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踏湖畔的真情守望:巩本勇乡情诗赏读

(2021-12-13 15:04:02)
标签:

巩本勇

李浔

乡情诗

分类: 评论性文字

 

马踏湖畔的真情守望

——巩本勇乡情诗赏读

钟岩松

 

 

乡情诗是李浔在为巩本勇诗集《戏马台》以《有“根”的乡情诗》为题的序言中,对巩本勇有关故土物事和风情民俗等类别诗歌的诗质特征归纳与诗体概念定义。我非常认同李浔建立在可靠文本之上的这一首创性概念命名。我个人对此概念的理解是,乡情诗与乡土诗都属于乡愁乡思类情绪表达,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不算很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乡土诗是一曲心灵情感对于乡土故事远眺或回首的乡愁歌谣,其书写多以回忆或怀旧的抒情为主要表现形式;而乡情诗则是诗人立足于丰富厚实的乡土经验之上,以情伴思凝魂聚魄写下的精神恋曲,这类诗多以在场或在场性还原为叙事基点。

原乡情结是人类生命潜意识里挥之不去的普遍存在的情感结垢。这种情感结垢会伴随生命阅历增长而愈益饱满沉实,同时也会愈益抵触并刺激着我们打量生命身世的情绪神经。在人类的崎岖漫长情感路程上,没有任何人可以释然地走出原乡情结。异乎普通人正常怀恋慨叹之处的是,诗人敏感的触须可以如鲜活的毛细血管布满情感结垢的肌理之中,从而使情感结垢化为生长在乡土上具有旺盛呼吸的精神生命体。马踏湖是巩本勇生命与精神的故乡。传说两千多年前,齐桓公在此构筑盟台,令诸侯结盟称雄。各诸侯率大军来此会盟,日夜操练,马踏平地成湖,所以有了“马踏湖”。这里港汊纵横,湖泊相连,不仅风光旖旎,物产丰茂,被誉为“北国江南、鱼米之乡”,而且人文底蕴深厚,遍布名胜古迹,据史料记载,春秋齐景公、三国诸葛亮、唐代李白、宋代苏东坡等均在此留下足痕履印。深蕴的人文积淀与清丽的自然造化气质融合,它们在客观上为诗人提供了书写资源的强大素材支撑。巩本勇生于斯,长于斯,情系于斯,爱恋于斯,这组以马踏湖风情物事为主要叙事元素的乡情诗,既是对故乡羊羔跪乳式的情感反哺,也是对故乡悠久历史的精神呼应:

 

“风神摇曳的绝唱”/也会停下来/鲁北平原的水域,沼泽/更多事物伸进黄昏/它被霜打落叶片/我吹响苇笛/苇塘一应地消瘦了/在一种幻想里不得不提骨头,坚韧,再生力(《芦苇》)

进入一场雨,想进入自己的恋情/雨是可以用来听的/只要静静地听/你能握住湖水的心跳/河水的倒影,顺势就会停住/一只忧伤的小鸟/低低地飞来/我站在旁边/只是一位能够欣赏的听者/当世间万物吸饱了水分/沐浴的兰草花/静如止水(《听雨》)

风儿吹动,芦花飘扬/飞来,飞去/白色事物不论是生机还是枯寂都可以发现美/像牧鸭人。他们汗水溅落的脆响,一股泥土腥味/有苇雀在垒窝/在芦苇荡里,一直都不缺爱情(《鸳鸯湖》)

 

——诗人把凝结着乡情,飞扬着乡绪的简单朴素的物象元素赋予讴歌与思考的人格化,以靶标向内的语言收缩力,以“静如止水”的叙事表象衬托,艺术地提升了乡情表达的内蕴纯净度。因为诗人以突出的在场感为叙事策略,加之以大量熟悉事物为寄情所托,所以诗歌呈现出纤毫毕现的生动画面,顺畅而自然地打通阅读隔膜,形成心灵层面的强大共鸣。

蓝马在推介巩本勇诗歌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切进诗歌情感内里的话:“巩本勇属于温热派,他诗歌的“体质”属于温热体质,诗歌体温滚热烫人。巩本勇把一腔情感都倾注到他足下的土地,诗人抚摸诗歌,就像父老乡亲抚摸秋天波光粼粼的“棒子”,赤诚得令人发抖!”——这与李浔有关巩本勇范式乡情诗的特性发现,或者说与李浔关于乡土诗诗体精细化的次级概念命名的论述异曲同工,是不同诗人在诗学发现上心有灵犀的验证。文字需要温度,温度才会焐热文字。温度不仅仅理解为诗人对事物的形式态度,更是诗人在将情感与精神化合为作品过程中的价值校准仪。就诗歌而言,我喜欢的温度是能够渗入灵魂的心感,而非流于文字语言上的体感。正如尼采在《苏鲁支语录》里面有句话:在所有的文学作品里,我最喜爱的是那些用心血书写的。是啊,好的诗歌必是心血结晶。巩本勇诗歌的温度正是直击灵魂、焐热灵魂的那种。所以,在你注视着诗人轻抚岁月物事而留下的情感掌纹时,那种内燃的情思会令人不禁泪目:

 

雾气飘过来。另一边的静水里/传来鸭子的嘎嘎叫声/也有/觅食的,腾空而起/一跳,一跳/顺着蛤蟆的方向/它们在河湾筹划夜色/逮一枚水月//伸长脖子,一只只鸭子/它们的羽毛/仍在风中舒展,以为歌声还在(《鸳鸯鸭》)

云朵来来回回/苇雀来来回回/船在水里行驶,陪着芦叶飘零/一样来来回回//雨声,总在黄昏抵达/被风培育的事物,有自己忠实的影子/似在应和惊叫的苇雀(《晚秋的芦苇》)

 

芦穗、芦花、苇雀、鸭阵、芦哨……这是渐然被时代无情逐远的乡村时光与乡村记忆。因为立足于乡村故土,放眼于熟悉的乡情物事,所以,巩本勇诗歌散发着醉人迷人的质朴的清馨的泥土和植物气息。巩本勇不再追求对语言的刻意雕琢和敲打加工,他让文字吸盘一样紧紧吸附在笔下的物事之上,摆脱语言学层面的人为概念语义,让语言回归到物事本身蕴藉的只可与生命经验默契意会的意境当中,专注于汲取蛰伏于物事生命底里的启示与意义,像这首《芦穗与芦花》:

 

去折些芦穗

不要在意什么

倦鸟正在归巢

 

它们将自然的一瞬收留

春天都是从芦苇开始绿的

冬天都是从芦花开始白的

 

泊在秋岸

人在风中

像一茎芦苇,一叶芦花

 

恰似一幅秋风苇荡的写生图,寂寥而安静,万物生息的轮回在诗人淡淡无奈的伤感中,却也透出豁达的坦然,如他在另一首《苇雀》里写下的:“一个事物能引起过去的怀念和回忆//像苇雀,留在冷冷的水面/藏在这种安静里”,——在这里,语言只成为叙事的负载工具符号性排列,诗人将情思隐身于语言之后,引发感受和参悟的,是站立在语言符号之上的那些与我们人类宿命互为仿生的具体的自然物象(芦苇、芦穗、倦鸟、芦花)。诗歌创作的确需要、甚至不可或缺地使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方法,营造意境,渲染美感,增强语言张力。但是,在物象与意象的转换中,必须保留它们可以通感通灵的内置意义元素。在巩本勇诗歌里,寻不到花里胡哨的词句,和玄奥莫名的意象,朴素的语言就像他依恋偎守的故土,每一尘粒都清洁如洗。然而,因为诗人把炽烈的热爱和深沉的思索经过淬火处理并沉淀其中,素常的语言竟然也能够释放出激荡人心的暖流!巩本勇清新隽永的物象化叙事与情思向内发力的艺术追求,成就了他诗歌文本的情感接受穿透力。这也是巩本勇在乡土诗蘖分之下的乡情诗不可忽视的成就靓点。

李浔称赞巩本勇是“有根”的乡土诗人,他依此做以说明:“现在许多貌似的乡土诗人,无非把麦子、高粱、枣子、石磨等一系列乡村的元素罗列一遍罢了。读巩本勇的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长于乡村的诗人,他诗中的立意是根植于乡村。他的诗有淳朴流畅的语言表述、满腔的乡土情结。”——其实,“有根”在巩本勇诗歌中,还显著表现在他精确无误的细节叙事里。这种细节叙事,不仅需要对乡村生活和乡村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也不仅需要工于描写的语言艺术修炼,更需要倾尽感情且用心的乡土经验积累,而远非方兴未艾的乡村游,或花样翻新的人工打造的乡事体验可以做到的。走马观花式、蜻蜓点水式获得的乡土体验,经不得较真的叙事细节砝码称重。最近在《中国青年报》看到姚华松写的文章《离开了真实的劳动  都市农场只是乡村想象》,里面一段话非常值得思考:“真正的文化,从来就不是匆匆体验能够得到的,而需要用全身心感知与品味;正确的文化打开方式,一定得依靠长时间深入体察,而不是一蹴而就或走马观花式地消费。”(20211126日第五版)巩本勇乡情诗里由这些细节叙事型塑的诗意和诗境,不但复活了一份温润的乡村情感记忆,而且因其生活场景的逼真性艺术还原,也使诗性表达充具撼动心灵的魅力和感染力:

 

一跳,一跳

顺着蛤蟆的方向

它们在河湾筹划夜色

逮一枚水月(《鸳鸯湖》)

 

在水乡

看鸭子入水

一汪碧水勾勒出倒置的扇形

这是鸭阵(《鸭阵》)

 

更多的事物伸进黄昏

它被霜打落叶片

我吹响苇笛

苇塘一应地消瘦了(《芦苇》)

 

乡村是人类灵魂身世之源,也当是人类情咏之根。一生致力于乡土诗创作的佛洛斯特在《诗歌的形象》里指出:“诗歌应始于快感而终于智慧,应达到摆脱纷乱生活的片刻的澄清。”在气候变暖人情变冷的纷乱现实生活里,对日渐远去的简朴温敦乡村精神的心灵守望与生命温习,无疑是一剂可以让人从物欲病态追逐中,冷却迷乱心火、找回人生真谛的良药,——巩本勇告诉我们:“有鸭阵的河,水流最缓”“在芦苇荡里,一直都不缺爱情”。

                                                    

巩本勇,笔名奔涌,70后诗人、作家,山东桓台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淄博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淄博市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桓台县诗歌协会名誉主席。上海文艺网、华语诗典藏、名家名人典藏、华语诗界、名家文学、鲁中诗人、三柳文苑、云涛诗刊顾问。著有诗集《秋日红莲湖》《戏马台》《巩本勇短诗选》,长篇小说《苍生谣》等多部。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扬子江》《延河》《上海诗人》《北京文学》《山东文学》等文学期刊和多种诗歌选本,部分诗作被翻译成英文、俄文、希腊文。先后荣获黎巴嫩“纳吉·阿曼国际文学奖”,“王渔洋文学艺术奖”,“长河文学奖“,“山东诗人年度诗人奖”,“淄博文学艺术奖”,被评为“第二批淄博文化英才”“第八届淄博市文学艺术界德艺双馨优秀个人”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