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8月26日晚上,女儿人生中的第二位启 蒙老师来家访;9月8月,女儿迈出家门步入园门,实现她人生角色的第一次转变。但时隔四个月,一直感觉这个时间段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就迎来了女儿人生中的第一个假期。除计划好女儿的第一个假期外,还感叹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失。
记得女儿入园在即时,我还点燃过心里包袱。特别在女儿的哭泣方面、身体健康方面以及午睡的适应方面产生过担心、焦虑。解铃还需系铃人,女儿通过在园内的一天天表现,让我的心里包袱也随着她入园的天数一天天消退,而且还有打破了诸多牡丹苑的记录。
身体
记得在入园前,我就开始担心入园后的女儿会不会变得“休弱多病”,会不会有三个月的适应周期。但在女儿开始放假的那天起,感觉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从9月8日入园至放假,女儿一天都未请假过,也就是说,女儿的出勤率是100%。记得在2011年9月30日,女儿有点发烧,但起床后的女儿依然坚持要带病上园,因为女儿告诉我们,“她在园里天天都很快乐,见不到老师和小朋友会想S她们的。”好在属于早产的女儿通过自己的免疫功能,在下午时那烧逐渐下退。

情绪
记得在女儿《成长手册》的首页上,老师是这样总结滴,“丁尔可是打破记录的,唯一一个没有入园的经验,但来园后不哭的孩子。”这应是女儿适应能力的体现,也是女儿性格开朗,随和的表现,同时也是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最快的时间里爱上了牡丹苑这个充满安全而温馨的小集体,喜欢上了爱护关心她的仨老师,喜欢上班里与她一起相处的所有伙伴。当见到其他小伙伴哭鼻子时,女儿会主动上前安慰。女儿,每天一睁眼就嚷着要上园,每天入园的路上是她新的一天快乐时光的开始。
午睡
女儿属于精力充沛型,在家里,如果不想午睡我们就不会强迫。但入园后,进入相对“限制”的空间里,还得遵循园内的规定。虽然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家访时提出过她们的成功经验,但当时的我还是一万个不放心。但在入园后的表现证明,午睡是女儿唯一处最不适应的点。当其他小伙伴都进入梦香时,唯有女儿一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总是不能安静入睡。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现在的女儿已经完全改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的独自入睡。

工作
在牡丹苑没有“学习”这一词汇,只有“工作”之说。孩子们每天进入苑后,老师不会命令她们去做某项工作,而由孩子们来自选自己最喜欢做的工作。对于某一项工作孩子们可以重复操作,没能次数的规定,也没有时间的规定。对女儿来说,所要完成的工作则日常生活区内的各项工作(不同的年龄段完成不同区域内的工作)。“环境造就人”再次体现在了女儿的身上,入园前的三年“放养”生活让女儿形成了“自由”的习惯,刚入园里,好奇心特强的女儿只看不动手,犹如领导视察工作,视察个遍。有次副园长去牡丹苑看望孩子们,副园长见到不工作的女儿就问:“你为什么不工作啊?”女儿理直气壮地回答:“因为我还小,可以不用工作。”听得副园长当头一棒,好有个性的孩子啊!等全都视察完了,好奇心也过了,女儿就开始进入她的初工作阶段,每天完成着简单或复杂的工作,认真复习着老师示范过的每一份工作。因为认真,受到过老师的表扬;因为表现突出,得到过老师的奖励。有好几项超出她年龄范围内的工作均已打破纪录。通过四个月的工作,从中在女儿身上也发现了亮点:接受能力强、反应敏捷、可塑性强。
在四个月的园内生活,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给女儿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在四个月的园内生活,女儿在即是小伙伴们的玩伴,也是大家的开心果。同学们喜欢叫她“葛叮当”,老师喜欢称她“开心果”或“葛叮叮”,隔壁的老师喜欢叫她“酷小妹”,不管大家怎么称呼,女儿总是把自己最灿烂的笑容展现给大家。在四个月的园内生活,女儿打破过N个记录,也成了牡丹苑的小明星,每当家长慕名而来一睹女儿的英姿时,女儿总是会大方地招手回应:“嗨,你好!”。牡丹苑已是女儿离不开的快乐而温暖的小家庭。

提前祝大家龙年吉祥,身体健康,合家欢乐!同时也感谢大家多年来对妞的关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