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这次来说说如何做一本好书吧(四)关于发行

标签:
转载 |
分类: 神龙创意出版的模式是什么 |
文/神威(神龙创意出版总策划)
http://s1/middle/4e3953a3g865e0c9126b0&690&690
在我的文章中,一直会反复强调两个问题:
1、一本书,内容再好,卖不掉,不能让需要它的读者看见它买到它读到它,就不是一本好书;2、编辑要尊重发行的意见,他们是最直接面对市场的人,他们也许不会编辑,但是他们对书的直觉比编辑要强。
而这篇文章我就来谈谈编辑与发行之间互动的重要性吧。
发行部和编辑部若能从策划阶段便能同心协力共推每一本新书,势必会得出好结果。
但这话说得轻松,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
事实上,发行与编辑之间总是有不可调和的微妙关系,发行认为编辑跟不上市场,为什么不能策划出畅销书;编辑认为发行渠道铺得不够开,策划出的畅销书都被他们不知道发到哪里去了。
有时候,发行人员会拿着市场上畅销的书来编辑部,希望编辑也略作参考如法炮制,而编辑会不以为然,不愿听发行的建议,认为发行把他们看扁了,表里虚心接受,其实根本没当回事。
于是,许多出版单位开展选题会的时候,开始让发行加入,这是非常可取的方法。发行直接面对读者,很清楚地知道每个选题的亮点和市场点,由发行加入的选题会,可以间可能避免闭门造车的危险。
但就是这样,发行和编辑之间还是经常矛盾重重。我认为完全不必正面冲突,就像手心手背的关系一样,手背看手心肉多,手心看手背光滑,于是手心打手背,疼得还是自己。
冲突是要建立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如果你策划一本书,在它还没销售之前,首要任务是让编辑部内部的同事都对你这本书有信心,这本书才有卖好的自信。同事中,又以发行为最关键。
如何让一本书在成书之前,与发行多沟通,让发行都期待它的上市,就算达到目的了。
与其花时间在吹鼻子瞪眼上,不如想法子下工夫将书做好,让发行看到你这本书的好,了解这本书的市场价值。其实如果编辑去征求发行的意见,他们都会很乐意,并积极配合你。毕竟他们是冲在前线的战士,编辑做的枪支弹药好不好,是他们去体验的,所以当然不敢掉以轻心。
一个成功的编辑会把自己当成发行的一员,在策划选题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发行的市场点和关键点。而一个成熟的发行,会把自己当作编辑的一员,积极与编辑分析当下市场畅销书,并主动配合编辑的工作。
在这样良性的环境下,相互扶持,共同拟定营销方案才能打造出好书。只有杰出的编辑而缺少超级发行员的推动,书的销售也难以拓展。
不过,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发行虽然也支持你做某一个选题,但却认为这个选题不会是畅销书,所以不待见它。编辑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发行爱上这本书,因为发行每个月将面对几十本几百本的书,所以在他们心中会将发行的书评个三六九等,很不幸,你的书从一开始就在被划分了等级,不是重点发行的料。
这时,编辑就要对发行施行强压政策了。
既然出版社要开选题会,又要发行一起参与的目的,还不就是希望出版的每一本书都是好书,好书就要重点对待,一个月出一本也是重点对待,一个月一百本,每一本也该重点对待,不能有所偏差才是正确的。
如果发行说他们人手不够,编辑就挺身而上,如果你真的爱你策划的书,拿它们当重点书去对待,不希望它们人生刚开始的路就被冷落,那么你就多接一些担子和责任吧,在人家对你宝贝不待见的时候,你必须更加努力地将它培养长大。
重视每一本书,把每一本书都当作超级畅销书去对待,才能将书都卖好。一本好的书卖不掉依然不是好书,是不是我们多下点力气呢?
为什么有的书就只有1万的命运有的书却有100万的命运?关键不是内容,是策划者和发行者对它的重视程度决定的。
作为一名发行商,如果都对自己的产品不喜爱,凭什么要求顾客买账呢?
但凡选择去销售这产品,哪怕只是一支笔一块肥皂一本无论如何都觉得不喜欢的书,是不是更应该学会去喜爱,这样销售商在进货时才自然地感受到你对它的态度,并积极推荐给顾客。
一个产品,你越爱它,它就卖得越好!
发行是紧盯眼前市场的,编辑是开拓新市场的,只有两者结合同心协力成为良好的合作搭档,一定会得出好结果!
神龙创意出版即将推出1030都市右声道系列:
寐语者《在寂与寞的川流上》定价:29元
叶紫《遇见你是我最美丽的意外》定价:2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