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厦门游:鼓浪屿
(2013-06-10 12:13:19)
标签:
旅游 |
分类: 旅游 |
2013-6-5 周三
鼓浪屿为大陆距台湾的最近之地,可用肉眼望见台湾岛土,现在是看不到的。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又叫“圆洲仔”,最初只是一个半渔半耕的村落。元朝末年,才有李代家庭逐步上岛开发。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面积1.78平方公里,2万多人。
据说是很有名的一栋建筑。
远望郑成功雕像,这个高达15米。
鼓浪屿是郑成功最初的根据地。和当年训练水师有关系的传说中的几块石头。
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
日光岩游览区由日光岩和琴园两个部分组成。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
岛上有两个码头,票价包含返程,不过也可以坐快艇回去。
厦门特色水果。
码头环岛路上的沙滩。
这里的海鲜应该不便宜啊。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明朝改称“鼓浪屿”。乃因岛西南方有一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鼓浪石边上的碉堡遗迹。
鼓浪石所在的沙滩。鼓浪屿所有的沙滩都比较小,还是厦门岛上的白城沙滩比较大。
偷拍美女。
岸边的礁石。
到了明代,圆沙洲上的居民越来越多,而且修了庙宇。人们发现小岛西南海滩上屹立着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冬冬声响,俨如击鼓,人们就称它“鼓浪石”,圆沙洲也从此正名为“鼓浪屿”了。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泉州府同知丁一中在小岛最高处的巨岩上写下“鼓浪洞天”四字,说明那时的鼓浪屿,已经是著名的旅游区了!
港仔后宽阔沙滩上,砂质细软、坡缓浪平、海水流速小,没有鲨鱼出没,每年有5个半月海水温在20℃以上,泳季可达半年之久。
沙滩里聚集了不少海鲜大排挡,这里也是除了商业街外人气最足的地方。
厦门多美女啊。
远眺日光岩。
榴莲。
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位于鼓浪屿岛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花园,1955年献作公园。园内还有四十四桥和十二洞天等景点。
鼓浪屿上的大树很有特色。
因为时间有限,加上领导不愿意买门票,很多地方都没进去,下次和小胖一起来弥补一下。
不过这里的蚊子实在是太厉害了。
1842年,鸦片战争后,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13个国家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人贩子纷纷踏上鼓浪屿,建公馆、设教堂、办洋行、建医院、办学校,炒地皮、贩劳工,成立“领事团”,设“工部局”和“会审公堂”,把鼓浪屿变为“公共租界”。
鼓浪屿是“建筑博览馆”,许多建筑有浓烈的欧陆风格,古希腊的三大柱式陶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罗马式的圆柱,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圆顶,巴洛克式的浮雕,门楼壁炉、阳台、钩栏、突拱窗。争相斗妍,异彩纷呈,洋溢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路遇小学生。
鼓浪屿有许多钢琴世家,那里有音乐学校、音乐厅、交响乐团、钢琴博物馆。
岛上小路四通八达,要想体会这里的风情,一定要慢慢走,慢慢逛。一天是不够的。
以前的领事馆。1842年,鸦片战争后,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13个国家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
玻璃手工艺品。
长在岩石上的榕树。
主任在拍大树。
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的覆鼎岩海滨,占地3万平方米,沿鹭江之滨铺开,这是以海滨沙滩、岩石、绿树、亭阁展布的庭园。
这种红叶的大树远处看上去很好看。
走累了,就在环岛路一边休息,看看海。
对岸的厦门岛。
兴趣高了,可以到沙滩上,或者在海水里湿湿脚。
美中不足的就是太阳晒的比较厉害,猪猪回来黑了不少。
沙滩上的大石头。
造型很独特的一块大石头。
继续偷拍。
岛上有不少景点可以用来盖图章,要收集完,真的要好好找一找。
前一篇:厦门考察D3:华大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