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于70年代的我,还能清楚地回忆起童年时过年的味道。一年到头盼着过年那天,并希望日日是新年,月月是新。腊月二十七全家总动员,大扫除,贴春联;大年三十跟在父母身后手握长香,祭拜祖宗;吃完年夜饭后与姐姐一起点炮仗燃烟花,笑声穿云霄;与家人坐在电视前,啃着瓜子吃着糖果观看联欢晚会。大年初一,把在枕边放了一夜的全套新装穿戴好(父母每年都会请人帮我们各做一套),在房间里神气活现地踱来踱去,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乐得屁颠屁颠,美得心里暖暖。接下来的几天,就跟着父母去拜年,微笑着接过长辈给的红红压岁钱,回到家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数钱;在父母的带领下去参加新春猜谜会,吃着大家共同努力所得到的小糖果。每餐的新年聚餐桌上,都会拿好汤勺与其他孩子们一起耐心等待大人们的“准备战斗”的命令声。
辗转至今,也许是年龄的原因,也许是生活条件的提升、生活节奏的加快,也许是过年传统的简化,也许是年味的变味,也许是诸多的也许,让参加工作后的我对那种翘首企盼的感觉已经消失,过年的喜悦已经淡化,年味儿越来越谈了,并且感觉每次过年时的拜年、聚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怎么找都难以寻回童年时期待、企盼、乐趣的年味。
直至,有了小妞以后,寻寻觅觅,蓦然回首,感觉年味不仅在家里,不仅在商场,而且还在小妞儿的心间。特别在除夕晚上,小妞通过微信、电话给长辈、好友、同学、老师送去新年问候的那一刻,让我突然感觉,温馨的年味又回来了。接下来,带着小妞穿梭于河坊街、西溪湿地、万像城共同寻找新年的味道。
河坊街

在小妞三周岁时,朋友送了两套唐装给小妞,一套粉色,一套红色。其中粉色已经变成超短衫,光荣下身。红色是在大年初三我们整理柜子时在柜子底下发现,但比较庆幸的是,找出的正是时候,小妞穿上很合身,而且在这喜庆的新春里,穿上红红火火的唐装去寻找年味儿,最合适不过了。
















西溪湿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