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系列读书笔记2:《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 》
(2012-10-21 22:03:34)
标签:
评论写作读书笔记杂谈 |
分类: 专业学习 |
新闻评论系列读书笔记2
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
一 概述
1.评论人的职责:为公众利益服务;提供意见交流平台;守望社会;为读者提供信息并引导他们。
2. 评论准则:开放地对待不同观点;忠于自己;诚实地报道和评论。吸引读者,拉住读者;提防坏消息综合征:在攻击邪恶和黑暗时毫不留情,但也要腾出时间为善行鼓掌,为光明喝彩。)
3
选题策划:一个优秀的社论版面应该有一个议程。编辑应在每年年初将这一议程列出来。议程应当说明:这些是我们确信的,这些是我们认为应当加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在一年里陆续就这些问题进行评论。
选题来源:没有什么比阅读、聊天、走路、思考更要要紧的了。同你遇到的每一个人交谈。超市付款时,听听旁边的人说什么,和收银员聊聊,听听他们如何谈论食品价格、工作、交通、税收等话题。去社区里溜达,观察他们的生活,你的读者就生活在这里,这些题材就需要评论。(善于观察,善于发问。)
1)比较正在发生的和预期要发生的:事情是怎样的,他本来应该怎样?
2)确保你的评论阐明了特殊性:和读者个人有何关系,如何对个体形成冲击?把读者无法理解的大块头复杂东西简化为读者能够细细咀嚼并能理解的小块事实。(关注对个体的影响,形成对个人冲击力,将赤字转化为人均数字,我们每个人所占的数目,于是就能抓住受众,又便于理解。)
2)你的评论是否以那些能够为读者的思考提供全新角度的方式对议题做了解释。你的评论是否提供了超越头版新闻报道的信息,即附加值。
3)你的评论是否提出倡言并支持了一种立场?你的评论有无逻辑性和说服力、吸引人,令人信服吗?你是否超越了那种“一方面,但另一方面”的写法?而是劝导读者接受新的见解、新的结论。
4)当然,有时要问的是,文章是否有趣、令人愉快。这是因为,提供一种关于我们的世界和生活的轻松活泼的见解,也是评论写作的一部分。(使用细节内容或时不时地进行援引,使社论有血有肉)
2.评论的时机:紧扣新闻
1)之前一天。譬如晨报,发表“先导”社论,帮助读者理解即将发生的议题。 2)之后的早晨。对议题进行更深层次述评。3)回头看:总结。有些议题过于复杂,不能次日早晨即评论,要花更多时间同新闻源交谈,仔细考虑更多细枝末节。但且不要等得太久。4)结合在一起:回顾与展望。尝试对最近被广为议论的事件进行评论,然后展望未来,提出改进提高的建议。
3. 写作形式与结构
2)“瓶——颈”结构:第一,在你的第一个段落或前两个段落中。描述一个读者能够确定的、能辨认的人物,抓住读者,关于福利部分数据的乏味引述从来不吸引人。 第二,不要把开篇的人物描述拉的太长,你的文章不是关于这个人物的,而是更高层面的议题。要迅速进入到过渡段落,把社论扩展到更广泛的意义。 第三,在开篇的人物描摹后,不要丢掉有个性的人物要素。
3)个性化的“你”结构:评论撰写的挑战之一即把巨大复杂的事物简化为可操作的简单事物,譬如,把全国性关于最低工资的争论转换成读者可以理解的语句。【EG:你想尝试用每年8840元养活一家吗?】
6)避免泛泛而谈,要在你的你的文化中结合以事实和数字。经过强有力报道的、可信的细节必须是基础。
2
3 用导语抓住读者,导语必须经过加工,以拉住那些疾驶而过的读者。
4有“提神”段落。穿插在靠后的部分,保持读者的阅读动力。你面临的挑战正在于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写那些乏味的内容。
5形成自己的风格。不偏不倚更适合与自我糟蹋,对于专栏写作起不了多少作用。不管怎么说,对事情的看法总是有差别的。
6 每天花22小时去思考,然后用2小时去写作。
7关注生活中的小事情,公众的小快乐、小愤怒,那些实际上不重要而又有许多人在想的事情。例如像劣质航空食品之类的事情。对零零碎碎的小事情发表评论,以长远的眼光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和方向。
8 试试综述性专栏。
四 艺术评论与批评
五 评论与观点的其它方面
1 专业性专栏评论: 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阅读任何你能找到的与你评论主题相关的资料;较强的影响意识,即通过你的评论,影响读者的思想、行为和生活。
2 校园新闻评论:使远处的问题在地化。打到“阿富汗主义”(存在于记者中的一种倾向,表现为热衷于谈论外地的新闻而回避发生在身边小镇大街上的事情。)
3提出解决方法,如果你没提出如何解决,很可能你就成了问题的一部分。
六 新闻评论与法律
1 观点无对错,事实要精准。
2简单的生命是你自己的看法是不够的,要将自己置于公正评论的保护之下。让你的读者看出你将观点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看出你的观点背后是诚实的新闻工作的动机与理由,不仅是合法的,也是新闻与道德的目的。
3 谨慎指责。
【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 【美】康拉德·芬克 新华出版社 200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