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很普通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也有很多人在使用F2.8大光圈镜头,其中比较常见是24~
70mm和70(80)~200mm这两款镜头。前者比较适合拍摄各种场景,后者比较适合扫街、新闻人像、花卉或小品等拍摄。一般来说,摄影者只要有了这两款镜头,基本上就能包打天下了。相对来说,最大光圈达到F2.8镜头,可视为专业镜头了,而且我们确实在报刊杂志看到,一些获奖作品中拍摄数据中也不难发现很多都是该类大光圈镜头拍摄的,选择F2.8最大光圈拍摄的摄影者越来越多。
F2.8大光圈镜头的主要优劣
就摄影实践而言,大口径镜头的主要优势有三个:
一是通光量大。镜头通光量大,相机对焦时的反应速度也会比较敏捷,同时也便于摄影者在取景时看清画面细节,即使在较暗环境下拍摄,也能较好地看清和抓拍人物神态动作等细节。
二是能选择相对较高的快门速度。在相对较暗的环境下抓拍运动对象,较高的快门速度便于凝固瞬间而获得较为清晰的照片。
三是只要掌握它的成像特点使用,能收到较好的虚化背景效果,尤其是使用焦距200mm或更长的镜头,使用F2.8大光圈能在背景杂乱的条件下比较有效地突出表现主体。由于相机配上大口径镜头显得比较专业,器材自然会体现出一种霸气,即使是初学摄影的“菜鸟”,只要相机上镜头形状足够粗大,在保安措施相对严密的场合,进入某些“禁区”拍摄时,受阻挡的概率也相对会低些,这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拍到好照片的概率。
但大光圈镜头也有其麻烦之处,就是重量重,体积大,价值昂贵,携带保管等都不方便。而且高档机身再配上专业大口径镜头,这套器材拿在手上时间长了也很够呛。如果弄几个F2.8的大光圈镜头在摄影包背上一整天,绝对令人腰酸背痛。因此年老体弱,尤其是腰腿欠佳者,外出远程拍摄,最好能仔细掂量,究竟带什么镜头更为合适。
以F2.8大光圈拍摄图像质量有无保证
有些摄影者因为受传统摄影教科书中关于镜头知识介绍的影响,担心大光圈成像质量差,几乎从不使用最大光圈拍摄,而只是将最大光圈收缩2档左右来使用。应该说,一般镜头收缩2档光圈后使用,成像质量能达到最佳状态,如知名的尼柯尔镜头,摄影师都公认它有这种特性。但是这其实是早些年在特定时代下生产的镜头的一种常见特性。现代镜头的生产工艺远比数十年前来得更成熟,最大光圈的成像质量也在大幅度提高,尤其是低色散、超低色散和非球面镜片等的广泛应用,使得大光圈的广角镜头或中长变焦镜头成像质量大幅度提高。只要拍摄现场能见度足够好,即使将相对较远的主体“拉”到跟前,也能保证获得良好的反差和色彩饱和度。
目前与成像质量相关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不能不提,我们知道不少摄影者仍然在使用APS-C规格的数码单反机身,而最大光圈达F2.8的镜头,大都是能满足全画幅相机涵盖率的镜头。当这些镜头在APS-C规格机身上拍摄时,主要依靠中心部位成像(通常镜头的中心的分辨率都要高于四周的分辨率),因此拍摄时即使全开光圈,成像质量也完全能得到一定保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拥有APS-C规格机身的摄影者,如果要添置80~200mm镜头,最好直接购买全画幅镜头,这样既能满足以后可能的机身向全画幅升级的要求,又能获得较佳的成像质量。
使用大光圈的注意事项
200mm焦距镜头,在APS-C规格数码单反相机上使用时,其焦距相当于300m m(尼康系列),而佳能系列则为320mm,在相对较近摄距下用最大光圈拍摄时,画面的纵深清晰范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景深”很小,这种局部清晰而周围虚化的成像特点,有它独特魅力,如拍摄鸟类、花卉以及人物特写等,对突出表现主要对象(主体)非常有利。但正因为景深小,所以对聚焦要求很高,聚焦时稍有偏差,就很可能出现主体焦点不实等问题。比如说拍摄人物时眼睛不够清晰,拍摄花卉时花蕊不够清晰等,都会影响到照片的表现力,因此实际使用时要注意:
(1)拍摄静物类题材时,宜尽可能用三脚架稳定相机,借助快门线启动相机可避免因为相机的轻微晃动等带来的失焦。有些相机如不便使用快门线,也可利用“自拍”来启动快门。
(2)手持相机拍摄时,也要避免可能出现的身体摇晃等,至少要采取合适姿势来稳定相机,避免前后晃动身体。
(3)如果拍摄运动对象,可选择“高速连拍+人工智能伺服追踪对焦”模式,便于确保获得清晰焦点,像佳能EOS 7D这种反应比较灵敏的相机,合焦成功率能达到80~90%,有时甚至达到100%。
(4)拍摄重要题材时,最好及时回放检查成像情况,必要时应该收小1至2档光圈再拍几张垫底,避免出现主体不在清晰范围内的失误。
大光圈虚化背景的要领
很多人使用大光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虚化背景,但实际上要真正虚化背景,至少需将光圈、主体、背景三个要素结合考虑,除使用最大光圈外,还要合理安排主体与背景的间距。其虚化背景的基本规律是,聚焦主体距镜头越近,背景离主体越远,背景的虚化作用最为明显;如果聚焦主体距离镜头数十米甚至更远,而且与背景距离较近,一般无法有效地虚化背景,除非使用超长焦距镜头,否则你就是用最大光圈,也无法有效虚化背景。
强烈虚化背景的基本做法是:在满足构图需要前提下,需要精确聚焦的主体尽可能靠近镜头,背景尽可能远离主体,这样大光圈虚化背景的优势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体现。当然,
利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也要避免进入误区。
照片中主体与背景往往会有一种非常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往往呈现一种关系,完全虚化未必很合适。比如说有很多题材在反映主要表现对象的形象时,同样需要背景作为主体的辅助要素予以表现,如果背景中缺乏足够的信息含量,主题的表现以及照片本身的魅力也会大打折扣。所以照片并非背景越虚越好,尤其是拍摄纪实性照片时,更得讲究画面中背景的信息含量,在很多情况下只有背景“虚”得恰到好处的照片,才是比较成功的照片。假设在自然环境中拍摄的题材,画面中背景都被虚化得犹如“棚拍”般效果,那显然属于“矫枉过正”有失偏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