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咸丰钱币
 (2021-01-29 14:46:29)
	
			
					(2021-01-29 14:46:29)		| 分类: 古币收藏 | 
清代咸丰钱币
 
 
 
 
 
 


咸丰钱是中国古钱币的一朵奇葩,精美绝伦,被泉学名家孙仲汇先生誉为“清钱之王”,极具欣赏价值。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发展迅猛,并在江苏南京建都,此时清政府赖以铸钱之用的滇铜(云南省出产的铜料),因道路阻断而无法运进北京。一方面是镇压起义急需大量的军饷开销,一方面是铸钱的原材料告缺,给清政府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困难,最终迫使清政府自咸丰三年开始发行纸币和改铸大钱来弥补财政亏空。
咸丰朝宝泉局所铸钱咸丰元宝有"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五百"、"当千"等五种面值。当时采用了铜铁并铸的形式。
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五月,户部首先开铸当十大钱,文曰咸丰元宝,重六钱,与制钱相辅而行。七月乃增铸当五十钱一种,重一两八钱。同年十一月谕令各省推行铸造大钱,并添铸当百、当五百、当千钱三种;当千者重二两,当五百者重一两六钱,铜色紫,当百者重一两四钱,铜色黄,皆磨滤精工,光泽如镜,文曰咸丰元宝;而减当五十者为一两二钱,当十者为四钱四分,又减为三钱五分,再改为二钱六分。四年正月,宝源局又铸当五钱一种,重二钱二分。接着又铸当二百、三百、四百大钱。在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清朝政府开铸的大钱有当四、五、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以及当千等计约十六个等级的咸丰各类大钱。
咸丰通宝以小平钱为主,也有大钱。
当五十及以下计值称为"咸丰重宝",高于当五十计值称为"咸丰元宝",以区别于小平钱"咸丰通宝"。
咸丰重宝当十钱虽然是咸丰大钱中计值较低的品种,但是由于铸造时间早,流通区域广,所以也是自古以来古泉爱好者最关心并致力于收藏和欣赏的计值钱币。在诸多咸丰大钱之中,应当推举咸丰重宝当十钱币为最。铸期最长、数量最大、版式最多、流通最广,无一不在咸丰大钱中占据首位。自咸丰三年起,宝泉、源、直、蓟、济、德、陕、巩、福、苏、浙、河、武、宝昌、云、川、桂、黔、(宝安)迪、伊、阿克苏、喀什、叶儿羌、库车等钱局均先后铸造咸丰当十大钱,并投入市场与小平钱同时流通。除了宝安钱局仅见部颁样钱外,其它各个钱局均有大量不同版别,不同形式,甚至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当十计值重宝。
咸丰钱有花钱和样钱。有咸丰元宝当千压库银钱。
咸丰钱的品类很繁杂,仅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达917种。
上面是我收藏的部分咸丰铜币。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