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眠和饮食是养生的两大法宝。说到睡眠,就不能不提午睡,它作为日常休整身体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午,哪怕打个盹也是在给身体充电。对大脑正处于发育成熟期的孩子来说,午睡既可以缓解一上午的疲劳,又可以让人身心愉悦地迎接下午的各项活动,更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每个幼儿园规定每位孩子必须午睡。
在家可以随心所欲,想午睡就安安静静地睡一觉,不想睡就不勉强。但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那就必须去遵守新环境的规则。女儿入园后很快就接受并适应了新的环境,本以为不用担心女儿入园后的一系列问题了,可在近段时间,女儿还是出现了在园不睡午觉的情况。当其他小朋友都忙于入睡前的准备时,女儿却忙于不入睡的行动,比如延长拉大便小便的时间,或者一边大小便一边与同学聊天,甚至是刚爬上床钻进被窝,就报告要上厕所,而且是报告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即使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了,还是在床上翻来覆去,或双眼直盯天花板发呆。正因没有好好午睡,女儿在放学后的路上,总是在爷爷的车后座上打盹。
出现新情况,就及时去解决,这是我一贯的育儿做法。在解决的过程中既不能以家长的身份带着训问的语气,也不能将成人化的语言传递给女儿,更不能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因此,每次解决女儿出现的问题,我们都以聊天的形式来完成,用通俗易懂的语气,让女儿自己慢慢去消化。
女儿如实向我说明了她不睡午觉的原因,而对她来说相对充分的理由并不能完全有说服力让她去违背园里的规则。因此,我就从遵守规则和换位思考这两个方面着手打开了聊天的话题。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园有园规,没有规矩不能形成方圆。一旦合理的规则定好,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去遵守。我把幼儿园午睡的规定与女儿已经能自觉遵守的规则联系起来,如:红灯停绿灯行,走路要走斑马线,进教室前要换室内鞋,完成工作要理好工具并放回原处,离家出门要和家人打招呼,洗完牙齿后就不能进食等等。以上的例子,女儿均一一告诉我如果不去遵守将会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及后果。而女儿也准确地告诉我她不在园里午睡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的睡觉,也表示,当其他小朋友入睡了,她就会变得很孤单,没有人与她一起聊天,一起玩耍,下午也会变得无精打采。我心想,好,理解就好!明白就好!于是,我赶紧再来个换位思考的策略:“假如你是管理小朋友入睡的小老师,而你所管的小朋友都不听你的指挥。到了午睡的时间,不但个个不上床睡觉,还大声说话,跑来跑去,那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女儿思考了一会回答:“我会很生气,会认为她们太不听我的话了,太难管理了。”“对啊!既然有这样的感受,那你可从老师的角度去考虑。一个老师要照管30位小朋友,如果大家都不去遵守园里所订的制度,都不去配合老师的管理工作,不但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加大了照管难度,而且在老师管理你们的过程中还会大大缩短你们的休息时间。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都需要大家的共同理解、支持、配合。”听完后,女儿点头表示明白,并保证明天一定要遵守规定,不需要老师的管理就自觉入睡(第二天的事实证明,女儿说到做到!

)。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能犯错误,我们自己有时还难免会犯错误,何况是正处于成长时段的孩子呢,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有时,孩子会在犯错误的过程中感悟到更多的人生道理,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对于非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更没必要深究,只要让孩子明白,需要承受自己犯错的后果就行了。毛老人家早就教导过我们: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但决不允许孩子犯同样的错误,包括一些原则性的错误。不过,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一定要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应讲清道理,孩子自然会懂得选择。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多大的孩子,都有自尊心,会非常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我们千万不要当众训斥,现场教育,这样既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是应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走进他们的心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