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白话文翻译
(2014-01-09 21:23:54)分类: 昔日 |
婕妤姓上官,是陇西上邽人。先祖是高阳氏颛顼的后人,祖上男子有楚国的上官大夫芈子兰,因为他的封地在上官邑,故而得到了这个姓氏并继承下来;祖上女子有汉昭帝的皇后,多年以来富贵功勋绵延不绝。
上官婕妤的曾祖上官弘,担任过隋滕王府记室参军、襄州总管府属、华州长史、会稽郡赞持、尚书比部郎中等官职,和觳城公吐万绪一起平定了江南之乱,被封为通议大夫。上官弘学富五车,文通三变,曳裾王门侍奉君主,为官十分清廉端正,横着宝剑出兵征战,将叛乱的不祥之气一扫而空。
婕妤的祖父上官仪,担任过唐朝晋府参军、东阁祭酒、弘文馆学士、给事中、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少监、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死后追封中书令、秦州都督、上柱国、楚国公、食邑三千户。大海里波涛汹涌,岸边有高耸的悬崖峭壁,是木头则被制造为良弓,是铁则被磨砺成利剑。去除糟粕后,有学问之人被选取出来,一度穷尽钻研了世上所有的典籍,文辞错落有致地描绘烟霞盛景,又使文才之名达到全盛。到后来登上高官之位,谋略得以在朝堂上施展,因君臣十分投契而能够高瞻远瞩,因身处宰辅之位而能独步于一时,各个官僚府第,都打听盼望想靠近他,凌烟阁和朝堂上,光辉荣耀一代代传下来。上官仪富裕却不期求奢侈,高贵却不改变交谊。在世时有好的名声,帝王的诏敕充满华贵的的房屋,去世后有遗留的宠爱,皇室追封到达九泉之下。
婕妤的父亲上官庭芝,担任过左千牛、周王府属,因循了上好的来源家世,是数一数二的上等人物。对待帝王侍奉十分尽心,被当做心腹近臣,在朝廷以发表采纳意见为重,是一位敢于说话的官员。像万丈的树木那样卓尔不群,振奋了国家的风气,像千里马那样意气昂然,使人品和声望得到光耀。只是楚国公(父上官仪)命数不好,解除官印提起下衣,在朝廷面前辞行,远远被流放到石门之外,两人一起流离奔走,又共同因为忧闷而去世(似为避讳,实与父上官仪同被武后诛杀)。追封为黄门侍郎、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到荒远的角落去探望他,不再有华贵的的棺木,藏书的秘府中,只白白剩下竹简书籍。
上官婕妤有着与生俱来的美好品德,贤惠明达就像有神助一般。诗书好比她玩赏的园林,在其间采摘搜集得到了文采精华;翰墨好比她织布的机杼,经纬相交组织成她锦绣的辞章。十三岁时被封为(高宗的)才人,博学多通本事非凡,应急之才胜于星火。先皇(中宗李显)登基后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除旧革新,救人疾苦,承受上天赋予的使命,在神龙元年(705年)册封上官氏为昭容。
韦后侮辱国家权力,摇动皇家准则。乱臣贼子献上计谋,想要立爱女安乐公主为储君;安乐公主又暗中谋划,要和叛臣勾结为党。上官昭容泣血上谏,极力规劝,痛心竭诚地乞求皇上颁下诏令,剪除韦后党羽。先帝心存宽厚,愿意为皇家掩饰过失缺点,昭容发觉愿望不能实现,想不出什么办法。先是请求揭露阴谋加强治理,进言后却没被听从采纳,后请求辞去官位离开朝廷,皇命没有允许她这样做,又请求剃发出家,还是遭到挫折失败,最后只得饮毒酒自尽,几乎失去性命,中宗皇帝爱惜她的才能,怜悯她的坚贞,广求名医,这才挽回了悬于一线的性命,过了好几个月,才接近痊愈,上奏请求将自己降为婕妤,再三恳请才得到允许。
中宗李显驾崩后,举国哀伤,政令被韦后所把持,屠害黎民百姓,与外戚相互勾结,意图倾覆国家。皇太子(玄宗李隆基)打破陈规向圣上(睿宗李旦)进策,以非凡谋略取胜,既顺应先天之道,也符合人心所向,将皇室根基从倾覆的危难中拯救出来,使帝王道路在困难忧患中得到平安。(政变中)上官昭容以安宁的态度面对危难,在险境中泰然自若。依旧辅助宫廷,在乾坤间曲折运行,却忽然冒着刀锋,在仓猝之际香消玉殒(唐隆政变中被杀),当时上官昭容只有四十七岁。故世后,皇家明察原委,圣上的慈恩对她表示痛切哀悼,于是设置制度封号,礼葬上官昭容并追封官职。太平公主十分哀伤,赐下五百匹绢助理丧事,并派人前去吊祭,言辞意旨中情意殷切。
大唐景云元年八月二十四日,上官昭容下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符合古礼。过人的智慧谋略,随美丽的容颜一起逝去,风流的文采学识,与白骨相伴永远埋葬到地下。
题的词是:
功勋卓著名门后,源远流长身世系,冠冕仕宦总因袭,公侯世代相承继。因循至今诞贤明,光风霁月声势锐,一朝得入宫闱里,严丝合缝相投契。这是第一首。
潇湘呜咽断水流,花落宛委玉山倾,明珠沉底水波折,连城玉璧碎无声。抬首仰视松槚木,闲坐静思听坟茔,千年万岁沧桑后,椒房懿范颂有声。这是第二首。
原文:
夫道之妙者,乾坤得之而为形质;气之精者,造化取之而为识用。挻埴陶铸,合散消息,不可备之于人,备之于人矣,则光前绝后,千载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