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游世博为女儿盖回82个馆章,那不堪回首的经历

标签:
27个月16天 |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终于理解了“馆内的景色没馆外的漂亮,白天的景色没晚上的漂亮”的真正含义
2010年上海世博是本年度最热闹的旅游项目,虽然中国人民都知道游世博是一场体力消耗硬仗,但国人们还是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赶往上海参观世博会,亲身体验世博园的魅力。 9月17日,在公司工会的组织下,俺也赶了一趟热闹,俺也体验了一下体力消耗大仗。
9月中旬申城时下秋高气爽,正是观博好时节,当我们的大队伍赶到时,世博园外已是游客如织。在世博园的检票处只排了半个小时就顺利入园(上星期我司的一个成员公司刚去过,回来告知她们足足排了两个小时才入园,哈哈,我们算是幸运的,开门红啊!)在入门处眺望世博园区,感觉世博园气势宏伟。平时耳闻的如一轴四馆,形状各异的外国展馆等世博园内著名建筑现在都能一一目睹,心中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中国真是太伟大了,上海世博园区的景色真是太美了。难怪国人们都比较心甘情愿得来人挤人。
此次之行,公司工会为我们预约了两个馆,中国馆和浙江馆,本想进园后第一站就是浙江馆,但还没等工会主席开始点人头,绝大部分的同事都已经冲向沙特馆,去观赏她们向往以久的4D电影,以至于工会主席把从入园口到沙特馆的这条路称之为“冲沙之路”。而我跟另两位同事此次之行的主要任务是帮家中的宝贝盖各馆的章。心里一直希望能盖100个章回来,所以,我们在出发前就定立下了规则:1、排除在半小时以上的馆不进;2、只见尾不见头的馆不进;3、队伍前进速度缓慢的馆不进;4、不提供盖章服务的馆不进。
我们上午去了A区,下午去了B区,为了能完成100个章的任务,在盖章的整个过程我们可谓是争分夺秒,马不停蹄,舍不得浪费一分秒,不愿落下一个馆。穿梭在馆与馆的途中不是慢走,而是小跑,当时真后悔没带双滑冰鞋过来,这样既不累又可加快速度。不想把时间花在寻找厕所上,我都不敢多喝水,连中饭也没坐下来好好的享受一餐,而是边走边吃,边盖边吃。为了能轻身上阵,我把没必要带在身的东西全部请出,最后我还是后悔把笨重的单反机随身携带着,因为一心想多盖几个章,根本没时间去拍照片,到后来变成累赘,一天挂下来,还挂得我的脖子都直不起来,连续酸痛了好几天。得知各联合国馆可以盖到好多个章,我们就直奔那儿,一进大门就找盖章处,以至于到后来对那有节奏的盖章声感到十分的亲切。也许老外领教了国人们的厉害,以至于原先提供盖章服务的到后来停止了此项服务;也许老外觉得国人们太不珍惜他们的劳动力(连宣传纸,园区导览图等都一一递上,要求帮盖),原先提供的免费盖章服务改为一元一张的贴印纸(虽无免费盖章但还是排起了长龙,中国人的钱真是好赚啊!)。所以,原先我们认为可以盖回来的章数数至少损失了二十多个,以至于我们也吃了二十多次的闭门羹。吃一堑长一智,进馆前我们会先在出口处咨询一下,提不提供盖章服务,如有,那就快马加鞭真冲等候后排队。热门馆是进馆需排队,而盖章不需排队;冷门馆是进馆不需排队,而盖章需要排队。热闹馆的风景线在馆外,冷门馆的风景线在馆内。等我们排到队而老外告诉我们,章坏了,盖不了时我们会感到可惜;如果老外告诉我们再迟来五分钟就停止盖章时,我们感觉太幸运了。在盖章的过程中,我们说得最多就是“请帮盖这里,谢谢”,而老外对我们的这些话已经麻木不仁了,只是机械式得一一帮盖。后来想想,也真为难她们了,从开馆至现在为止,她们已经盖了无以计数的章了,这次她们也终于亲身领教了中国人的“追求”。在盖第最后一个中国馆时,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在本国国土举办,但是盖得最为艰巨的一个,在检票处足足绕了10圈后,在里入口处绕了28圈,足足绕了38圈,在中国馆里走马观花又绕了近半个小时后,才在护照的第一页盖了一个大红印,而且盖得有点斜,有点糊。同事安慰我,事无完美,留点遗憾也未必是件坏事。
早上9点进馆,晚上9点出馆,整整12个小时。努力了12个小时,终于看了82个馆,盖了82个章,虽然是脚底板疼痛不以,腰酸背痛,但我还是感觉甚有成就。虽然在82个章中没有日本馆、沙特馆、韩国馆、法国馆、德国馆等大馆的章;也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100个馆章,但我还是比较心满意足,给女儿留下了一份值得收藏的“世博护照”。虽然把半年该走的路全部在这12个小时内完成,但我总得这次世博来得还是值。如果问我还打不打算再来游博一次,那我得在作出决定时鼓起老大的勇气。
献宝了:
在世博园内背了12个小时的相机就拍了这么两张照片回来
约旦沙画
本想背一个回来,一拎挺沉的就放下了,
出浙江馆时品尝了一碗西湖龙井,还送了一个小礼物,这次游世博园得到的唯一一个纪念品。
以下是我的一位高手同事拍的,效果就是不一样,先赞一下,共66张,请大家慢慢欣赏
一、世博会各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