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南小镇,从未涉足,却深深地牵引着我的心。周日一早,拖小带老从东栅游到西栅,从上午9:30游到晚上8:15,一游就是十一个小时。
刚入乌镇,给我的第一感觉与许多江南小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狭窄河道,有傍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乌蓬船悠悠地在小河上荡地,有巷子深处升起的袅袅炊烟。。。。。而不同于其他的江南小镇,乌镇少了一些商业气息,更多是,是一种文化气息,这源于那里的秀美的风景,那里朴实的居民,那里的文化遗产。
乌镇的小桥虽不算多,但决属独特,给乌镇的整个风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妙趣横生。穿过弄堂,走过一户户人家,显在眼前的就是一座座小桥。每座石桥虽然形状不一,但每座桥都是一块一块用石头砌起,每座桥都是一样结实,一样美观,一样真实,一样经过精心雕琢。站在石拱桥上,可以看到船夫摇着桨徜徉于碧水之中,满脸泰然。而每次站在大小不一的石桥上让我时而感到豁然,时而感到舒心。真不想向前行走,想一直站在石桥上眺望着远处的风景,真是养眼。聆听大自然无声的乐意,真是养心。
小桥流水哗啦啦,所以流水永远是乌镇的主题。花上180大洋,坐上乌蓬船,当船慢慢地游荡开来,船夫站在船尾,熟练地摆动着桨,荡开一阵阵涟漪,船左右摇摆着向前荡着,左右房舍似乎也在摇摆着,倚在扶手上,随着船摇摆着,突然感觉,好像一下子摆脱了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融入了一片安宁祥和的小镇生活中了,这里的一切,随着水流慢慢飘荡着,远方,成片的杨柳随风摇摆,是惬意,是安逸。真是羡慕乌镇居民的生活环境。
除了秀美的风景外,不可或缺的是乌镇的文化。走进一个个小小的门洞,里面无不是一种精髓的文化。连卫生间也不例外。江南百床、蓝印花布作坊、矛盾故居更体现了乌镇浓厚的文化气息。
走出乌镇,已经很晚了,但让我不能忘却的,是这里的古色古香,是这里的小桥、流水,更重要的,是这里不可替代的文化。
下船时问女儿,"为什么叫乌镇,而不取其他名?"女儿解释道,"因为水上面建了很多屋子,所以叫乌镇啊!"不从字面去理解,光从谐音去理解,这个解释应属正确.这就是一个四周岁丫头对乌镇的解释.




穿上旗袍本想去拍西湖的荷花,
结果调转车头去拍乌江南水乡了.

旗袍丫头一路带头,怀着好奇心情,一路欣赏着江南美景,时而奔跑,时而探头探脑,时而品尝特产,时而欣赏工艺品。

探头探脑






乌镇的每个角落都是风景


葛家丫头要出嫁了























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见到外婆无微不至的关怀.

这发型才适合配青花瓷的小旗袍




与小游客们一起跳竹杆舞

听说雨后的乌镇最美丽,那天有幸遇到了三场的阵雨,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天中的不同天气。晴天时,很透明,让心变得阳光;阴天时,很宁静,让心变得纯洁;阵雨时,很喧哗,让心变得焦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