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博爱一中
陈全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总结传主的主要经历。
二
学会归纳传主的性格特征。
三
理解文章主旨,使文中哲理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信念。
教学重点
学会归纳传主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主旨,明白文章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之时是人们外出旅游之时,如果让你旅游,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学生会回答,如果我去旅游,我会去凤凰古城,那里风景优美,大家看几组图片,用幻灯片显现凤凰古城的图片,除此之外,还因为此地出了一位名人:沈从文。沈从文何许人也?现代作家,历史学家,北大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了解沈从文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性格特征。
二
教学目标
用幻灯片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该学什么。
三
课文分析
布置问题:找一找传主的经历并分析传主的性格特征。
1
根据文章结构,把学生分为四组,对应文章四个部分,进行讨论。五分钟后,各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引导,恰当点评。
示例:“生活虽然那么糟,性情却依旧那么强。有一次因个小小问题,与那表弟吵了几句,半夜里不高兴再在他床上睡觉了,一时又无处可去,就走到一个养马的空屋里,爬到有干草同干马粪香味的空马槽里睡了一夜,到第二天去拿那小包袱告辞时,……这一群年轻人,大致都那么勇敢直爽,十分可爱。但十余年来,却有大半从军官学校出身做了小军官,在历次小小内战上死去腐烂了。”
本段文字记叙了自己的一个经历,作者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了两件事,表现出自己性格中的倔强、乐观。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生活环境:人与人之间直爽。
明确:
这是一篇自传,作者以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为线索,记录自己人生中求学经历和从军生涯两个阶段,详细记叙了自己从家庭进学校,入伍,辗转湘西,退伍离乡,到北京求学,从1902年到1922年的生活经历。
传主性格特征:聪明、勇敢、爱幻想机智、敏捷、乐观、性格坚强、迎难而上、有耐力、有追求、有理想。
强调:
传主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传主的经历和生活环境分析得来的,所以归纳人物传记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需要从人物的经历和生活环境入手,注意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可变性,力求分析准确,归纳恰当。
四 文章主旨
作者不仅仅要告诉我们传主的经历和性格,一定还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在文中,我们明显能找到一些表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思考的语句,这些语句,往往就是深化文章主旨的语句,需我们细心品味,如:
(1)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这表明传主永远积极向上、永不满足的生活态度。尽管自己的生活中充满艰辛,但从没让自己消极,而是向往到更宽广的世界中去闯荡,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2)我们虽各在收入最少卑微的位置上做事,却生活得十分健康。有时即或胡闹,把所有点点钱完全花到一些最可笑事情方面去,生活也仍然是健康的。我们不大关心钱的用处,为的是我们正在生活,有许多生活,本来只需我们用身心去接近,去经验,却不必用一笔钱或一本书来做居间介绍。
——这表明传主对自己卑微生活的乐观精神。正是传主用这种健康、乐观的心理态度,战胜了生活中的艰难曲折,也正因为他有着正确的“金钱观”,才能够驱散卑微生活所带来的阴影而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我们各人都知道行将有一个机会要来的,机会来时我们会改造自己变更自己的,会尽我们的一分气力去好好做一个人的。应死的倒下,腐了烂了,让他完事。可以活的,就照分上派定的忧乐活下去。
——这表明尽管传主的生活举步维艰,但永不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在艰苦中的奋斗精神,心中常有理想,也甘愿为理想受苦奋斗。
(4)为了读过些新书,知识同权力相比,我愿意得到智慧,放下权力。我明白人活到社会里,应当有许多事情可做,应当为现在的别人去设想,应当如何去思索生活,且应当如何去为大多数人牺牲,为自己一点点理想受苦,不能随便马虎过日子,不能委屈过日子。
——这表明传主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的方向。能够支撑他战胜各种“艰难曲折”的正是这种宽广的胸怀,也正是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才使他最终能成长为教授和大作家。
明确:
文章主旨——困难和艰辛可以转化为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锻造人坚韧的性格,激励人追寻生活的意义。
五
课堂探究
本环节设计一道题:结合文本谈一谈如何在逆境中成功。要求学生五分钟完成。此环节既可再次强化文章主旨,又契合高考人物传记中的探究题。
示例:我认为在逆境中取得成功需要:自信、坚持和追求。
(1)自信是成功的根本,丧失自信,成功无从谈起。沈从文在生活最困难时,坚信“我们各人都知道行将有一个机会要来的”。
(2)成功源于坚持。沈从文做书记时,坚持抄写、练字,培养出了耐力和习惯,后来可以在桌边一坐就是八个钟头,最终成为一名作家。
(3)成功需要不断地追求。沈从文明白了“应知道应见到的可太多”时,毅然决然去北京求学,这份追求成就了沈从文。
指导:做此类题,需先总后分,总说时先亮明观点,分说时要分条列项,注意题干要求,结合文本或生活,一定要言之有理或者自圆其说。
六
文本拓展
向学生推荐阅读一些沈从文的作品和关于沈从文的作品,从而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积累。
七
布置作业
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自传。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沈从文的自传,作者记叙了自己求学从军的生活经历,文章记叙详细,篇幅较长。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了解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各种因素对传主的影响,,评价传主的功过是非。针对以上特点,我设计了本节课。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慨很多,虽然顺利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本节课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提高、完善。
一、对文本挖掘不够深入。我只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总结归纳了传主的经历和性格特征,探究了文章的主旨,但没有挖掘作者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没有帮学生归纳出技巧,难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方能学有所成;对教师来说,方法远比知识更重要。这也是我永远牢记的东西。
二、课堂预设问题过多,一直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不敢放手,唯恐学生跑偏,造成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课堂生成,去引导,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时,学习才是一件快乐的事。
三、课堂衔接基本上比较流畅,但仍然不够自然,在细节上还需要推敲,力求做到浑然一体,无雕琢痕迹。做任何事细节决定成败。
四、个人基本功比如普通话,仍需练习、提高。当一个人习惯于某些事时,就会凝滞不前甚至倒退,所以,平常要为自己设立目标,坚持不懈。
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才能不走弯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定会有所收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