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 周三 多云
下午出门,前往三叶眼镜城配镜片。感觉上次在5楼的乐乐配的眼镜蛮实惠,打算把原来一副钛合金的镜架配一副新的树脂片。从地铁5号出口出来直接电梯到环龙的4楼,很多家眼镜店铺都有店员在门口拉客人,很烦人,直接奔5楼的乐乐。老板不在,不过另一个老阿姨店员同样热情,按照已有的眼镜片配了新的镜片,当场做,差不多20分钟左右,期间和老阿姨聊天,得知三叶眼镜城原本只有5楼这一层,都是开了很久的老店,后来4楼才慢慢开张,进场费非常高,巨大的压力使得各个店铺不得不拼命拉客;此外很多镜片虽然便宜,但是质量却不敢保证。我觉着配眼镜还真是要靠口碑的,现在这行业猫腻太大。
配好眼镜,沿恒丰路开始暴走,感觉最近缺乏锻炼,很少有出汗的机会。
至南京西路、石门二路口,看到一家移动营业厅,想去办好港澳台漫游,没想到因为自己的移动账号是非实名制,十分麻烦。总之折腾了半天,期间还有很多黄牛向我们兜售移动的畅想套餐,本来对家庭畅想送中兴U880还有点兴趣,没想到已经没这款机型了,看来小U的确很热门啊。
去吴江路上了个厕所,看到张园就在附近,来过很多次了,却一次都没进去过。对张园感兴趣还是因为木村拓哉和林志玲的日剧《月之恋人》就在这里取过景。
上海张园最早是上海滩向社会开放的最早最大的私家花园,在1882年由原籍江苏无锡富商张叔和所建,取名“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占地60余亩,北起今南京西路(泰兴路口),南至今威海路,东起今石门一路,西至今茂名北路。

20世纪10-20年代,张园开始衰落,被新兴的文化娱乐场所大世界、哈同花园等所代替。于是,在老张园废墟上盖起了一大片石库门房屋建筑,其中保留至今的是今威海路590弄的石库门住宅。

石库门是上海特有的文化符号。

除了出库门,上海老市区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万国旗。

张园门口就是里弄的居委会社区中心,里面有居委人员办公室和居民的活动场所,值得逛逛,从内部看看石库门。

石库门一大特色就是老虎窗。上海开埠后,不少英国人来上海居住,他们带来了英国式的建筑。英文屋顶为“Roof”,其音近沪语“老虎”,于是,这种开在屋顶的窗就被洋泾浜英语读做“老虎窗”。
20世纪20年代后,上海人就利用石库门住宅的二楼空间较高及有斜屋顶的特点,在二层与屋顶之间加建阁楼,为了增加阁楼的采光和通风,也在屋顶上开窗,这种窗也被称之为“老虎窗”。因此,现在“老虎窗”一般多指上海石库门住宅中的屋顶窗。

张园的石库门不像普通的石库门是联体的,这里许多都是独栋的,显得有点奢华。

走进这个石库门区域,可以看到有近百年历史的双廂房开间、二层楼坡顶建筑的大石库门房屋,青砖紅瓦,黑漆大門的橫额上,还有叶祥本书題的匾额——“东吳世泽”;
原来的这里的住户都是老上海殷实的大户人家,不像上海其他地方的石库门房子以中下层居民为主,所以这里的主弄比一般里弄要宽阔得多。

每幢房子都有精巧的阳台和木制的百叶窗。

两幢房子之间还留有宽阔的夹弄,从而形成了主弄——支弄——小支弄的复杂格局。

中西文化在“张家花园”处处融合着,如欧式立柱的门框装饰、巴洛克花纹的窗楣、中式栏杆和山墙的浮雕。

张园特色建筑:
- 社区活动中心,南门门楣上塑了“张园”两字,其社区中亦可以进去参观的。
-
77号大院:这栋2层楼房有着类似美国国会大厦那样的中央圆屋顶。八开间的立面,楼下是中式木栏杆的宽阔外廊,二楼每个开间都是整面的窗户。
-
41号院:这栋楼房是“张家花园”地区体量最大的民宅,是一幢有着四层楼和前主后副格局的庞大的独立式民居。这幢楼房精致的窗户、铸铁的阳台、红色的百叶窗,显示着它的与众不同。
张园更多照片:http://photo.163.com/mgd0629/list/#aid=233851407&m=0&page=1
出了张园,继续暴走,路过静安别墅,感觉和张园相比,就没有什么特色鸟。
想着还去哪里逛逛,小胖提议去“窝”,这是小胖前不久踩过点的一家很有情调的咖啡馆。

本来想说,上海很缺那种很有个性、特色的咖啡馆,类似咖啡王子一号店这种布局独特的IB圣地。恩,上次去的小小花园算是一家,可惜那次去没有位置,此番特地选在工作日的下午过来“窝”这边,地方还真不好早,在巨鹿路一个小巷子的最里面,而巷子口没有任何指示,看上去像个私家花园,事实上的确是利用私人住宅改建的咖啡馆。
店外有两个位置,可以看看花花草草和草坪上两只肥肥的兔子,不过室内的布置更雅致些。

看得出店主是精心布置过的,迎合了不少文艺青年和2B青年的口味。

走进室内,座位全满,基本上以XS居多。从店内装饰来看,营造了一种复古、怀旧的气氛,对一个咖啡馆来说,这样很能使人放松,慢慢地消磨时间。
连洗手间都是选用做旧的素材,浴缸和洗手盆的龙头都是老式的样式,整体上和外面的布置很协调。

看得出店主是很喜欢奥黛丽赫本的。我也喜欢。

和连锁咖啡店相比,这种小店的设计主要体现的就是店主的个人品味,看得出,店主对店内每个座位都下过一番功夫,每个座位都有它独特的一点,甚至连每个位置的灯都是不一样的说。

我们轮到的是一个靠窗的位置,小胖马上进去一种放松的状态,准备开吃鸟!

拿铁+提拉米苏是小胖的常规配置,事实上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知道选什么的时候,选这两样一般味道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巧克力是这里的招牌,提拉米苏果然不错,口感“层次分明”。而我只能喝出咖啡的浓淡和苦甜,具体咖啡好不好,实在是分辨不出来。
小胖另外点了红茶,特别耍酷了一下。觉着应该放本英文版的圣经才对。

餐巾纸很有特色,此外服务员是个地道的上海老阿姨,不知道是不是店主,慢热情的。在店里拍照也没人拦着,另外店里还养了可爱的猫猫,还能近距离把玩一下。

小胖冒充下文艺青年,我端着徕卡冒充2B青年。

更多“窝”照片:http://photo.163.com/mgd0629/list/#aid=233851469&m=0&page=1
磨了1个小时,走人了,在长乐路周围晃啊晃,小胖本打算去吃万藏的居酒屋,门口看看感觉没什么人气啊,取消了念头,去对面新锦江用免费厕所,在附近的几家户外用品店看看有没有帽子,没看中。
沿淮海路继续暴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小胖提议去云南路吃新梅居,好吧,走到哪,吃到哪!
果然要等位,等了差不多十几分钟,轮到了一个半包间。

两个人只点了一斤热气羊肉,被店员鄙视了。
热气羊肉真的“又鲜又嫩”,“一点羊臊味都没有”,当然我们特别关照是要带有肥肉的,下火锅口味更赞。这家的调料非常不错,花生酱很厚,配上香菜、辣油等,和热气羊肉结合的很完美,胜过经常去吃的老李涮锅,不愧是上海滩名气在外的热气羊肉,值得排队。铜锅、木炭也很有强调,知道烧烤对木炭的要求很高,却不知道吃火锅对锅和炭火有什么要求。

一斤羊肉两人吃个七分饱,差不多了,步行至人民广场坐46路回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