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缶壶语

(2008-11-20 15:41:11)
标签:

紫砂

供春壶

现代工艺

黄滨鸿

杂谈

分类: 茶的知识

http://pic.52photoshop.cn/%E8%8C%B6%E5%85%B707.jpg

一:传统制作手法和现代工艺

传统制作手法和现代工艺并不是一堆矛盾体.我们讲传统工艺是指有历史传承的制作手法.现代工艺主要是指,利用现在技术手段制作.两者之间并不是一对矛盾体.
两者之间也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欣赏角度问题.

有人兄好老法制作的不绝对工整和不确定性.同样也有人喜好现代手法制作的精工与完整.

紫砂不可简单区分成手工或是半手工,模具或者非模具
全手工与非全手工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有人习惯在制作中使用模具就认为是非全手工,这是寄去错误的观点.模具也是工具,关键还是使用的人,同一只面见,你让不同的人来做是作不出一样的来的.在紫砂一厂技术标准中.档坯是明确的全手工制作程序之一.我们说看一个艺人的技法,主要是看对工具,形感的把握程度!这才是最重要的.假如整日钻进"全手工或者半手工"的牛角尖里是不行的.

在现代工艺中引入许多其它工艺手法,如刮坯(拉坯工艺的修饰技法),车制(车刮)等,这些手法都可以是目前的紫砂制作做到更为精致.但它同样并不完美,和传统紫砂制作手法相比,它的局限性很多.就从工艺品来讲,后者更多的是适合批量制作的工业实用品,它的工艺价值要低于前者.有些现代工艺可以是所谓的"全手工",可以不使用模具,但它与紫砂工艺中许多宝贵的传承有距离.

传统手法制作的紫砂作品很少有"完美"品,因为传统制作工艺流程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也是和现代制作手法的区别之一.传统制作手法是通过感觉去修正尺寸,而现代手法是完全量化.假如追求精密,后者可能先与前者的.例如车制坯,是完全圆正的,而传统手法制作的可能就不完全圆正,因此流和把也就很难达到完全直线.这也是我们经常感叹看历史作品,总是有许多遗憾的原因.

现代技法和传统技法是一个不断融和的过程.以前用的木质"辘轳"木转盘,而现在能用木转盘的艺人已经不多,几乎都在用铁转盘了.这也是一种进步.好的方法留下,不好的遭淘汰.

当今有许多技法的应用是急功近利的产物,这点,作为玩家而言,一定要清楚,玩壶玩的是什么?
 

二:康尔你扪心自问!懂紫砂吗?

壶友问我我看央视10套百家讲坛中康尔先生讲的"慧眼看紫砂"没有,我说不知道,于是我就从网上CCTV中找来看了一段.

  应该算老朋友了.十余年前你在我家谈过想编写一部电视剧(即后来的<<紫玉金砂>>).今天在电视里有看到您的身影,丰采依然!

然看了老兄在电视里眉飞色舞地讲故事.不是滋味.紫砂"许多故事"害人,先不说储南强先生这把"供春壶"的真伪.就这个故事本身而言,让人疑虑重重.考据的哪些人,怎么考据的?再言黄滨鸿先生作为大画家也并不一定就是研究紫砂的专家.反之这款供春壶,在诸多同类作品比较,更多类同清末黄玉麟先生之手的供春壶.黄滨鸿先生是对是错,单单评价一把壶也没什么大不了.问题是借黄滨鸿先生的名头武断说前人错了!那就伤了黄滨鸿先生了.

"讲堂"应该不是"娱乐节目",因此我就斗胆这样问一下.康尔先生,你懂紫砂吗?喜欢是另一回事,懂是另一回事.在讲堂上讲紫砂故事,也何尝不可!当最好不能好心办坏事"误导千千万万听老兄上课的学生!

电视剧中真真假假,没事看的是情节,是完完全全的娱乐.讲堂不是!讲堂是学堂!是让人明白事理的地方!说不好没事,说错了!那就害人了.
言重了!

三:没有比较的优劣是苍白的

没有比较的优劣是苍白的
常常有壶友询问我某某人的作品怎样怎样?很难回答.不是我闪烁其辞.或者要回避什么.因为优劣是需要比较的.

我们再评论某一件作品也是如此.再同档次的艺人中间比较作品的水平.在同档次的价格水平中评说价值.没有参照系的评说是苍白的.

有一位壶友给我打电话说某一位长胡子的紫砂界的知名人士.作品水平很差.我说不差呀!主要是你没有找到准确的参照物啊!胡子长,头发长和制作技术没有关系,和艺术修养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些只能代表他个人的喜好而已.紫砂工艺品我们就用工艺品的要求来评说工艺水准.假如是艺术品那我们就要艺术的眼光来欣赏.假如是件贵重的宝贝哪我们就对待宝贝的要求来面对它.

曾经有位大师名头的艺人说,他的作品不能用工艺品的眼光去看待,他的作品是艺术作品.这样好!我们可以用更高级的要求去衡量这件作品.省得总是拿地摊上的货色和老人家的作品比较.一旦比较麻烦就出现.一位美国的留学生就看出水平的不一般来了.他眼中没有大师的光环,因此反而看上了民间的"俗气"说这是民间艺术的宝.哈哈.哭笑不得啊!可见比较的参照系很重要.

熟悉的壶友知道,我老陈做的都是传统造型.我没有创新能力,个人在思维上,行为上均处于极度保守的状态.
因此推出的壶,也是如此.都是保守的老产品.壶友也老责问我怎么没有新产品出来?
我是这样解释.同一造型的作品,我们可以反复看的,作者不同,作出的风格味道是不一样的.如石瓢百式,各有不同.你可以体味不同作者的技法,形感,工韵,情趣,修养,品质等等.都比较了优劣也就有了.

前阶段我们推出的矮石瓢,有一位北京的壶友上手后感觉很诧异!因为他手上有比较,他喜欢石瓢造型,因此各类的石瓢不下百把.他诧异的是该壶的水平把他手上万元级的名家壶比下去了.他给我打电话,说一点都不生气,通过比较他对紫砂的认识加强了.的确,比较是最好的老师啊!

 

 

 

 

 

 

 

 

 

 

 

 

 

 

 

 

 

 

作者:土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