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D300S对焦系统说明--单次自动对焦

(2011-06-06 10:37:42)
标签:

单反

尼康

分类: 影像

    数码单反相机使用AF自动对焦系统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相机有N个对焦点,在拍摄中我应该怎么样选择和使用这些对焦点。从入门相机的5点,中级相机的11点、15点到高级相机的19点、39点、45点和51点,佳能、尼康和索尼各厂家的对焦系统和对焦点或有一些不同,但它们的基本使用方法是一样的。
    在对焦系统方面,佳能和索尼比较一致,等级分明,从不以下犯上。这两家在对焦系统方面走的是宽区精度的路子,它们的对焦系统点数少,用较少的对焦点覆盖较大的区域,中央对焦点使用对F2.8大光圈镜头敏感的高精度十字型,或者更高一级的双十字对焦点,它们对焦系统低级的点数少,精度和速度相应弱一些,可以满足一般日常拍摄;中级点数略对,性能较低级有很大提升,可以满足发烧友的拍摄需求和专业摄影90%的拍摄需求,而高级对焦系统是为专业人员设计,可以满足他们苛刻的对难度很大的运动物体拍摄的需求。
    尼康相机在D200以前和佳能、索尼并没有什么不同彼此都差不多少,不同的是佳能和索尼都突出强调十字型对焦点和高精度,而尼康在这期间并不讲十字型对焦点,也不讲什么高精度。从D300开始,尼康标新立异,搞起了所谓的高级对焦系统下放,也就是把D3的51点对焦系统简化应用到D300上,同时开始讲起十字型对焦点,不同的是它不提高精度,而是走了多点对焦的路子,它的宣传是:摄影师只管构图,把对焦交给相机。
    各家的对焦系统虽然叫法不同,点数不同,但在使用上大同小异,殊途同归。不论高中低档,都能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对焦系统从胶片时代就是成熟的,各档次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它们在对焦的速度,精度上,差的只是可靠性,也就是成功率。高档相机能做到的,中低档相机也能作的到。拍摄条件好时,没有多少差别,在拍摄条件不好,比如光线不好,拍摄体育动作等运动物体时,一般说来高档的成功率在90%以上,中档的在80%左右,低档的只有60-70%左右,它们之间的差别拉开了档次。

    这么多的对焦点,它们真正的作用是在对焦时,提供更多的选择。前面说了,对焦系统的高中低档差别首先在成功率上。当然对焦点的多少也是差别之一,不过它没有成功率差别大。高档次高档的对焦点多,中低档的少,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高档的任意一个对焦点都可以做主对焦点,边上的对焦点也都可以作为辅助对焦点使用,这一档的相机以1D和D3为代表,次高档的只有中央对焦点有辅助对焦点,以5DII、7D和DXXX为代表;中低档的没有辅助对焦点以XXD、DXX和DXXXX为代表。它们只有中央对焦点的精度高,速度快,可以完成各种对焦任务,而其他对焦点只有在拍摄静止物体时才可用。在这里不能不提一下尼康的D300和D7000,虽然它们对焦系统39点和51点有点夸张,成功率没有实质的提升,但也不全是浪得虚名,它们的区域对焦还是实实在在的有主对焦点,辅助对焦点,确实是有几分次高档的形。要说它们比起同门D100的5 个对焦点在对焦的速度、精度上,成功率和可靠性上有多少实质的提升,这恐怕只有尼康的高层才是哑巴吃饺子,心知肚明的事了。

    数码单反相机,通常都是三种对焦模式,(佳能中低档机为四种),即:手动模式、单次对焦、伺服对焦。

    一、手动对焦模式:是相机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对焦模式,它通常是在相机不能自动对焦或者是使用了没有自动对焦功能的手动镜头时使用。现在的相机都是全自动的,只有在物体的反差较小,自动对焦困难或者是无法合焦的情况下才会迫不得以而用之,所以也无需做更多的解释。
    二、单次自动对焦:这是自动相机使用最频繁也最多的模式。这种对焦模式,适合拍摄静止不动的景物,比如人像、风光、静物、花卉、等等,总之,只要被摄对象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就可以使用这种模式进行拍摄。

    然而,虽然被拍摄的物体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是不同的题材在拍摄的过程中,还要选择相应的对焦点与之配合,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拍摄效果。不论什么相机,都是中央对焦点的精度和速度高于其他对焦点,拍摄中应该尽量选用中央对焦点。但并不是说相机中其他的对焦点就都是看画的摆设,不能用,尽量选用只是相对于而言:还必须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拍摄静物大致上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1:风光拍摄。
    风光是我们日常拍摄中的一大类。不论景别大小用广角还是用长焦镜头,通常都要求使用小光圈,以获取尽可能大的景深,使画面内的景物都清晰。这类拍摄分为三种情况,拍摄中当我们使用广角镜头时,景物大都在超焦距范围内,使用全对焦点,还是单个对焦点对结果影响都不大。
    当我们使用中长焦镜头拍摄景物特写的时候,就要注意焦点的选择了。中长焦拍摄风光,尽管使用了小光圈,景深也不可能向广角镜头一样大,同时需要注意,焦点前的景深小,焦点后的景深大,所以当主体不是位于无限远的时候,应该使用单对焦点,选取主体前一点的位置进行对焦,以保证主体的清晰,以防止自动对焦点落在主体后面造成主体失焦。

    风光拍摄中还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人像拍摄,我们一般都会选用广角或者是标头,小光圈进行拍摄,当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比较突出时,相机会自动选择人为主体自动对焦,说的难听点就是用“傻瓜”相机拍摄。但是在光线条件不好,或者是反差较小,人在画面中不够突出的时候,相机不一定就可以正确选择人为主体进行对焦。正确的作法是选择一个离主体最近的对焦点多次对焦再拍摄,或者是选用中央对焦点,合焦后再重新构图拍摄。风光拍摄,为了景深通常都使用小光圈,速度较低,稳定是最重要的,架子是必须的。上架子后使用中央对焦重新构图很不方便,不过小光圈景深大,对焦精度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使用其他对焦点,多合几次焦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2:花卉拍摄。
    花卉的拍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拍大景别的,成片的或者是整株的花卉,这和风光拍摄的情况差不多,要强调全景,用全对焦点,强调主体选合适的单对焦点。一种是特写,花卉拍摄更多的恐怕还是特写拍摄。特写拍摄必须使用单对焦点,至于是使用中央对焦点,还是距离最近的合适的对焦点,要看是否上架子。相机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但即使有51个对焦点,它自动选择的对焦点也不一定就是拍摄者心目中想要的,这是拍特写必须注意的事情。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选用离主体最近的对焦点,在中低档相机中,对焦能力都不如中央对焦点强,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半按快门合焦后,松开,再重新对焦拍摄,这样虽然速度慢了,但有助于提高对焦精度。或者是选用其他对焦,多合几次焦再拍摄。在条件许可,拍摄光线不好的情况下,这应该成为一个习惯。
3:人像拍摄。
    人像拍摄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环境人像、一种是糖水、还有一种是纪实。拍糖水片,大光圈,中长焦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在焦点落在鼻子上,眼睛就会虚的,小景深下,相机的对焦精度就不得不是重中之重。拍摄过程中,对焦是绝对不可以全都交给相机的,相机再高级,自动化程度再高,它也不可能自动选取你想要的位置合焦。所以必须人机合一,由人给相机设定出它应该合焦的位置。说白了就是不可使用全对焦点,必须选择其中一个,用单点,多次对焦去拍摄。关于对焦点的选择,有的人会使用精度高,速度快的中央对焦点,先合焦后构图,也有人会选用合适的对焦点,构图的同时合焦,这都一样,没有太大的区别。关键是,深入人脑的是单点总和单次对焦联想在一起。原因也很简单,相机自动对焦模式给它的称谓就是:“单次”。这里着重要强调的是:拍摄模式虽然叫作“单次”,在实际拍摄中,可不要单次使用,尤其不是使用中央对焦点时,更不要单次对焦。拍摄时多合一两次焦,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合焦率,使你少拍点虚片。很多人觉得相机对焦系统不咋样,速度慢,精度也不高,特别是5DII的用户,他们多数都是用它拍人像,举起相机就按快门,结果经常拍糊了。其实只要多合几次焦再拍,速度和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纪实拍摄,纪实拍摄就是用相机纪录某一件事情,片子要有故事。纪实离不开人,以人为中心纪录事件,可以使片子更加鲜活生动,主题更加明确突出。这类片子过去都讲究用35MM镜头去拍摄,有句话: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离的不够近。胶片时代,很多纪实摄影师都是用旁轴相机拍摄,35MM的视角比较合适在2-5米的距离内拍摄,即可以比较好的交待出环境,画面中的人物也比较突出。这时,速度就是第一位的,面对转瞬即逝的镜头,拍的到远比拍的好重要。适当调高ISO,和选用中央对焦就是速度的保证。不要指望全对焦点和边上的对焦点,在复杂的环境下,它们是靠不住的。先纪录,再讲究是基本的守则。
4:静物、小品、微距拍摄。这几种拍摄都差不多,主体比较突出、反差大、光线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怎么拍问题都不大,只有微距拍摄,因为主体比较小,环境复杂,景深又浅,在拍摄时,要特别注意,对焦的误差即使很小,也足以影响成像。尽可能使用中央单点多次对焦是比较好的选择。能支架子当然好,有些情况可能支架子并不容易,特别是野外拍虫,环境复杂可能不好支,支的过程很容易把虫惊走,手持拍摄除了要求精度外,还要求速度。
    静物的拍摄大体上就是这么点事,相机AF自动对焦真正的难点在伺服对焦,也就是对运动物体的对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