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永靖炳灵寺

(2014-07-02 09:20:58)
标签:

甘肃

永靖

炳灵寺

丝绸之路

遗产

分类: 日记
http://s3/mw690/001HsBxTzy6K7NivIzg02&690    6月2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通过审议,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入选该项目的遗产地共33处,其中包括甘肃省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这是继1987年敦煌莫高窟和万里长城—嘉峪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时隔27年,甘肃省首度新增的世界文化遗产。

 炳灵寺石窟简介:

 从刘家峡大坝乘船,经过烟波浩淼的刘家峡水库湖面向西拐进峡口,再沿黄河古道逆水而上,两岸山奇峰峻,怪石嶙峋。在那群山簇拥之中,有两座壁立千仞,云缠雾绕的山峰紧紧相依,这就是传说中的"姊妹峰"。举世闻名的炳灵寺石窟就坐落在这里,它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小积石山的大寺沟内,传说中是大禹治水的源头,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炳灵寺石窟始凿于十六国时期的西秦,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等10多个朝代,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曾几易其名,北魏前称唐述窟,唐代称灵岩寺,宋代改称龙兴寺,明代永乐年之后定名为炳灵寺,一直沿用至今。炳灵是藏语音译,是"十万佛"之意,与"千佛洞"、"万佛峡"同义。
    炳灵寺是西秦境内的佛教胜地,处在丝绸之路要冲,它踞黄河天险,扼群山咽喉,具有相当重要的地理位置。西秦曾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黄河附近开路建桥,以保持丝绸之路的畅通。著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桥就建在炳灵寺附近。当时炳灵寺僧侣众多,行人云集,晋代著名高僧,大旅行家法显西去印度就曾途经于此,炳灵寺169窟壁画上至今保留着他的画像。

http://s15/mw690/001HsBxTzy6K7OF9gVEfe&69011世纪时,西夏与宋交战,西夏下令毁桥,丝绸之路改道,显赫一时的炳灵寺从此冷落了下来。此后,汉传佛教退出了历史舞台。15世纪,藏传佛教进入炳灵寺,到了清代的康乾时期,藏传佛教达到鼎盛,炳灵寺的佛教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时期。此时香火鼎盛,僧众多达3000人。然而,从晚清开始炳灵寺石窟所在的河州地区民族矛盾日趋加剧,先后发生了乾隆四十六年、同治七年和十三年、光绪二十一年、民国十七年的社会动乱,给炳灵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中,第128,第147等大型洞窟被人为炸毁,大佛前的九层楼阁,木结构窟檐等寺院建筑被付之一炬,一些精美的佛教石雕造像成了断头残臂、身首异处。此后,寺院僧人纷纷逃离,佛事活动被迫停止,这座中外著名的佛寺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http://s12/mw690/001HsBxTzy6K7OHPbrd5b&69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炳灵寺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1955年成立了炳灵寺文物保管所。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7年修筑石堤护卫窟群。1982年架起了沟通大寺沟两岸的拱形水泥大桥。1999年国家又花巨资进行了石窟维修加固和渗水治理工程。炳灵寺的保护,研究和开发,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炳灵寺石窟保存有大量的窟龛、壁画和石刻造像,其中窟龛195个,加上上寺区和洞沟区共计216个;石刻造像近800尊,泥塑造像82身;壁画约1000多平方米,主要分布在长200米,高60米的悬崖绝壁上。其中西秦的有2窟1龛,北魏的9窟33龛,北周的3窟,隋代的2窟,唐代的23窟112龛。最大的造像高达27米,最小的只有25厘米。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炳灵寺有这样的描述:"黄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悬崖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这说明炳灵寺藏有一定数量的经卷书籍。70年代初曾花费人力、物力、财力修复栈道,并在大佛顶端发现两个大窟,但却没见藏书。郦道元的记载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http://s15/mw690/001HsBxTzy6K7OKV7Eq7e&690炳灵寺石窟以石刻造像著称于世,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始建于西秦的169窟,经历了1600年的风风雨雨,现编有24个龛,该窟塑造了西秦时期的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以及南北两壁诸多的佛像。还有"西方三圣"、"千方佛"、"维摩洁像"、"释迦多宝说法像"等都是我国石窟中早期的佛教遗迹。这些造像手法简炼,造型优美,比例谐调,神采奕奕,具有明显的西域风格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该窟中"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的墨书题记,是中国石窟保留最早的纪年题记,对研究中国其他石窟的断代提供可靠的依据。原16号窟,现归位在睡佛殿,长8.60米,泥塑,是我国现存北魏时期的唯一一尊卧佛,它体格大、保存完整,历史悠久,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价值。
    炳灵寺石窟的石刻造像,时代不同,风格各异。不论是西秦的骠悍雄健还是北魏的秀骨清像,不论是北周的珠圆玉润还是隋唐的丰满夸张,或是宋代的求变写实,都采用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重在写神的传统技艺,它们是佛教观念、信仰、情绪的物化艺术形式。其造型和雕饰,既笼罩着神奇的宗教气氛,又极富有现实的生活情趣。造像的主题是佛陀,庄严肃穆,详和可亲,菩萨含情脉脉,婷婷玉立;弟子幼稚天真,深沉世故;天王勇猛暴烈,怒目而视……无不塑造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走过千年坎坷,穿过历史的烟云,屹立在黄河三峡炳灵峡景区内的炳灵寺,正以其崭新的姿态和古老的神韵,迎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