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焦作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落下了帷幕,一天半的角逐中,11位选手的精心准备,听课教师的认真专心,共同演绎了本次大赛的精彩。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大赛是一场现场直播,留给我们的除了惊喜还有“如果能再讲一次的”的思考,而经历过课堂的选手的教学反思也许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大赛不是教学研究的终点,应是我市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起点,为此感谢各位选手的无私和苛己。
——党红英语
《清兵卫与葫芦》教后反思
温县一中
郝向阳
5月19日中午,我参加了焦作市优质课大赛决赛,参赛篇目是《清兵卫与葫芦》。总的来说,我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没有出现什么重大失误,做到了知能并重,重点突出,以生为本,师生互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自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充分放开,显得过于拘谨,未能做到挥洒自如、谈笑风生,以恰当的语调、必要的动作、丰富的表情进一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总而言之,还缺少一种激情,一种让学生沉浸其中、陶醉不已的激情,一种让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激情,一种让学生深受鼓舞、不懈探索的激情。这一直是我想努力做到,但仍未能做到的一点,还需要我在将来的教学中继续努力。
2.未能随机应变,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致板书流于形式。我在布置预习时让学生分析高潮部分情节上的起伏,并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用一种形式将其展示出来,看哪一组的展示最有创意。我估计会有小组采用上台板书这种形式,因此开始讲课时我只板书了课题,准备和学生的板书组合起来,相得益彰。结果到展示时没有小组上台板书,其实我可以在同学们表演展示之后,随意画一条曲线,简捷直观地表现小说波澜起伏的特点,然后写上“情节摇摆”四个字,这样就可以使板书简明而又有内涵。还有一点,班里一共分五个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只让最先举手的两组进行了展示。其实其它三组也一定做了精心准备,据我所知,其中有一组准备的是“三句半”。但由于紧张,我没有巧妙地给以表扬和引导,比如我可以说:“看得出同学们在课下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各组一个比一个有创意,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在班里展示。”下课后,我心里很过意不去,担心影响同学们的积极性,就写了一封长信给十一中二八班学生,向他们表达我的谢意和歉意。
3.课堂语言不够精美。虽然课前我在语言方面也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推敲,但还是不够理想。与某些选手相比,我的课堂语言显得苍白空洞,缺乏感染力。这可能与我的性情有关,我为人比较低调,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抛头露面,长于写作而不善言谈,喜欢思考而不善表演。将来我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阅读,提高自身素养,另一方面要克服心理障碍,多多锻炼自己。
4.课外拓展延伸不够。最初我在试讲时,曾在课堂上补充了一些非常经典的小小说,如《德军剩余下来的东西》《猎狮》《伞》《评论家与部长》等,想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并学以致用,但担心上课超时,所以都删去了,现在看来其实我起码应补充一篇。另外最后所留的作业,我原计划是去掉获奖小说《书法家》的结尾,让学生自己续写,然后和原作对比看哪个更好,目的是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短篇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即欧·亨利式的结尾艺术,学生也易于完成,可我后来又把它换成了课后练习,这样一来既无新意也不实用。
总之,这节课还有不少有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请党老师和其它同仁批评指正。
附教学设计: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温县一中 郝向阳
教学目标:
1.感受小说摇摆的情节。
2.学习情节摇摆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
古人云:“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的确,读平铺直叙的文章,就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毫无情致;而读跌宕起伏的作品,就如同品尝醇香的美酒,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
二、研读文本
(一)整体感知
1.这篇小说讲了清兵卫与葫芦之间怎样的故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小说以“葫芦”为线索,讲了清兵卫爱葫芦、得葫芦、失葫芦、舍葫芦的故事,批评了扼杀孩子天性的做法,呼吁人们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2.这篇小说最精彩的情节在哪一部分?
(二)深入品味
引导学生重点研读小说高潮部分。
1.分组讨论这部分有几起几伏,然后自选一种方式上台展示,看哪一组的方式最有创意。
2.让见解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
3.多媒体展示情节起伏图。
被发现
家访
怕注意 砸葫芦
卖葫芦
买葫芦
教员爱好
父出门
未注意
4.介绍“摇摆”的有关知识。
高潮部分在情节设置上的最大特点便是波澜起伏,换用一个术语来说就是“摇摆”。“摇摆”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呢?
多媒体展示,学生齐读如下内容:
许多小说情节的运行并不是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让他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是情节的摇摆。
小说的运行过程,常常就是摇摆的过程。小说中的摇摆往往使情节斗折蛇行、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从而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5.引导学生了解情节“摇摆”常用的技巧。
河流,因摇摆向前才成其浩荡;飞鸟,因摇摆回旋才到达远方;文学作品,亦因摇摆起伏才充满张力与美感。
那么怎样才能使情节摇摆起来呢?我们先看名家们是怎么做的。
多媒体展示以前所学小说中的片断,让学生了判断其中所用的技法,以便温故而知新:
《我的叔叔于勒》
悬念法
《边城》
巧合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误会法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张弛法
《故乡》
插叙法
此外还有抑扬法、突转法等
6.引导学生找出本文所用技巧,深入了解各种技巧的特征和作用。
三、学以致用
在学习了这么多种摇摆之术后,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一试身手了?
使用情节摇摆的一两种技巧,展开丰富的想象,对下面这个故事进行续写:
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坐在家里,忽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四、布置作业:为下面的小说续写结尾
书法家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
“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的提起笔,歪着头问。
“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
“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
”
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