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知己,悲喜二西湖
蝴蝶晏
十二岁时,在美丽的杭州西湖畔,她与苏东坡初识,三十八岁的苏东坡欣喜若狂,为她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
三十四岁,在美丽的惠州西湖畔,她与苏东坡死别,六十岁的苏东坡黯然神伤,为她写下“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的伤感挽联。
她是王朝云,苏东坡后半生的患难知己。
朝云生于杭州西湖畔,家境贫寒,沦为舞女,身陷风尘,却具超然之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如春园,目似晨曦”,令苏公一见倾心,苏公先是收为侍女,后又收为侍妾。从此与苏公不离不弃,伺茶研磨,红袖添香。她是苏公眼中的解语花、心里的清逸仙。
苏公晚年,政治上屡遭打击。被贬惠州时,妻逝妾离,唯朝云万里相随,九死不悔。对此,苏公满心感激,他在一诗序中写道“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盛赞朝云为天女维摩。把朝云比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素面常嫌粉污,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二人忠敬若一,形成不朽的友谊。
苏公到惠州,有朝云患难与共,得西湖明月相随,心胸豁然开朗,有着“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的惬意,心情好了,便觉山川风物美不胜收,不禁赞美:“海山葱茏气佳哉!”,消除了政治上的失意,表示“不辞长作岭南人”,一住三年。
惠州西湖原名丰湖,西湖之名是苏公所定,也许就是为了纪念俩人的初识之地,也慰朝云的思乡之情。
苏公穷困潦倒之时,为何只有朝云追随,共度颠沛岁月?应是才子佳人,惺惺相惜。苏公曾抚着肚子,问身边的人:知道这里是什么吗?有说一肚子文章,有说一肚子胆魄,朝云却说,那是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公默然点头,笑泪参半。
《词林纪事》载:“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其时,朝云之意,当是渴望自己是苏公唯一的芳草。
苏公是令人艳羡的,有这样心有灵犀的妙人知己,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苏公是千古高才:天地古今齐集笔下,日月风流情满江河,胸中沟壑,笔底波澜,前人谓之“苏海”,苏公这样诗书文画全才大家,可谓千古一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文学史上,他父子三人合称“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词作,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书法,尊为“宋四家”之首;他“画中有诗”,为“湖州画派”的代表人物。
苏公一生大起大落。虽官至二品高位,却屡遭贬谪,大多是外任和流放,浪迹天涯,历经沧桑。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苏公的磨难,与其声望成正比。“苏轼何罪?独名太高!”苏辙如是说。
无论顺逆,苏公都不畏艰险、旷达乐观、幽默诙谐、随遇而安。“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处江湖之远,怀天下之志。他关注民生,曾灭蝗救灾、抗洪保堤;他刚直不阿,曾惩办悍吏、改革邑政;他为官清正,曾励精图治、政绩彰著。
三十四岁,朝云在惠州仙逝。西湖畔的孤山上,红颜化为尘土。苏公眼中,从此人间了无生趣,只剩下“千古恨,入江声”,水岸云脚,空阔寂寥,暮云堆愁,松涛如泣,只有无边的孤独,无尽的寂寞。蓦然回首时,那人已不在灯火阑珊处,寻她千百度,只能在梦中!
朝云先为侍女,后为苏妾,陪了苏公23年。正室“空缺”多年,至死也未“转正”。一生无名无分,却两情相悦,相濡以沫。清纯若朝云者,真正是瑶池仙露,一点俗事不沾的。
也许,在苏公心目中,朝云也就是个小妾。妻逝之后,也冲不破世俗的樊篱窠臼。在她的墓志铭上,苏公明白写着“东坡先生侍妾曰朝云”。他曾说:“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问题是,朝云能识苏公、懂苏公,可苏公能识朝云、懂朝云么?
千年一遇的大才子,天生要别人去懂他。枉自说“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总习惯于他人关心。侍妾的心事,他如何肯花心思?这个“知己”恐怕只是单向的。
朝云冰雪聪明,生前礼佛,大概早已勘破。临死前,没有与苏公执手相看泪眼,却口诵《金刚经》的一道偈语:“一切为有法,如梦如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瞑目而逝。人生“六如”,其中岂无哀怨的成份?
苏公葬朝云于惠州西湖畔,后寺僧筑亭覆盖,取四句偈意为“六如亭”。几年后,苏公遇赦,北归途中去世。按其意愿,送往京师附近与前妻合葬。
朝云墓前,六如亭上,后人撰联:“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人去亭空,朝云虽有湖月梅花相伴,终不免孤寂悲凉。惠州西湖,虽名西湖,毕竟不是故乡!
余生也晚,难谒先贤。因公到惠州,徘徊于西湖畔,我想,莺歌燕舞侵染的风尘女子,正值锦瑟华年,在繁华落尽,树倒猢狲散的时候,追随岁已垂暮的苏公,颠沛流离、身似浮萍,始终不离不弃,真正难得!便结发夫妻又如何?尤其在当今聚散随意的时代,见多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的浮世绘。
苏公似乎也太对不起朝云了,从草长莺飞、柳绿桃红的杭州西湖带来,却让她独留他乡。惠州与深圳、香港毗邻,除深圳市外,是中国大陆距香港最近的城市。现在繁华了,当年可是蛮荒瘴疠之地!倦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惠州西湖的孤山,怎能承载万缕乡愁、无尽相思?
持这种想法者大有人在。清人宋湘曾为朝云抱屈:“一骨何难共北归,东坡心事太深微。”苏公泉下有知,不知如何作答?
附:
清代进士丘逢甲《西湖吊朝云墓》诗云:
东坡到处有西湖,老尚湖堤遣姓苏。
不是湖光胜杭顈,那教留冢塟名姝?
心持一偈证人天,草歇无芳柳不绵。
谁采苹花荐遗冢,秋风渔唱满湖烟。
我亦乖时不合宜,此生未受美人知。
绿衣千古公言在,黄土青山唤可儿。
何年云雨散巫阳,瘴雾沉埋玉骨凉?
合种梅花三百树,六如亭畔护遗香。
http://s3/middle/5cdb7071g8b2ec95b52e2&690两个西湖的山水相似、亭台仿佛,但惠州西湖畔的紫荆花却是南国特有的。
加载中,请稍候......