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是青年诗人周鸿杰的第二部个人诗集,收录的诗歌大部分为诗人于2009年至2010年上半年期间创作完成。全书分为五辑,分别为得瑟、折腾、蹦跶、蹬腿、前世。其中,前四辑为2009年以来的诗歌部分,第五辑为2009年之前的一些遗珠之作。与上部个人诗集《花脸1983》不同的是,这部新出的诗集《流年》中所选诗歌,视野更加宽阔,表达上也更为成熟,诗歌作品更具艺术性和鉴赏性。这也是诗人近两年来苦苦追寻和探索“诗艺”的小小成果。诗集由青年诗人苏末然代序。2010年10月由北京汉语诗歌资料馆出版。馆藏编号:2010—s—482。个人定价:20元(或:先读后买,你喜欢几首诗,就给几块钱)。【热爱诗歌,抵制赠送】
周鸿杰,1983年生于山东单县。有多首诗歌发表于《青年文学》、《诗选刊》、《中国诗歌》、《青春》、《诗江南》、《野草》、《地下》、《诗歌杂志》等几十家官刊、民刊,入围第二届中国突围诗歌新锐奖。2009年初,自印诗集《花脸1983》。目前,与朋友一起创办民刊《绍兴诗刊》。诗观:首先要美,通透简洁,微词大义……
邮箱:260166895@qq.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j80s
http://s13/middle/5ce4b951g952df681338c&690
http://s2/middle/5ce4b951g952df6ec21e1&690
http://s8/middle/5ce4b951g952df7386267&690
http://s1/middle/5ce4b951g952df793fa60&690
http://s1/middle/5ce4b951g952e164a2400&690
青梅煮酒谁与共醉
——谈花脸周鸿杰诗歌印象
文/苏末然
我乐于叫他花脸。不是因为他出了一本叫作花脸某某的诗集,而是因为他文字里变换的种种表情,恰如他博客头像里那张我称之为污七八糟的脸谱。去他博客,我总是先盯着那张脸谱看,再去读文时,一时间竟恍惚有如进入时空交错的舞台,我是立于台下观众,一张又一张的面具从我眼前揭开又掀了过去。
这稍纵即逝的时间里,我试图令自己看出一些什么,可是不能,我只能凭藉记忆与想象去将这些面具试着重现和还原。显然这是愚蠢且徒劳的。这会儿,我已经开始恼恨起主人的吝啬来了:他定是存了心令你焦急万分的,容你独自寻求答案,而他自己又不知施施然落座于哪张面具后面微笑着看你。你依然还是呆在台下老老实实看戏苦苦寻求答案的观众。
一直觉得诗是最体现个人情感与外界接轨的文字载体,它不同于散文的涓涓细流与小说的一波三折,因其容量与信息量的庞杂,诗的隐匿与私密更能带动不同的读者不同的感触,亦如面具,每一次的揭开有每一次的惊奇惊喜。
这么说,面具到底是保护自己还是诠释自己的一种方式呢?我开始愿意长时间地沉迷于这些诗文中解读和发现每一张脸谱。像是海边拾贝的人,也许贝壳根本是不存在的,拾捡的是那份探寻和窥视别人心思的心情。这又是不是我自己的面具,我阴暗的一面呢?昨在某论坛看见同题诗歌“药方”里一位回帖者的话:“与职业有关,与现实有染。”我不理解诗歌跟药方或者说面具有什么关系,如果说诗歌能拯救,那只能说明生活还有救。药方其实永远在病人自己身上。那么你带好你的药方了吗?
每天被一些琐事锁着:
出门前千万要记得戴上假发
见了面万不可忘记要先给领导问声好
乘坐公交,必须给老人孕妇小孩让座
喝烧开的水,吃十成熟的饭
每天按时上下班,按时接送孩子
生了病就要按时吃药,并且要多喝水
饭前便后要洗手,那自然是一成不变的习惯
腰杆不要挺那么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劳动最光荣。当我喃喃自语说完以上的话
动物园里那只被囚禁的梅花鹿,理也
不理我,却一直在那里欢快地跳着。
——《劳动人民》
这不是简单的药方,而是生活给你开出的一味药,你每天遵从它们按时服药,喝水,戴上假发……我们猛然觉得,其实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毫无道理的药方呢?或者说面具?当你看见“那只被囚禁的梅花鹿,理也/不理我,却一直在那里欢快地跳着。”而我们身在囚笼之外,却被一些琐事与生活习惯锁着,到底哪一个才更快乐?“被囚禁”说明的是与“我”的相同处境,只不过一个是外在形式的“囚禁”一个是生活观念与人生信条的心灵“囚禁”。
诗歌大半部分都是色泽简略气氛和谐的,却在末尾“喃喃自语”的“我”与“被囚禁的梅花鹿”的对视里一下子提升了整首诗的高度。这是相对相应的两种事物,他们是相同的,却又是如此不同。读到“腰杆不要挺那么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你会轻轻地笑。读到尾声你会愕然,但同时也留给你无尽的想象延伸,你乐意给他添上什么样的结局和理解?作者没吭声,但你听到了:随你。
这便是简洁直达的诗,它过早地淘汰了一些花架子和过多的意象、修辞与盘旋。它们摒弃了愚蠢的比喻,直接进入诗的内核。这些诗行,这些诗行间透出的意味儿足以令你唏嘘良久,它们自觉地脱离了向善靠拢的艺术标准,并向我们一向依赖的审美观与道德标准发出了质疑的声音。它们尖锐,但不尖酸。你听得见也好,听不见也没关系。他眼睛里有内容,你看见了什么,他都不会同你分辩。你享受这些句子带给你的轻松感,他亦向你微笑。他只说:先是要美,通透简洁,微词大意……
这也便是他带给你的诗歌愉悦感,就像是你清晨走在上学和上班的路上,偶尔收获的一朵芳草香息,或随便遇见的电梯间一个面含微笑的人,你的步履轻快,你一整天的心情都会跟着快乐起来。生活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美好。诗歌,同样可以。然而你会担心下一次,他袒露给你的又将是哪一面。但你已经来不及担心了,你看——
我想要的,恰是你给不了的
芳菲的年华,春水似清酒
在青草长满的山坡,我遇见你
写下的第一首情诗,用长笛演奏
你说,燕自南方来,落日多美丽
我不说霞光做嫁衣,邀卿拜天地
我只说,可可,我们一起走吧
然后,天突然黑了,你突然消失了
这句话成为山上的一块石头
直到现在也没发芽。
——《我想要的,恰是你给不了的》
这是一个感性至极的诗者。他信任灵感,任由思绪的漂游,不用比喻,不借鉴任何人的经验之谈,懂得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又该飘,得体却又令你感觉阅读的随意。
小诗初读的时候,你会觉得是些零散的未来得及梳理的片段,正因为这份散漫,以及诗句里恰到好处的气氛、节奏与音律,你会觉得真实不做作,会不知不觉地被带动:“芳菲的年华,春水似清酒/在青草长满的山坡,我遇见你/写下的第一首情诗,用长笛演奏/你说,燕自南方来,落日多美丽/我不说霞光做嫁衣,邀卿拜天地/”
风花雪月那么美,用小令释香,以诗词入酒,该是何等的生动何等的风情?任你是再不懂情的人此刻,也怅怅然于这一池微澜的风情里了。“我只说,可可,我们一起走吧/然后,天突然黑了,你突然消失了/这句话成为山上的一块石头/直到现在也没发芽。”于是,这突如其来的转变里令刚才的一切美好全部成为了云雾,那么忧郁,那么飘渺,那么美,且苍白。
“我想要的,是你给不了的。”他如是说。你开始疑惑了,不知道是跟着前行,是拐弯,还是干脆无视?你当然不能无视,那么《要死就死在江南》吧:
要去就去江南的乡村
去江南没被褪去的袍子里
喝几碗清酒,嚼几口酥油饼
钻进清凌凌的山水里
就别再出来
要走就走乡间的小路
走在乡间没被揉平的胴体上
唱几声山歌,跺几下脚
扎进灰悠悠的陈墨里
就别再出来
要死就死在江南
死在苏小小的墓前
旧西湖难以剜去的忧伤呵
暂不再提
我们拉起手,面对面
丢啊丢,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情人的后面……
——《要死就死在江南》
与其说是期待理想中的疆土,还不如说作者是在怀念一种清澈,一种现代人的古典情结。这种怀旧不是逃离,是心底的返璞归真,同时也寄予了身处江南的作者对江南的一份依恋。江南的幽雅与灵秀是如此符合我们怀旧的家园。
而当这些诗行散发着山间野花一般的清冽香息,安安稳稳朴朴素素地站在你面前,宛若不施粉黛的素衣女子,简约、大方,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那种动人心魄却又无法言说的撩人之美?尤其是尾声的“丢啊丢,丢手绢”恍惚就将你“丢”回了如孩童清澈如水的时光。诗,原来是可以写得如此俏皮可爱的,俏皮中却又弥漫出一份淡淡伤感。
我是如此地憎恨这类诗,因它如此透彻——
我是如此地热爱此类诗,因它如此透彻——
尖锐得透彻。顽劣得透彻。真诚得透彻。抬手时的和风细雨,落下就已遍地春雷。
它们就是如此清清爽爽地走进江南的一帘烟雨,走进翩翩的少年眼底,掀起读到的人心中阵阵隐秘的涟漪。
如果你认为他只会抒情,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谁都有对世界对时光的感知,也有深埋心底,不与人分享的忧伤:
楼底的小吃摊贩紧张地杀鱼,剁肉,清洗蔬菜
小区的健身器材旁,一对情侣激吻正欢
梅雨初霁
冬青丛又被鬼剃头了
“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杀鱼的刀愈加锋利。”
“年轻的嘴唇尚未分离。”
“冬青的叶子十五天就被修剪一次。”
他拉上窗帘
抱住自己五岁时的照片,沉默不已
窗外,阳光均匀而温润
——《日子》
这样的诗更适合默诵。无痕的语言处理与承启之间的有度把握,令诗感非常自然。而四句对话体,没有任何前因后果的交代,谁都能够读懂并愿意反复品之。
这是一首少有的能够将《日子》诠释如此透彻的诗,无论是开篇里生活片段的无奈还是收尾场景的笔锋突转,作者都没有将那些心酸的情绪一股脑地地倒给你,而只是非常恰当地讲了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或正经历的或即将经历的一些事实,又适可而止地闭上了嘴巴。“拉上窗帘”是对情绪和眼前时光的抑制与收拢,这个细微动作许是作者刻意的安排,但他安排得那么恰如其分,不经意间令你眼眶微微地湿润起来。而且,它也同时影响了我,这真是要命的事情。
也许是因为我同样是处于80后(窃以为80后只是一个年代的划分,与其它外界的任何任何的说法都无关)中间的人,从这样的诗歌中我能更多地读出我要的感觉,也符合了我们的心态,而他的博客中还能找出很多,很多我喜欢的诗歌。这里有着太多80后身上所有的共性,他们不盲目跟从过多被规范的信条,只相信自己,因而有了更信马由缰的自由心绪与敏锐触感。他们不介意你看到他们的缺陷,并率先开始了自嘲,你说他是掩饰也好,他告诉你:事实就是这样。你什么时候看见了令你愉快和欢喜的诗,他们也许会不屑一顾,还有更好的你还没发现呢。诗歌中生活里,他们百般挑剔自己珍惜自己也挑剔朋友珍惜朋友,若有份称赞来得真诚,他们还报以腼腆如孩子般的笑。事实上他们认为,诗无好坏之分,只有真伪之鉴。只要是真诗,坏一点又何妨?
他们也许永远不是你眼中的好棋手,但是无妨的,因你不在局中。因此,你无从得知他们的困扰,当然也无从获取其中的乐趣。但是,你的眼睛会感谢它们,因为这些表达即便处于再简朴的田地亦不失开阔之境,你会感觉到交谈的畅快,会发出会心的开怀大笑,亦会瞠目于他笔下的尖锐之处。我欢喜读这些趣味的不乏深思的诗作,因它带给你轻松不乏味的感觉,至于你能够读到多少,他显然也关心但并不苛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