何种意境)。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诗句。可先回答运用何种手法。《醉花阴》作于新婚之后丈夫游宦在外时,运用比喻的手法,用黄花消瘦憔悴之态来比喻身姿,同时通过对比,更凸显自己因相思而憔悴的神态。
9.【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醉花阴》中词人触景生情,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愁,深沉的思念之愁在清新寂静的意境中真挚深沉;(3分)《声声慢》中词人流寓江南,感慨个人与国家的遭际,抒发了国破、家亡、夫死后浓重的悲痛与哀愁,意境凄惨、悲凉。(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和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题干要求比较两首词的愁思有何不同,鉴赏诗歌情感可以从意象所营造的意境中体悟情感,可以从直接抒情的词句体悟情感,同时也要关注作者的经历与时代背景。从注释所给的相关信息看,两首词作于不同时期,愁绪有淡有浓。一个是相思之愁,一个是感己伤国之愁。同时也可以从两首词所营造的不同意境感受作者愁绪的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李晓老师撰写)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第(1)题出自《庄子·逍遥游》,第(2)题出自《次北固山下》,第(3)题出自《念奴娇 赤壁怀古》,本小题是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原题。本次默写侧重补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传统背默要求,能力层级向B级靠近。
本次考试特意将学生还未学到的《逍遥游》列入,意在提醒全体师生关注2015年的高考试题,早介入早准备。
(王帆老师撰写)
第四大题,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侯璐娜、王娜老师撰写)
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使用恰当的一项。A项,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不合语境,语境中无“老练”之意,此处用深谋远虑更合适。B项,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此句中学生并非认为陈寅恪先生讲课内容混乱。C项,抱守残缺,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和句中“谨小慎微、思前想后”的表述不符。
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结构混乱,主语中途易辙,前面主语是马村区,后面变成了干部队伍。B项,搭配不当,提交“身份证明”而不是“身份”。 D项,不合逻辑,正确顺序应为记录、发展和传承。
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联系上文可知,这段话是一个总分的结构。③⑤是总说影响,④中的“进一步”提示此句应在⑥后,②衔接④⑥。由此可判断答案为D。
第五大题,写作(60分)
(武陟一中苗德朝老师撰写)
作文题目中融入了对书信这一实用文体的考查,紧扣今年高考全国一卷命题方式。本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但如何将文章写得深刻、有创新、有理性仍是新高二的一个难题。
此则材料材料讲述了小学生给老师打伞的事情。涉及学生的行为、教师的行为、教育行政方的处理、人们的看法几个方面的内容。命题人要求给当事学生、当事教师或其他相关部门写一封信,收信人不同,写信人的态度就不同,因此,我们可就收信人的不同来确定立意划分。
学生的角度:尊师重道,无可厚非//尊敬师长是最好的美德//有尊敬,有行动//尊师,也要注意方式和能力
教师的角度:尊重学生//多一份严于律己//要慎言慎行//己不正何以正人//敢于接受学生的爱//师生应相互尊重
教育局、校长的角度:加强师德教育
网友、发帖人:不要戴上有色眼镜看问题
以上几个角度,不主观臆测,不妄加推论,只要能以材料中提供内容为依据的观点,都是符合题意的立意。
若单纯谈“以孝为先”或谈“责任”或是毫无根据地揣测并批评学生“巴结逢迎”或臆测并批评教师“滥用职权”的,应该是比较片面的。
【评分标准】
|
|
一等 (20~16分) |
二等 (15~11分) |
三等 (10~6分) |
四等 (5~0分) |
|
|
基础等级 |
内容20分 |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
|
表达20分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
|
|
发展等级 |
特征20分 |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级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三)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缺落款(上下款)的,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属于套作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补充扣分原则:不符合书信格式扣2分;每1个错别字或标点符号错误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文面不洁,字迹潦草者,赋分不超过36分;明显未完篇的文章,不超过35分;脱离材料,另起炉灶的,不超过30分;全文未提及材料(包括明引和暗引的),赋分最高不超过42分。
【关于文体】
书信体,它仅是形式,要看考生的写作内容和表达。命题人让考生依托书信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不是单纯考查书信这种文体的格式,因此,考生只要写有合格的上下款,也就是说开头写明了收信人、最后有“明华”的署名,就不扣分。如果上下款没有,扣2分,一前一后各扣1分。除上下款外,如果考生写错了书信格式的其他项,如“此致”“敬礼”写成“向您致敬”,把明华当成了收信人的对象,日期写在名字上等要酌情扣分。
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7题(由质评组长、修武一中董云老师提供)
【存在的问题】意译,关键词落实不了。几个关键词中,只有“徙”和“验”掌握得较好,其他的如“当世”“辄”“合契”掌握得不好。臆译,望文生义,胡言乱语。如“张衡不喜欢当官,做官多年也没有作为。”“张衡不幸去世了,当时所当的官常年没有人上任。”“张衡所住之处是住了好多年的,但是不搬走。”“验明这件事,那就神了。”“验证过此事之后,感觉特别轻松,有精神。”省略成分不补充,句子不完整。如“不趋附当朝权贵”前不加主语“张衡”,“从来没有”后不加宾语“这样的事”。
【教学建议】关键词要刻到脑海里;要学生扔掉翻译书,自己翻译课文;老师要抓好落实。
第8-9题(由质评组长、温县一中李秀丽老师提供)
本题两首诗歌出自必修四教材第二单元第七课,所考题目是课后题的变形,这也有效应和了今年全国课标卷1比较鉴赏的诗歌题,对我们的教学有着很好的引领作用,不能轻视课本,特别是64篇必背古诗文,对这些诗歌一定全方位掌握,不仅要准确书写,还要准确理解其内容,掌握其表现手法。
第8题,①显示考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修辞手法不甚明确。例如有学生答修辞、衬托、映衬、象征等;有学生答得是修辞手法,但把修辞手法辨析错了,写拟人、夸张等。②答题不规范。有好多同学把修辞手法放在中间部分,很是不显眼的地方。③审题不认真。有一部分同学根本就没有写修辞手法,直接分析。④不会分析。答出比喻、对比修辞后,不会根据诗文具体阐述以什么比什么,什么和什么对比,写出了······
第9题,①考生不能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注释,造成情感概括极为笼统甚至错误:愁情轻重之分。②答题不规范,条理不清晰:不能先概括两首诗歌的情感内容,在结合具体诗歌作分析,而是先分析、再概括,或者杂乱无章,随心所欲。③缺乏具体分析,只有简单情感概括。
另外,两个题目都存在卷面脏乱的严重问题。
第10题(由质评组长、焦作四中闫海云老师提供)
【存在问题】卷面有涂抹现象,字迹不清晰;写错位,两空写在一个格子里。
第(1)题,学生两句中不写“而”字或在“誉之”“非之”前加“而”字;“劝”字写成“功”“沮”字写成“徂”字现象居多。写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学生也有。不会写的同学在试卷上很不严肃的乱写乱画,态度不端正。
第(2)题,答案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学生两句中海日——海上,生——升
写成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有之。写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之。
第(3)题,答案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学生两句中“杰”字写成“节”个别存在。写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学生不少。
【温馨提示】高一阶段就开始落实初高中64篇背诵、默写;要有语境意识,根据提示准确写出名句;默写时注意常错的字;卷面干净,字迹清晰,态度要端正。
第11题(由质评组长、博爱一中黄利容老师提供)
第11题为小说阅读,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客观题较容易,主观题难度比较大。具体情况如下:
第(1)题,较易,要求选择最恰当的两项,绝大部分同学得分在4分、5分。
第(2)题,分析划线句子的含意,有一部分学生答的根本就不在点上。学生们仅凭自己想当然的理解,觉得“梦”就是“不真实”,两句话两场梦,老人觉得不出来打鱼就好了,说他是在逃避现实。大多数学生抛开了文本,忽略了句子的语境意义,很难做到结合划线句子的上下文去理解这两句话的含意,
第(3)题,分析人物形象,在这道题上,学生们犯经验主义错误,答案不全。按照以往的考题,很多情况下是6分三个点,而这道题是6分六个点,难倒了学生们。其次,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有一部分学生只答出了要点,不符合题干要求。
第(4)题,得分在3—5分之间居多,6分以上的极少。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审题不清。题干要求:①理解句子“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②结合文中老人的经历,③联系实际。很多学生却在大谈什么是“成败”,把对句子的理解抛到一边,还有学生漏掉了联系实际或者三言两语就答完本题。有的同学注意到了题干的第一个要求,但怎么说也不能深入到精神层面上。
学生在三道主观题上还存在字体不清晰、卷面脏乱、不分点回答等情况。
【温馨提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①认真审题,审清题干要求,审文本,比如第(3)题,答案的要点在文中有直接体现。②养成规范作答的习惯,要求所写答案序号化,逐条作答。
第15-16题(由质评组长、孟州一中汤天星老师提供)
第15题,为嵌入式连贯题,重点考查根据上下文补写欠缺内容的能力。学生平常阅读训练的多寡间接影响此类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低,扩大阅读视野,积累阅读收获,总结阅读连贯技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此题第一空难度系数较低,根据前后文“傲慢的人类认为”“其他动物不过、简单生命”推断空中填“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绝大多数学生此空填写得分,答案准确。第二空需要考虑后文“但是”代表的转折关系,内容上前后相反,“虽然”出现最好,即使不出现只要内容上前后构成转折关系了也可以酌情给分。根据后文“承认动物”一句确定前文虽然之后应是“没有确定的答案”等相关内容。学生此题答题情况较差,绝大多数都不能准确把握转折关系和与后文相关的内容,对文本把握不够全面深入,没有真正领悟命题意图。第三空根据前文“进步”和后文“重要意义”确定“这种进步的影响是巨大的”。难度不高但是部分学生因为没能把握整体意思,以至于略有偏差。最后字数的问题也需引起足够重视,多于规定字数将会扣分。
第16题,为图文转换问题,徽标类。构图要素和寓意,答题规范至关重要。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是规范化不好,要点遗漏,语言简洁不够。构图要素都缺“草地”一项,可能是印刷问题所致。寓意缺“一滴水就是一个生命”可能是因为学生对题目深层内涵把握不足所致。这对我们日后训练提出更高要求,不仅是表面意思,深层内涵也需酌情把握。
【温馨提示】卷面首当其冲,重中之重;范化训练必须落到实处;答案要点准确、完整、具体;图文转换注意审清图画,把握所有构图要素;阅读进一步加强,改变浅层阅读的习惯,精度审读,经常性反思总结做题规律。
第17题(由质评组长、焦作一中屈海生老师
和沁阳一中雷翠红老师、武陟一中韩煊峙老师提供)
屈海生老师认为:本次考试作文与2015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和角度相同,审题立意的难度不大。主要问题有:1.观点缺乏依据,论述缺乏深度。有些考生立论全凭猜想,不注重依据材料事实展开论述,无中生有、主观臆测现象严重;不少考生全篇就事论事,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联系类比举一反三,不能探究根源分析原因,说理流于表面和浅层次。2.书信体的表达不得体。有的考生给教育局、教师写信,缺乏应有的礼貌和尊重,语言不够理性不够文明,有的明明是以高中生的身份给当事小学生写信,语气生硬,角色定位错误。3.考试态度不端正,出现一些大段抄写阅读文段或者歌词的现象。4.卷面书写混乱。
【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会有理有据地分析和论述,学会理性思考,学会辩证分析。2.强化基本写作思路的训练,注重写作基本功的落实。3.实行作文双评后,学生的卷面书写更加制约高分的出现,提高卷面书写水平刻不容缓。
另:作文仲裁中发现的分差较大的三种情况:1.阅卷老师没发现作文字数不够,打分严重失误;2.阅卷老师打分输入错误,两位数字只输入了一个;3.有的考生开头结尾与材料有关,中间抄写阅读文段、背写歌词、讲述无关的故事,有的只是每个段落第一句与材料有关,阅卷老师没发现。
双评后,高分作文数量似乎减少,但货更真价更实,卷面不好难进高分。
雷翠红老师认为:【存在的问题】审题方面,未注意命题要求是:给撑伞小学生、当事老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有些学生写成两封信,先写了一封(其实是一大段)给小学生的,又重新开始给老师写一封信(也是一大段)。对材料中“引发质疑”含义不理解,不明确,以为既然教育局表态了就表明应该对女教师大肆批评。
立意方面,立意不明确或同时出现多种观点;片面立意,毫无根据地揣测并批评学生“巴结逢迎”,揣测学生不是真心为老师打伞,是在教育局、学校、媒体的压力下违心说话;臆测并批评教师“滥用职权”的,认为教师有违师德之举,教师处理太轻,应开除此教师。认为学生来学只是为了学习,老师就是服务学生的,不能让学生服务老师。有学生很庆幸,终于有机会可以痛诉“被老师欺负的历史了”。
表达方面,欠分寸,语言过激、甚至出现咒骂等攻击性内容;称呼老师不注意用尊称“您”,说该老师不配学生称呼“您”;劝导小学生表达敬意应注意方式和能力时,说在当今社会黑暗,表达善意会给别人带来很多麻烦;过度强调教师、教育对学生的摧残;窄化师生平等内涵。指责该老师道德败坏,建议老师们应无私奉献,应以“张丽莉”等舍己救人的教师榜样,用一连串的反问句质问该女老师,是否忘了教师“应是蜡烛、应是春蚕”的使命与职责?仲裁时一半以上的作文都属上述这种“观点倾向”的问题。
格式不正确,无上款、落款,或上款、落款格式不对,如称呼,署名、日期等格式不对;投机取巧,愚弄老师。有的学生抄一点材料做开头结尾,然后就大段抄《老人与海》与《红楼梦赏析》;书写、标点不规范,仍然是老问题。
【仲裁卷中发现的问题】仲裁的争议卷一半以上作文都属上述那些“观点倾向”的问题;老师改卷不细心,被抄卷子的学生蒙蔽;老师只看了开头没看完整个卷子,致使不完篇的400都不够的卷子一评时打了40多分。
【亮点方面】学生立意明确,观点鲜明,格式规范。说明我们的任课教师高度关注高考命题倾向,认真指导了学生书信体的写作技巧。标题新颖。如“一把伞,撑起尊敬”“伞下的尊严”。论证严密。学生“感之以情”的同时,能灵活运用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方法,体现了新高二学生可喜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得体。面对尊者、上级的不足,婉言谏之,理直却不气壮,可喜!可叹!对故意放大师生矛盾的某些网友、发帖人,劝导时言辞恳切,充满正能量。
韩煊峙老师认为:这篇作文形式是“一封信”。审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形式上,要注意书信体的格式,开头顶格有对收信人的称呼和问候语,结尾应有“此致”“敬礼”结束语、寄信人姓名、日期;收信人要明确,寄信人为“明华”;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内容上,要求表明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态度也就是主题要明确;不能脱离材料内容。
【答题情况】对文体的把握学生基本没有跑题的。都能够在开头引述材料,接着对材料进行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因为作文立意的开放性,所以跑题的也不多;个别学生思想偏激,把老师看做是道德败坏的典型,大加斥责甚至谩骂;当然也有不少学生言语极有分寸,态度中肯;错别字惨不忍睹,如“三顾茅芦”“以身作责”“引以为荐”,把“心有旁骛”的“骛”字下面的“马”写成“务”, “蔺相如”的“蔺”字去掉草字头,“懂”字没有草字头,“道德”的“德”字把“心”上面的一横写到“十”的下面,等等;卷面字体惨不忍睹;书信格式错的最多,称呼不顶格,没有问候语,不写日期,把收信人写成“明华”,把收信人写成“有关部门”,等等。
附:考场优秀作文已上传至QQ共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