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D彩色矩阵测光系统
首先说明,3D测色矩阵测光系统使用取景器里的1005像素CCD感光器来收集信息。这块感光器只覆盖了D70取景器的80%。也就是说,在画面边缘,矩阵测光系统没有感知到光线变化。最后测光系统会把CCD采集的信息与储存的几万张照片信息作比较给出恰当的曝光值。
红框内是矩阵测光系统CCD覆盖区域

其次,D70测光系统依据4个关键因素来判断曝光值
1 画面整体亮度
2 画面反差
3 焦点亮度
4 对焦距离
在这里面最关键的是第2条,整体画面的反差。这个测光系统非常智能,它把整个测光区域分为上下两半,上半部分如果比较明亮,它会自动认为这是天空,如果下半部分有物体在焦点上,它会认为是要拍摄以物体为主以天空作背景照片,从而忽略天空在画面曝光中的重要性。而且如果你是逆光摄影,只要主体还在对焦区,它在大部分情况下(画面反差没有超出动态范围,主体大于画面1/3)也会根据画面反差自动判别出来,给出比较合适的曝光值。当画面反差超出动态范围的时候,矩阵测光系统倾向于保护高光细节,而使整体画面欠曝。因为在数码摄影中,高光过曝后后期无法挽回,而暗部欠曝仍可以挽回(代价是暗部噪音显著增加)。
当画面整体亮度非常昏暗的时候,中心区域的加权值最大,测光系统会认为这个地方最重要。当整体画面非常明亮的时候,它要不就取各处平均值要不就取各处测光的最小值。如果画面各处反差极低,矩阵测光系统将只取中间区域的测光值而不管整体画面亮度。如果画面反差很大,主体不在中间,主体甚至整个画面都很可能欠曝。如果画面反差很大,而主体在中间,但没有超过画面1/3大,主体也肯定欠曝。因为这个时候测光系统会平均各处测光值,主体由于没有足够大小所以不足以影响平均值。
通观网上各家D70评测,都一致对D70的3D彩色矩阵测光系统赞誉有加。当然也有人指出,尼康公司处于保护高光的目的,把它所有的DSLR矩阵测光系统都调整为欠曝倾向。但是即使有欠曝倾向也是一致性非常强的,也就是说都曝光补偿+0.3-0.7EV将得到正确的曝光。按说矩阵测光系统在厂家开发时已经进行了各种补偿,用户不应该自行补偿,但考虑到数码摄影的特殊性(保护高光,以免后期处理难于挽救),尼康公司在曝光考虑上倾向于更保守一些,所以用户自行补偿也说得过去。
二、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很成熟的,相对比较“老派”的测光方式,但很多职业摄影师仍然长期坚持使用。因为在他们职业培训的年代只有这种相对先进的测光模式,并且在大量的摄影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直到今天他们仍然对矩阵、分区测光存有疑虑,相信自己积累起来的基于中央重点测光的经验。这个只是个人习惯而已,应当受到尊重。D70的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跟其他相机大同小异。这里指出一点,这个中央重点测光区域在D70上是可以通过菜单调节大小的。调节范围从6mm,
8mm(默认), 10mm,
12mm可选。其中默认8mm区域比中央测光圈要稍小一点。一般选择默认8mm即可,改变中央测光区大小的情况并不常见。这种测光系统的特点是测光值的75%权重分配给了中央区,另外25%分配给了其它区域。使用这种测光系统必须遵循“白加黑减”的补偿原则,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中央测光区比中央测光圈实际上要小一些。

三、点测光
点测光也是一种常见的测光模式。这种测光模式对于广大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看上去很高档,用起来很潇洒,出来照片很沮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应该点测哪里,是否需要补偿,补偿多少?它需要不断地摸索各种情况下的、不同拍摄主体之间的关系。必须深刻领会这里面的奥秘,积累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不推荐一般爱好者特别是摄影初哥使用这种测光模式。
D70的点测光是与取景器里的5个对焦点联动的。那5个对焦点就是点测光区域。点测光范围是以对焦框为中心,比对焦框面积再大50%的区域,也就是整个画面的1%。如果你在菜单自选功能第3项“AF区域模式”中选择了“动态对焦区域”而不是单点对焦,在连续对焦模式如果被摄主体从一个对焦框移动到另一个对焦框,点测光感应器会自动移动到相应的对焦框。非常棒!但是如果你选择了“最近主体优先”方式的对焦,点测光感应器将一直固定在中央对焦框!这点要引起注意,避免测光失误。
点测光分布情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